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创建文明城市的阆中探索

11月,古城阆中迎来了金秋最甜的硕果——阆中市成功入围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

夜晚的阆中,是热闹的。三国文化主题的《张飞巡城》文艺演出每天都在澄清楼前上演,鼓掌欢呼、人来人往之后,街道上却是干干净净。文明,正成为这座千年古城传递出的时代强音。

夜幕下的古城阆中

夜幕下的古城阆中

11月,古城阆中迎来了金秋最甜的硕果——阆中市成功入围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

在近十年的时光里,阆中的发展轨迹一直与文明城市创建紧密相连。早在2011年,阆中市就明确提出“2014年创建成省级文明城市,2015年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2020年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在年复一年的时光里,高水平创建文明城市的阆中探索已经成为这座古城焕发出的城市生机与发展希望。

阆中市入围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

阆中市入围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

文旅基因,阆中“文明探索”的底色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竞争者中,县级市的代表并不多,阆中就是其中之一。坐拥国家5A级风景区阆中古城,阆中的旅游城市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景区是城市文明的窗口,在阆中,创建文明城市更像是一场由内而外的城市更新。

“其实从旅游城市到文明城市的过渡,是一个自然的的过程,旅游城市更强调服务,而文明城市更看重生活。”阆中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工作人员说,旅游城市更多的是“面子”,而文明城市更多的是“里子”。

古城里的坝坝表演

古城里的坝坝表演

如今,你到阆中古城旅游,最动人的除了古色古香的唐宋古建筑群和随遇而安的慢时光,还有一群群热情奔放的阆中人。傍晚时分,在张飞庙门口的广场上,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孃孃在这里跳起了广场舞。

“新阆苑,美阆苑。你是和谐文明幸福的家园,勤劳善良的人们心心相连,割不断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念……”广场舞《新阆苑》欢快的旋律回荡在阆中古城的每一个角落。

“老百姓跳的广场舞舞曲是专门为阆中量身打造的,歌词与旋律旨在展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传递文明城市市民新面貌。”阆中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形式群众更容易参与进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

今年,全国文明城市已经进入第六批的选拔,如何更高水平地创建文明城市已经成了所有提名城市共同探索的焦点问题。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刘文帅表示,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魂,以文化为切口,将文化嵌入城市发展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一环。“阆中拥有悠久厚重的文化积淀,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文化的力量不容忽视。比如春节老人落下闳的文化IP形象,将成为阆中创建文明城市对外宣传和下沉至百姓生活的有力抓手。”

“落下闳早已成为阆中创建文明城市的形象代言人。”阆中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阆中正在加快实施落下闳历史名人文化传承 创新工程、阆中水城、阆中赛城、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面构建“一核三区两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推动阆中文化旅游和文明城市生态、形态、业态、文态“四态合一”。

中国女子围棋赛在落下闳文化氛围下举行

中国女子围棋赛在落下闳文化氛围下举行

幸福感,阆中创城的核心价值

创建为民,人城共进。在文明城市创建这个大工程中,阆中市始终把群众力量作为根本所依,广泛动员市民群众参与创建、支持创建。

还房小区是一个城市管理中的边缘地带,是农村村民向城市居民过渡的核心区域。在阆中新城的凌家坝社区,你可以看到,这里的街道整洁卫生,老人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电动摩托车整齐地停靠在划定的区域,垃圾分类普及也初见成效……这些可喜的创城成果背后,也免不了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阵痛”。

“最开始的时候,让居民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是很难的,单纯说教的方法行不通。” 凌家坝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探索了一种居民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坝坝会,在摆龙门阵的过程中,普及文明行为规范,同时也培养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同时,社区还组织最美家庭、最美阳台等评选活动,推动基层德治、法治、自治相互促进。”

据统计,自阆中文明城市创建以来,先后投资近5000万元对503个老旧小区、14个集贸市场、25个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等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重点区域进行治理,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使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王中王星级农贸市场

王中王星级农贸市场

有人说,菜市场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也是一座城市最接地气和最具烟火气的场所。如今的阆中,有一个星级农贸市场——“王中王”。在这里,摊位都是标准化布置,无论是盛放果蔬的货架还是生鲜摊位的塑料切板,都是通过运营公司统一采购。更直观的印象是,地面没有积水,市场虽然在室内,空气中也没有异味。抬眼可见的文明标语为整个市场营造出“文明经营”“文明消费”的和谐氛围。

农贸市场的消费投诉处

农贸市场的消费投诉处

“购物环境好了,市民的幸福感也会提升。”“王中王”农贸市场运营公司——四川益民置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场的总摊位有近600余个,这一套标准化经营模式源于杭州,引入该模式可以对齐标准找差距,加速阆中文明城市创建的步伐。

电动车停靠整齐

电动车停靠整齐

车辆停放有序、机动车文明礼让、交通通行顺畅……漫步阆中街头,平安畅通的交通环境让人耳目一新。数据显示,近三年里,阆中累计抄送有关部门1300多次交通违法行为,攻克城市交通管理“老大难”问题,交通秩序大幅改善。

早晚高峰时段,在全市主要交通路口,头戴小红帽,统一佩戴袖标,手持引导旗的文明交通志愿者日复一日地引导市民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这已成为了阆中一道靓丽的文明城市风景线。

创建文明城市志愿者们

创建文明城市志愿者们

创城没有局外人,人人都是参与者,处处都是主阵地。截至目前,阆中市所有志愿服务站点建设运行总体有序,各机关单位、乡镇(街道)、群众自治组织、公益协会等在中国志愿服务网注册志愿团体375个,注册志愿者125945人,录入志愿服务项目1716个、录入服务时长622619.5小时,全市志愿者体系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得以持续发扬。

“如今,听到市民谈论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创建文明城市,让环境更美了,交通更顺畅了,办事更方便了。’” 阆中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工作人员说,这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长效机制,阆中文明之路的保护伞

从“文明城市”到“城市文明”,如何使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常态化是一道必答题。在创建周期内,阆中创新“五+”工作机制,为文明之路的畅通保驾护航。

“创建文明城市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坚守。”阆中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阆中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为民惠民,不断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我们敢于正视不足的存在,阆中创新推出了创文创卫攻坚战视频直播,暗访交通节点、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等地,在碰硬亮丑的过程中,不仅强调全民监督,更让全民参与其中。”阆中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直播每周一期,单期关注度已经超过万人以上,对街道社区、包片责任单位、行业主管部门不作为、慢作为等情况进行全程曝光。

创文工作深入到社会每一个细胞

创文工作深入到社会每一个细胞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次大考,比拼的是智慧,考验的是担当。“学生参与+家长支持”工作机制是阆中把创文创卫工作深入到社会每一个细胞的创新之举。

“表扬激励+广泛动员”工作机制中有一个板块叫做“小手拉大手”,由学生回家向家长宣讲,号召家长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做好孩子的榜样,自觉改变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习惯,积极参与创文工作。“我们通过诸如此类的形式,构建‘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的工作格局,形成创建合力。”阆中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工作人员说,除此之外,阆中还开展了“写一封家书”,争做文明“小卫士”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老百姓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各项工作

老百姓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各项工作

11月10日,喜报传来,阆中市成功入围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但创建文明城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何让城市文明持久“保鲜”,是阆中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

阆中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创建文明城市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创文”成功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歇一歇,要持续巩固、完善、提高文明城市建设各项工作,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深入化、常态化、持久化,做到队伍不散、力度不减、投入不少。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刘文帅表示,全国文明城市实行动态管理,每年都会进行测评,每三年重新总评,城市达标才能继续保牌。此外,文明城市的测评指标不会一成不变,群众对文明实践的要求也会与时俱进。

“因此长效体制机制的首要前提也应该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文明创建工作,都是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举措,为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也让阆中这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城市散发更多文明魅力。”刘文帅说。

(本稿采写凤凰网四川频道主编张维,特约指导专家四川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刘文帅,部分图片由阆中市委宣传部提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