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忠:用创新师范教育推动教育强省建设

方忠:用创新师范教育推动教育强省建设

2023年江苏省两会期间,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方忠在接受凤凰网江苏采访时表示,许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实事求是地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江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科学地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部署了2023年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首次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教育强省建设。这是对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认识,也是对江苏教育界的期待和要求。

谈到江苏教育成果时,方忠在采访时用了一组数据说明:以高等教育为例,江苏省现有高校168所,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37所,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1346个,授予单位和授权点总数均居全国第二。16所高校(省属7所)的48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分列全国第二、第三。ESI前1%,ESI前1‰,学校数全国第一,学科数全国第二。99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全国第二。20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全国第一。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奖63项,其中一等奖10项,占全国20%,获奖总数和质量位居全国首位。获批国家“2011协同创新”5个,全国第二。获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3个,全国第一。全省高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连续6年立项数全国第一。全省高校共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5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0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16所,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0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再看高等职业教育,全省有20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入选总数、学校和专业群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地区3个、试点单位23个,总数居全国第一。27个职教集团入选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居全国第一。在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方面,各项指标大都在全国也名列前茅。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恰逢其时。进一步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方忠说,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江苏师范大学来说,2022年,学校迎来了建校70周年。站在建校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们全校师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我们能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办一所“人民满意的大学”是我们矢志不渝、执着追求的终极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我们要从国家需要、社会期盼、师生愿景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系统谋划。

首先,我们要办一所能够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的大学。

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大学治理模式的鲜明特色,也是我国大学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向度和独特优势。我们常常说,“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绝不是一句空话,它体现在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学校治理全局,为学校事业发展切实提供坚强思想根基和良好政治生态;体现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不断完善和高效运行;体现在领导干部的政治三力不断提高,真正发挥出促进和保障学校发展的政治优势。

第二,我们要办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要聚焦“强特色、冲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主线开展工作。作为一所拥有70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师范院校,我们有着自身的显著特色和独特优势,两次入选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在省内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所以,我们要真正做到保持发展定力、提升学科优势,在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实践中找准定位,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展现出我们自己的内涵与品味。

要坚持内涵式发展的主线、长线,面向产业重大战略需求和学术前沿,做强做优传统基础学科,建设一批高峰学科;要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推进重点学科、优势学科、扶持学科分类分层发展;要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需求,促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融合创新发展,建立高水平的跨学科综合平台。

要围绕“新师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一流师范大学”办学定位、强化师范教育特色,始终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立校根本,推进传统师范教育向“新师范”教育转型,形成系统化、智能化、开放性的师范教育新目标、新形态、新模式,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四有”好老师,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基础教育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坚定不移地担负起助力国家教师教育振兴的重大使命。

第三,我们要办一所勇于改革创新、鼓励担当作为的大学。

通过改革创新构建和完善与高水平大学建设路径相符的体制机制。对标一流大学建设核心指标和绩效评价要素,抓住长期以来导致各种矛盾的核心问题,抓住严重影响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勇于打破自身内部政策壁垒和机制障碍,不断增强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治理“天花板”的突破,把体制机制创新效能体现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打造更具创新活力的人才高地、产出更多标志性科研成果、更好地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第四,我们要办一所加强对外协同、服务区域发展的大学。

要激发学校开放办学的外部驱动力。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尤其需要同政府、企业等进行有效交互,双方在共同服务国家战略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协同中能够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注入新动力。我校已经是省部共建高校,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推动省市共建。我们要思考学校的发展能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哪些服务,地方能够获得哪些红利?因此,我们要精准把握地方发展的关注点、需求点,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明确功能定位,凝练学科特色,优化专业设置,提升办学质量,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还要进一步畅通学校和地方联动创新、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度参与推动徐州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主动服务和靠前服务,并在服务中真正体现出高校“思想智库”“人才高地”“科研重地”定位,更加赢得地方和社会的认可,以贡献谋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江苏经济强省、教育强省建设进程中,师范教育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本次省两会,方忠带来的议案,就围绕在如何用创新师范教育推动教育强省建设。方忠表示,只有有了优秀的基础教育师资,才能拥有一流的基础教育。师范教育是教育中的教育,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工作“母机”的师范院校,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任务。与此同时,创新师范教育需要跳出教育看教育,站位“两个大局”去有效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从目前师范生培养来看,存在着培养理念不够新颖、协同培养机制不完善、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不能很好地满足新时代的要求。上述问题如不能有效解决,势必会影响教育强省目标的实现。

因此建议,一是加强高校、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协同培养,明确各方在生源质量、教育教学、见习实习、就业指导与安排、职后培训等师范生培养各项工作中的任务和职责;二是围绕师德养成、学科素养、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信息化能力等核心培养目标,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三是创建区域师范教育创新实验区,推动区域内师范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四是加强对新师范教育的研究,以新师范教育理论来推动新师范教育实践;

五是省财政要加大对师范生培养的投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