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丰县师寨镇,一幅以“红、金、绿、橙、蓝”为主色调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镇党委以党建为画笔,通过建强“红色引擎”、深挖“金色资源”、共建“绿色家园”、做优“橙色服务”、擦亮“蓝色治理”,构建起五色融合的党建赋能体系,让古老乡镇焕发出勃勃生机。
红色引擎:筑牢基层组织“硬堡垒”
走进师寨镇党群服务中心,智能终端上的农村党员档案管理系统正在实时更新数据。“我们在全市率先开发农村党员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一键查询’,流动党员管理也实现了‘双向共管 '。”镇组织委员介绍,通过动态调整32名村干部、储备100余名后备人才,开展“书记讲党课”“擂台比武”等特色培训,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显著提升。在坤达塑业党支部,党员职工组成的“技术攻坚队”,让企业“双有”比例(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达100%。7个新建改造的村党群服务中心里,留守妇女围坐编织手工艺品的场景成为常态,月均增收2000元的灵活就业项目,让阵地真正成为群众的“暖心家园”。
金色产业:激活强村富民“动力源”
郭集村70亩高效农业种植园里,阳光玫瑰葡萄藤正攀爬支架,四季梨树苗抽出新芽。村党支部书记算了一笔账:“通过‘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百余名群众年均增收900元,村集体年收益突破20万元。”而在孙史庄村菌包加工中心,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100余个就业岗位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务工,更通过入股分红实现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魏堂村200亩中药材基地、贾庄村1000亩羊肚菌“棚下经济”、35亩设施农业基地……一个个“金色项目”串起产业振兴链,大型粮食烘干中心与2万吨集储设施投用后,预计年收益超200万元,现代农业的金色光芒照亮了增收之路。
绿色宜居:扮靓美丽乡村“新颜值”
沿着35.64公里“户户通”水泥路走进小韩村,白墙黛瓦的民居外墙上,手绘的农耕文化墙生动鲜活。镇党委分管同志指着整洁的村道介绍:“我们建立‘三级联动 '保洁机制,全镇255个坑塘、496公里沟渠完成生态治理,累计清理农业废弃物2692立方。”投资800万元的环境整治工程,不仅让6万平方米外立面焕然一新,更让师寨镇成为全县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镇之一,河畔田园社区、小韩村入选省级生态宜居村,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绿色画卷徐徐铺展。
橙色关爱:编织民生保障“暖心网”
“每天在幸福小院和老伙伴聊天、下棋,还有志愿者来理发、体检,日子过得舒心!”72岁的王大爷说起镇里的“橙色关爱”工程满脸笑意。全镇11个“幸福小院”惠及700余名老人,3所新建村卫生室与省五级中医馆让村民看病更便捷。30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乡间夜路,1万余棵新栽树木扮靓村口巷尾。开展150场爱心义剪、文艺演出等志愿活动,贴心服务5400人次,让橙色温暖流淌在每个角落。
蓝色治理:织密基层稳定“防护网”
在师寨镇社会治理中心,34名网格长、168名微网格员的实时定位在电子屏上闪烁。“我们通过‘小程序 + 积分制’,将6200名志愿者纳入‘微网格’,累计排查安全隐患1400余个。”镇综治办的工作人员展示着基层治理“智慧大脑”。从评选200余名“好婆婆”“好媳妇”树文明新风,到组织村干部赴外地学习集体经济发展经验,蓝色治理不仅让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更通过亲民便民惠民工作法,让基层治理效能转化为群众获得感。
如今的师寨镇,红色党旗在田间地头飘扬,金色产业在希望田野扎根,绿色生态在乡村内外舒展,橙色温暖在民生一线流淌,蓝色网格在基层末梢守护。五色党建交织成乡村振兴的壮美图景,让组织力转化为生产力,让治理效能提升幸福指数,这就是师寨乡村振兴的密码。
(王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