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天弹劾案落幕,韩国将迎何种撕裂动荡?

尹锡悦遭韩国宪法法院八位法官全票罢免,历经111天的弹劾案风波终见分晓,但无疑更大的风波正在爆发。没能挺过“青瓦台魔咒”的尹锡悦会跌入怎样的下场?韩国面临怎样的撕裂和动荡?而地区局势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Part.1

当地时间4月4日上午11时许,韩国宪法法院代理院长文炯培宣布了对尹锡悦弹劾案的判决结果,全体八位大法官一致表决支持国会弹劾案,即时罢免尹锡悦总统职务。

现场支持弹劾的人群立刻发出欢呼声,这项裁决使尹锡悦成为继前总统朴槿惠之后,韩国宪政史上第二位遭弹劾罢免的总统。从去年12月3日发动“戒严令”开始,64岁的尹锡悦在历经与公调处武力对峙,被法院拘留,在法庭上多次申辩等一系列风波后,最终尘埃落定。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王俊生:

从宪法法院的视角看,其核心职能是审理是否违宪。本案争议焦点主要有二:一是是否应宣布戒严,国会认为韩国当前内外形势未达需宣布戒严的程度,所以宣布戒严不妥;二是戒严期间的做法,如派军警包围国会、想要强行拖拽议员、追踪逮捕重要政治人物等,均被认为不当行为。宪法法院今日宣判时间虽短,但逻辑清晰。

当天上午,宣判后,支持弹劾和反对弹劾的团体都发起了数万人规模的大游行。首尔钟路区斋洞的宪法法院门外停满了警察厅的大巴。法院周围150米的区域已被警方提前清理出“真空区”。从现场画面可以看到,韩国警方出动了大批警力,为了防止出现骚乱,警方发布了最高级别的甲级警戒令,在首尔部署了1.4万名警察,在全国部署了338支机动队,全力维护社会秩序。尽管如此,一些极端人群还是与警方爆发了小规模的冲突。

宣判当日,尹锡悦本人并没有出现在宣判现场,他与夫人金建希在官邸收看了直播。本次韩国宪法法院采用现场直播的形式宣布对尹锡悦的判决。

韩国民众对本次宣判的热情空前高涨,此前宪法法院开放了20个旁听名额,有近10万人提交了申请。2017年朴槿惠弹劾审判时,报名者和中签者的比例为796比1,2004年卢武铉弹劾审判时,报名者和中签者的比例为21比1。此次刷新前任纪录的“旁听竞争率”的背后,是韩国社会撕裂的日益加剧。连日来,支持与反对尹锡悦的民众多次举行“对峙集会”,“街头政治”愈演愈烈。宣判后,尹锡悦发表了国民谈话,对于没有达到预期,非常遗憾。此时此刻,尹锡悦已不再是韩国总统,接下来,他将和夫人一起打包行李,搬出总统官邸。

凤凰卫视记者 霍伟伟:

若尹锡悦持续被要求离开总统官邸、回归私宅成为普通平民,其振臂一呼,恐引发支持者聚集私宅,对社会造成冲击,甚至可能引发攻击政府部门、警察等更大事件。

Part.2

回顾韩国宪政史,对总统的弹劾案并不罕见,卢武铉和朴槿惠都经历弹劾。

卢武铉在经历了几十天的审理后,因证据不足而未被弹劾,继续担任总统职务;而朴槿惠的弹劾案则截然不同。因“世越”号沉船事件、闺蜜干政丑闻以及与三星集团李在镕的复杂关系,朴槿惠在韩国国内引发了极大的民愤,她最终被宪法法院判定弹劾成功,被剥夺了总统职位。

与审理卢武铉63天,审理朴槿惠91天的时长相比,尹锡悦弹劾案历时110多天,是韩国历史上审理最久的总统弹劾案,期间经历了11次庭审辩论。弹劾涉及五项指控:紧急戒严是否违宪、军警围堵国会是否违宪、发布“禁止政治活动”条款是否越权、是否曾有“逮捕议员或法官”指示,以及是否试图操纵选举委员会,国会与尹锡悦方面一直各执一词,交锋激烈。但在4月4日的判决中,五项指控都被法院认定违法。

凤凰卫视记者 霍伟伟:

尹锡悦弹劾案,法庭整理出五大焦点议题,但实际争议点达二三百项,涵盖程序、证据引用等细节,需8位法官深入讨论,耗时必然较长。相较朴槿惠案审理90余天,此次虽延长至110余天,但本案复杂度远超朴槿惠贪污案,达数十乃至上百倍。且宪法法院还需审理韩德洙代行总统职权案、放送委员会委员长案及检察官案等,每日处理案件繁巨。在此背景下,审理尹锡悦弹劾案的时间可以说是比较短的。

本次弹劾,韩国宪法法院8名法官围绕尹锡悦的弹劾指控一致投下了赞同票。此前,有分析认为,8名法官中,有3名法官被视为倾向于在野党共同民主党的进步派,3名法官被视为中间派,另2人被视为倾向于执政党国民力量党的保守派,也因此会让尹锡悦弹劾案最终结果充满悬念。

有消息称,直到3月28日,法院对尹锡悦弹劾案的内部审议结果还是5∶3;但随后,保守派法官郑亨植的观点转变,支持弹劾的法官达到6人。此时,一些法官主张以6∶2做出判决,但法官赵汉畅、金福鑫请求给予他们更多思考时间。4月1日周一上班后,这两位保守派法官找到代理首席大法官文炯培,经过商议,法院最终以8∶0的投票为尹锡悦的总统生涯画上了句号。

尹锡悦的总统生涯已经谢幕,但他的故事还远未结束,弹劾案尘埃落定,他身背的刑事案件却还没有定论。等待他的还有即将于4月14日开庭的内乱罪指控,除此之外,他还涉嫌滥用职权、妨碍司法以及他的夫人金建希操控股价、干涉选举舞弊等罪名。在失去了总统的位置后,他也失去了司法豁免权,多项指控一旦成立,他的刑期可能会创下韩国前总统获刑的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破除“青瓦台魔咒”,上任之初尹锡悦就将总统府搬到了国防部大楼。虽然离开了青瓦台,但命运的魔咒似乎依旧难以逃脱。

凤凰卫视记者 霍伟伟:

宪法法院裁决仅解决了行政问题,刑事案件仍在进行。尹锡悦总统职权被罢免后,刑事豁免权也随之消失,未来或因其他关联案件再次被申请羁押,且此次申请难度较其停职时更容易。尹锡悦涉案众多,包括戒严夜拷打记者、利用舆论调查公司非法民调、干预党内国会议员选举等。若深入调查,任何案件都可能成为申请羁押他的依据。

Part.3

尹锡悦被弹劾,不仅关乎着他本人的命运,也关乎着韩国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的总统之路。

根据韩国宪法,尹锡悦被弹劾触发了60天内必须举行新总统大选的规则。民调数据显示,在总统热门候选人中,李在明以36%的压倒性支持率排在第一,其次是雇佣劳动部长官金文洙、国民力量党前党首韩东勋、首尔市长吴世勋、大邱市长洪准杓以及改革新党前党首李俊锡。

此前,由于涉及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一案,李在明被判决有期徒刑1年,而一旦被判有罪他将失去参与总统选举的权利。但是在今年3月底,首尔高等法院推翻了一审判决,二审宣判李在明无罪,尽管还要有后续的审判,但至少为李在明争取了时间,这无异于扫清了他通往总统之路的一道重要障碍。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王俊生:

李在明胜选可能性极大。当前韩国民众在大选中政党倾向明显,尹锡悦遭弹劾,执政党难辞其咎且与之高度捆绑,民众对执政党好感度降低,选择在野党的可能性更高。而在野党中,李在明竞争力最强,无其他有力竞争者。

李在明是律师出身,2007年,受到时任总统卢武铉的影响参政,2010年,李在明当选为韩国城南市的市长,他曾两次参选韩国总统。2017年,李在明与文在寅同为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但在风头正劲的文在寅的光环下,他因党内选举第三的身份无缘候选人之位。

2022年总统大选,在党内选举中,李在明以超过50%的综合得票率,直接当选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但最终李在明以47.83%得票率,惜败给得票率48.56%的尹锡悦,这是韩国总统选举史上得票率差距最小的一次。

凤凰卫视记者 霍伟伟:

他的控制力不及文在寅、朴槿惠初期及李明博时期在韩国社会的影响力,且如今已十分薄弱。此外,弹劾尹锡悦的舆论呈5:4态势,若李在明当选,虽或获50%的支持,但仍有40%会坚决反对。此局面下,其控制力将极为有限。

Part.4

混乱的政局对韩国外交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韩美之间的高层互动基本陷于停滞。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多国领导人轮番到访白宫,而韩国始终未能接通特朗普的电话。不久前,美国能源部更是在未告知的情况下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名单。在美国防部长赫格塞思首访亚太的行程中,更是罕见地跳过了这个传统军事盟友。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戒严失败、国会弹劾尹锡悦,美国未直接干预,而是静观其变并采取冷淡政策。新任国防部长访日、菲却绕过韩国,此举或反映美国对尹锡悦的态度。

凤凰卫视记者 霍伟伟:

特朗普只关心美国利益,韩国对其意义不大。他通过关税手段迫使韩企如现代汽车、SK等向美国转移,目标已达成,所以不太可能继续在韩国大量投入。

有外界分析,如果李在明成为新的总统,中韩之间的关系会得到缓和。尹锡悦政府时期,一直在推进强化美韩军事同盟,并在中美博弈中明显向华盛顿倾斜,一系列举措将中韩关系降至冰点。而李在明在针对中国问题上曾多次发表反对萨德导弹系统部署,支持恢复中韩经贸合作等“示好”言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李在明与尹锡悦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所属进步主义政党与尹锡悦所在的保守主义政党在对华政策上存在根本差异,他更倾向于缓和关系,避免得罪中国。

凤凰卫视记者 霍伟伟:

李在明曾就台湾地区问题表态,称韩国应只对中国表示感谢,不必过多介入台湾事务,因台湾问题与韩国无关。然而,在韩国右倾化背景下,此番言论引发部分人士强烈反弹与攻击。韩国社会对此持反对意见者众多,这将使李在明在执政时,外交政策方面或面临诸多掣肘,行事更为谨慎。

2025年初,李在明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专访时,就韩国在中美关系问题上曾作出表态,他认为韩国无法承受“疏远中国”的代价,毕竟,在过去几年,中韩贸易额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韩国的电子产品、汽车等在华销量可观。但他同时也强调了与美国关系恶化带来的损失将更大。有分析认为,李在明清楚地知道中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关键作用,但也难以摆脱对美国军事和经济的捆绑,如果未来成为韩国领导人,他或将在维持美韩军事同盟的同时,改善对华关系,寻求一个更加平衡的外交路线。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进步主义政党的政客,包括总统候选人及在任总统,大多倾向于在美国与中国之间寻求平衡,既不得罪美国,也不疏远中国,即不选边站队。

半岛局势也是韩国新政府需要面对的难题。

此前,李在明曾表示,他欢迎特朗普有关重启与朝鲜对话的提议,如果特朗普能够在朝鲜半岛核问题和导弹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他所在的共同民主党可能会提名特朗普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李在明的这一态度,与尹锡悦政府在朝鲜问题上的强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他希望通过对话解决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避免冲突升级,为韩国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王俊生:

李在明秉持韩国传统进步派的对朝理念,主张对话、和解与合作,与尹锡悦以经济制裁、联合军演、人权施压等全方位施压的做法截然不同,且他极有可能更进一步,通过实质性合作拉近韩朝关系。此外,李在明在改善对朝关系上不会看美国脸色行事。

这场政治风暴不仅颠覆了韩国国内权力结构,更将它的地缘平衡推向了未知方向。尹锡悦被弹劾,或许引发韩国新一轮动荡的开始,变数之下,人们拭目以待。

总统被弹劾在韩国已有先例,但是这一次所带来的对立远超从前。全球局势已是波诡云谲,韩国如何稳住局面也关系到东亚和更广泛的地缘形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