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武汉人陈磊:从双向奔赴到未来可期

“这么多年,还是改不了自己的 ‘中国胃’。”谈起在德国的生活经历,陈磊笑称自己仍然喜欢中餐,也常常试图在这里举办的一些活动中,去寻找更多的“中国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武汉人,陈磊在德国已经生活了13年。目前的他,正在德国慕尼黑这座城市,从事智能机械在德语区的市场推广工作。

离家赴德,心系武汉

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陈磊,对自己的母校有着别样情怀,他感激于在武大形成的独立思考和持续学习的习惯。

“当初选择来德国,和本科学习德语有很大的关系。”

在陈磊眼中,德语是一门非常严谨的语言,并不好掌握。他坦言,自己花了很长的时间学习和适应。

陈磊在德国的第一份工作是担任《欧洲时报》德国分社的记者,每天接触不同职业、不同经历和不同价值观的人,通过德语和他们进行对话,这让陈磊的德语水平有了极大提升。

也正是这份工作,让陈磊在做新闻的同时,了解到了更多德国与武汉的渊源。

在德生活,寻觅点滴

去年9月,德国北威州杜伊斯堡市中心广场举行的“中国节”,武汉成为此次节日期间唯一设展的中国城市。诸如此类的与中国相关的活动,是陈磊喜欢的。

谈起在德国的生活和武汉有什么不同,陈磊表示,生活状态是很不一样的,在慕尼黑的生活节奏相对会慢一些,有很多的自由时间,空闲时自己可以去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

图为参加啤酒节活动,由受访者提供

图为参加啤酒节活动,由受访者提供

另一方面,对于德国的历史和文化,陈磊非常感兴趣,在他眼中,德国是一个包容且多元的国度。

“我曾经是德国足协的会员,很喜欢德国的足球文化。尤其是和一些80多岁的老年人在室内一起踢足球,彻底改变了我对这项体育运动的认识。”

在陈磊看来,武汉是一座年轻且有活力的城市,消费的主力聚焦在年轻人身上。而在德国恰恰相反,消费的主力聚焦在老年人身上。

“原来,年老在德国,可以是很优雅,也可以很有活力的。”

而事物通常颇具两面性,即便如此,每当看到德国人的晚年生活,陈磊笑言,我感觉这并不是“未来的自己”,他将这种“矛盾”定义为故土乡情。

“可能我骨子里还是一个中国人、武汉人。我非常爱我的家乡,也时刻惦记着它。”他想念家乡的亲朋好友、滋味多样的特色早餐、熟悉的乡音和壮阔的长江。

双向奔赴,未来可期

从第一家进入武汉的外资企业德国西门子到德国援建武汉冷轧钢厂;从武汉牵手杜伊斯堡成为首对中德友好城市到中欧(武汉)班列将欧洲终点站延伸至杜伊斯堡……

如今,德国和武汉的联系日益亲密,合作也越来越频繁。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产业的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将因水而兴、拥有工业基因的武汉和德国紧密联系在一起,致力于打造中德两国经贸合作交流的展示窗口及国际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

而正在从事智能机械在德语区市场推广工作的陈磊和团队都干劲十足。

“我们的团队非常年轻、团结,在中国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升的背景之下,大家都非常努力工作。” 未来,陈磊也憧憬着,希望能将欧洲发达地区的“国际化”和在这里工作生活的经历,以及可供借鉴的经验带回中国。

9月26日至28日,“2023德国企业对话武汉”活动将在武汉举行。一群德国朋友即将奔赴自己的家乡武汉参加这一盛事,对于像陈磊这样身在德国的武汉人而言,无疑又是一次新的期待。

(凤凰网湖北 王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