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之一,凭借智能化、科技感等卖点,赢得不少消费者的青睐。然而,面对近期频频曝出的小鹏P7+车型方向机故障这一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生命安全的问题,小鹏汽车只是采取打一圈胶以及“谁闹得凶就给谁解决”的处理方式,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这种极其不负责任和区别对待消费者的做法,不仅违背了企业应有的责任担当,更可能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事实证明,打胶堵不住产品的问题漏洞和安全隐患,更粘不住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转向系统是汽车的核心安全部件之一,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操控性和行驶安全。方向机出现故障,极有可能引发车辆失控,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在频繁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小鹏汽车竟然如此不重视,采取的措施如此草率和随意,是因为这个问题只是个别现象吗?
并不是,向小鹏汽车提交故障报告的消费者已经不在少数。而且有车主反映,在做保养的时候,汽车被暗中打了胶。可见,小鹏汽车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可能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了,是可能危及驾乘人员生命安全的质量缺陷。
面对如此严重的安全隐患,车企理应高度重视,主动召回问题车辆,彻底排查并修复故障。今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汽车召回用户指南,明确指出,行驶中发动机突然失去动力、刹车失灵、转向助力失效、关键部件断裂脱落等属于车辆缺陷。同时,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生产者获知汽车产品可能存在缺陷的,应当立即组织调查分析,并如实向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报告调查分析结果。确认汽车产品存在缺陷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销售、进口缺陷汽车产品,并实施召回。
但截至目前,小鹏汽车并没有主动启动召回程序,而是试图用这种“治标不治本”甚至是有些荒唐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可能会掩盖更深层次的设计或制造缺陷,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小鹏汽车还采取了“按闹分配”“拣软柿子捏,欺负老实人”的应对方式,种种做法完全不是一个成熟企业该有的风范,不仅违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则,也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和公信力。
企业不能因担心召回影响品牌形象或增加成本,就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相反,主动召回、彻底解决问题,才能体现企业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据统计,我国于2004年开始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累计实施汽车召回3000余次,涉及车辆超过1亿辆,消除了大量安全隐患。很多国际、国内的大型车企都曾因安全问题大规模召回车辆,但并未因此失去消费者信任,反而因其负责任的态度赢得了市场认可。小鹏汽车若继续回避问题,不仅会影响其市场口碑,更可能让潜在消费者望而却步,最终损害企业长期发展的根基。
汽车安全无小事,企业责任重于山。小鹏汽车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应当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而非在质量问题面前选择“涂胶”式敷衍。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不应成为企业成本计算的筹码,更不应因维权声音的大小而受到区别对待。
7月份,小鹏汽车实现了超过3.6万辆新车交付,刷新了其单月交付纪录。如此销量,安全更应是被加倍重视的底线。而且小鹏还在拓展飞行汽车等业务,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上了天的”会比“在地上的”更危险。希望小鹏汽车能真正重视消费者的诉求,依法依规解决问题,多研究技术,少琢磨话术,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一家负责任的车企。否则,失去的将不仅是市场口碑,更是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