唐驳虎:更强悍的新变种病毒出现 它比德尔塔毒株可怕在哪?

凤凰网原创|迅速全面压倒了D毒株,已在香港造成空气传播

文/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唐驳虎

核心提要:

1.近日,香港一例确诊病例被发现感染新型变异毒株B.1.1.529(N毒株)。该毒株的刺突蛋白上有32个突变,比当前在全球占主导地位的德尔塔毒株(D毒株)多一倍。多个突变可能会增强毒株的传染性、致病性、免疫逃逸能力以及对疫苗的破防能力。

2.该变异毒株最早在南非发现,传染速度飞快。根据南非最新测序,近十天豪登省90%新增病例都是这个毒株;进入11月以来,N毒株在南非的流行比率,在20天之内从0直冲75%。

3.N毒株已通过空气传播,在香港造成隔离酒店感染。根据报告,N株感染者的病毒载量是D株的8-16倍,原始毒株的8000-16000倍。另外,香港卫生署检验了87个酒店环境样本,有25个被验出带有病毒。

4.异常强悍的N株在南非的产生很可能与该地区艾滋病的高流行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南非有近400万的艾滋病人,新冠病毒在大批艾滋病患体内长期繁衍、演化、竞争、筛选,导致新冠病毒新变种频繁在南非出现。

南非约翰内斯堡

11月25日,涉及上海、杭州、苏州、徐州等地的江浙沪疫情引发公众关注。尽管感染源头尚不清楚,但大家都知道,会被迅速扑灭的。

而另一组来自境外的消息,却不得不令人心头一紧。

那就是世界的“大毒蛊”(强变异毒株的主要发现地)之一——南非,又发现了一种强力新变异毒株。

但准确地说,最早报告并引发关注的地点,却是与深圳一水之隔的香港。

同时新毒株已在香港造成隔离酒店感染,展现了惊人的锋芒。这都不得不更令国人关注。

香港和南非先后测序报告

10月22日,一名长居香港青衣蓝澄湾的印度籍36岁男子在出行前做了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23日从香港乘机前往南非。

11月11日,他经多哈中转,乘坐卡塔尔航空QR818航班返回香港,抵达机场海关时核酸检测为阴性;

13日,他在机场酒店隔离期间,再次接受采样,核酸检测呈阳性(此时无症状);14日送院治疗;

22日周一,香港卫生署上传了该男子感染病毒的测序记录,刺突蛋白(Spike蛋白)至少含有如下突变;

K417N、N440K、G446S、S477N、T478K、E484A、Q493R、G496S、Q498R、N501Y、Y505H、T547K

一连串的关键变异,已经是全新毒株了!

紧接着,在香港卫生署的测序记录上传到GISAID(全球共享流感数据组织)的第二天(23日周二),相似的毒株测序结果,纷纷从南非和博茨瓦纳报告上传。

南非报告了7例,博茨瓦纳报告了4例。主要都由NICD(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报告。

注意,这些还是极少数做了全基因测序的感染者毒株记录,是绝对的冰山一角。

而且这个变异株的完整突变位点列表,仅刺突蛋白(Spike蛋白、S蛋白)部分就多达32处。

相比之下,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D毒株,刺突蛋白突变为16处。

这立刻引发了各国病毒学家的注意和重视。24日周三下午,新毒株便被编号命名为B.1.1.529。

而且当天晚上就进入了WHO(世卫组织)的关注毒株列表,进而有可能很快(可能是26日)安排专属的希腊字母封号(可能是大写希腊字母N、小写希腊字母v、英文读音nu)。

25日周四,南非卫生部已经呼吁世卫组织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如何应对这个新的N毒株。

迅速压倒了D株的新毒株N

根据分子生物学家的简单定性估测,B.1.1.529新毒株的“极其大量”突变,可能会带来诸多功能增强:

刺突蛋白、衣壳蛋白的一大批结构突变,可能带来非常强而有效的免疫逃逸(抗疫苗、抵抗中和抗体);

更棘手的是,一些突变会增强细胞侵入能力,也就是增强传染性、人群扩散速度;

另外一些突变,还有可能提高对免疫系统的干扰素的抑制对抗功能,也就是增强免疫逃逸能力,增强体内传染性;

总之,传染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逸可能是全部加强。

从南非和博茨瓦纳最早报告的11例来看,该毒株已经在南非特别是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所在的豪登省地区扩散开来。

如其中3例位于约翰内斯堡和机场所在的Ekurhuleni(艾库鲁勒尼)。

毕竟,这11例已经做了全基因测序的感染者毒株,仅仅是南非每天大感染中的极少数。

而且采样检测时间分别是11月11日~16日,距今也已有近半个月的迟滞。

南非毒株流行率,纵轴是变异株占比,横轴是日期

25日,南非卫生部国家实验室(NHSL)利用特征位点核酸检测试剂盒,对近期南非采样的毒株进行了简单的快速抽测。

结果更令人震惊,进入11月以来,N株(B.1.1.529)在南非的流行比率,在20天之内从0直冲75%!迅速冲垮了D株的主导地位!

要知道,在南非,2020年下半年有传播优势的B株(英国最早报告)取代其他早期毒株,2021年上半年更强的D株取代B株取得主导地位。

它们从最初发现,到占据75%流行比例,都花了三个月(90天)甚至三个半月(100多天)时间。

而N株取代D株取得75%流行比例,仅仅用了20天!

D株在N株面前,就像纸糊的一样被冲没了。N株的竞争优势,究竟有多强啊……

已在香港造成隔离酒店感染

6000万人的南非,疫情迄今已确诊近295万人次,死亡近9万人,已经无法指望什么实际流调了。只能是通过实验室的抽样检测进行估测。

但就在首先报告N株测序的香港,已经呈现了一组N株感染的清晰图景——空气传播。而传播源就是那位在南非感染的印度籍36岁男子(编号12388)。

他在入境第2天(13日)的无症状态下检出核酸阳性,第3天(14日)送院治疗;

从病程进展来倒推,他很可能是在约翰内斯堡登机前不久,或者干脆就是在机场中的招。

印度籍36岁男子在入境隔离期间(11~14日)居住的酒店是富豪机场酒店,这是全港最大型的五星级酒店,拥有近1200个房间。

印度籍36岁男子所住的是5112号房间,而就在斜对面的5111号房间,一名同样入境隔离的中国籍62岁男子(编号12404)也在18日的采样样本呈阳性。

香港卫生署发现,两人的病毒基因测序完全相同。证明印度籍男子感染了中国籍长者(10日抵港隔离,入境、12、14日的采样均为阴性)。

印度籍男子承认,他在那几天开门取餐的时候,有一半时间没有戴口罩,另一半时间也只戴了俗称“自私口罩”的气阀口罩。

这样,仅仅靠着开门关门那一点空气传播的病毒颗粒,就造成了斜对着间隔的两个房间感染。

另外,这两人都在5~6月份完全接种了辉瑞疫苗。而确诊采集的样本,Ct值一个18(印度男子)!一个19(中国长者)!

Ct值,就是指做核酸检测,PCR翻倍扩增,需要翻多少次才能被验出。翻倍次数越低,说明病毒载量越高。

根据报告,新冠原始毒株感染者的平均Ct值是32,而D毒株感染者的平均Ct值可低至22。

相差10次,说明病毒载量差距是2的10次方也就是1024倍。

而N株的最初两个确证感染者报告,Ct值是闻所未闻的18、19!

这说明N株感染者的病毒载量是D株的8~16倍,原始毒株的8000~16000倍!

另外,香港卫生署事后检验酒店环境,在87个环境样本中,有25个被验出带有病毒。

为审慎起见,香港卫生署决定,在本月11~14日期间,曾在机场酒店5楼涉事两个房间的左右3间房,共12个房间隔离居住的人士,需要再多加14天隔离观察期。

艾滋病毒和新冠病毒

短短几天,无论是理论定性、增长规模、传播图景、Ct值,N株都全面展现出了远比D株强悍得多的感染能力。

如果说原始毒株的R0值大约是2.8,D株的R0值大约是5,N株估计可达7以上,高于常见的流行病,具有很强的传播能力。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病毒学家汤姆·皮科克博士在推特上称,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突变同时出现在一个毒株中。“非常可怕”,有可能“比此前所有新冠变异毒株都要可怕”。

如何解释这个异常强悍的N株是在南非产生的呢?

此前有过报道,研究人员持续关注了一名患有AIDS(艾滋病)、晚期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南非女性。由于免疫力低下,这位患者整整花了216天才最终新冠转阴。

因此不难想象,在216天的时间里,病毒在她体内一代代的接力变异。经采样测序,她体内的新冠病毒发生了32次突变,其中包括13次关键的刺突蛋白突变。

当时科学家便指出,南非的新冠病毒新变种频繁出现,和该地区艾滋病的高流行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

南非HIV病毒人口感染率超过了13%(总数约800万人)。而15岁到49岁妇女的感染率超过了21%,同年龄段成年男性感染率约为18%。

虽然在现代医学条件下,感染HIV病毒不等于患AIDS(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即使南非估计也有54%的HIV感染者的病毒得到抑制。

但庞大的感染基数还是造成了南非近400万艾滋病人。新冠病毒在大批艾滋病患体内长期繁衍、演化、竞争、筛选,这就是为什么南非的新冠病毒新变种频繁出现的原因。

截止25日,目前已上传了22例N株阳性病例测序结果,科学家正在确认更多病例以了解新变种及其潜在影响。

当然,关键还是得看致死率。

非洲人口结构偏年轻,一定程度抵消了病毒威力(但南非确诊295万死亡9万,死亡率3.15%,说明很多感染者未检测到),那就看传播到欧洲后的结果吧。

雪上加霜?

25日晚上,英国最先紧急宣布,由于南非出现了新冠新变异毒株,对南非实施旅行禁令。

同时英国已经把南部非洲六国——南非、纳米比亚、莱索托、博茨瓦纳、斯威士兰与津巴布韦列入禁航名单。

这有用吗?完全没用,不要说今天,N株在11月22日发现之前,必然早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了。

2020年底各国对英国的旅行禁令,阻止B株流行了吗?2021年初各国对印度的旅行禁令,阻止D株流行了吗?

还是面对现实吧。

如果稍微关心一点全球疫情,大概最近都听过看过全球疫情重新抬头、欧洲确诊人数刷新纪录这些一句话新闻。

但是如果把疫情指标聚焦到死亡人数,这个疫情防控的根本衡量来看,就会觉得还好(当然是按“国际标准”)。

以欧洲为例,英法德意西这五个西欧大国,新增新冠死亡人数趋势有所抬头,但比起疫情爆发与去年冬季的高峰曲线,还是和缓太多。

而欧盟的疫情增长,主要是在东欧地区。而欧洲真正的爆发点,是民众不愿接种疫苗的俄罗斯。

整个欧盟的平均新冠死亡曲线(红线),背景灰线为英法德意西五国

反观在连续两个冬季(2020年中、2021年中)遭受疫情沉重打击的南美,由于民众接种较为积极,接种率超过了70%。

在目前的夏天,疫情死亡人数已下滑到疫情爆发后未见的新低。

总的来说,疫苗对上D株,还是充分展现了减少重症、死亡的效果。问题之一就在于还有许多人包括少年儿童、反疫苗者尚未接种。

但面对N株,“赤身裸体”的重症率死亡率如何,疫苗特别是经过第三针加强后的防御效果如何,还依然是未知数,还需要在实证中得出结论。

第一针(浅绿)和第二针(深绿)疫苗接种率

总之,在2021年的冬天,比D株强悍许多的N株,的确是让全球疫情雪上加霜。

这个消息已经导致美欧股市开盘跌3%。

艾滋病毒和新冠病毒的“碰撞”,会使根除新冠大流行的努力复杂化。 晚期艾滋病患者成为新冠病毒突变的一个重要来源,甚至“成为全世界变异病毒的工厂”。

当然,这里说的“全球”、“外国”,并不包括中国。中国自有公共卫生手段筑起的防护墙保民安康。

现阶段继续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把好国门,适时改进检测防控隔离手段,随时准备迅速扑灭新的疫情,即可。

同时,对于N株、对于加强针,对于矛与盾的新对抗,对于全球疫情的新进展,保持关注。

总的来说,生活在中国没啥可担忧的。海外同胞请做好个人防御,加快接种加强针。

毕竟,在21世纪的生物科技面前,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类终将战胜病毒。

更何况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哪次传染病大流行不会终结。

生活还是要继续,太阳也是要照常升起。观海听涛,静待其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