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消息,《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贯彻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配套法规,对标国际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和国内先进经验,结合自贸港实际进行了系列创新。4月18日,记者从“加快推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八场)——知识产权护航海南自贸港建设专场上获悉,自2022年施行三年以来,《条例》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知识产权法治保障。
4月18日上午,“加快推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八场)——知识产权护航海南自贸港建设专场在海口举行。记者 李昊 摄
据介绍,《条例》创新实施“先行禁令”规则。“先行禁令”就是一旦出现疑似侵权行为,经权利人申请后,可先行对侵权产品采取查封、扣押等举措。这一规则在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得到了应用。针对“5家企业涉嫌销售假冒乔治阿玛尼品牌手表”的举报,省知识产权局联合省市场监管局、海口海关同步出击,指导权利人提交与货物等值的担保后,迅速对涉嫌违法产品予以先行查封、扣押,并联合查处5家企业涉嫌商标侵权手表2181块,及时制止违法商品流入市场,避免权利人损失。
《条例》在全国率先明确了六类侵犯地理标志禁止行为,为执法人员办理地理标志案件提供了定性、处罚等法律依据。2023年8月,海口市市场监管局龙华分局适用《条例》进行案件定性,顺利查办了一起违法使用“龙口粉丝”地理标志权案件,该案入选2024年国家行政保护典型案例。
《条例》规定展会举办单位应负知识产权管理责任。自《条例》施行以来,海南省知识产权局会同其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部门持续为海南省消博会保驾护航。第一届至第五届消博会,共现场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线索110条,切实提升了展会主办单位、参展企业和社会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展会知识产权环境。
《条例》多个条款对知识产权调解工作进行了规定,促进了海南省知识产权调解工作快速发展。海南省知识产权局、省高级人民法院推广“知识产权调解+司法确认”机制,海南省知识产权局、海南自贸港知识产权法院设立“调审一体化”机制,省知识产权局、省市场监管局建立“调解优先推荐”机制等。截至2024年底,全省知识产权调解组织共24家。2022-2024年,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案件受理2013件,调解成功563件,司法确认119件。
《条例》规定相关司法、行政部门建立完善技术调查官机制。海南省知识产权局制定《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管理暂行办法》,海南省已有28名行政保护领域技术调查官,近两年为32件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提供技术调查意见和纠纷调解咨询意见。2024年海南自贸港知识产权法院专职技术调查官共为5件案件出具详细技术调查意见书,为数十件知识产权案件提供专业技术指导,有效提升了技术类案件的审判质效。(记者 蒙健)
来源:南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