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三业一体”引领职教“合肥模式”

“有企业老总来实地看过后,感到特别震撼,觉得特别好。”范家茂教授表示,这对刚步入职场的大学生或是工作时间不长的技术人员,都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教育基地。

如今,提及中部城市崛起,不得不提“合肥速度”。20年来,合肥经济总量涨了近30倍,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排名由第26位升至去年的第9位,并成功跻身“万亿城市俱乐部”。

如今,提及安徽的职业院校,不得不提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合肥职院”)。“十三五”期间,合肥职院高速发展,近年来在产教融合、“三业一体”、“三教”改革等方面蹄疾步稳、成效显著,受到省内外同行的瞩目和赞誉。

同展翼,共腾飞。合肥职院近20年的跨越式发展,一定程度上是合肥这座“科创”之城20年来迅速崛起的缩影,学校与城市血脉相连,同频共振,携手奋进。而这段职教发展的传奇故事,仍在江淮大地演绎着更为精彩的华章。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三业一体”——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贯彻职教大会精神

“这张大屏展现的是合肥的12个产业链,这12个产业链的行业龙头企业都和我校有合作,很多是全国乃至世界级名企。”合肥职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邵一江教授的语气中满是自豪。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实训中心的展示大厅,记者看到,3楼、4楼有几千平米的学生实训空间,将ICT创新中心、技能中心、网络对抗中心通过三个大屏展示出来。

今年4月23日,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职教大会后不久莅临合肥职院调研,对学校“三业一体”(产业—专业—就业)的职业教育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据悉,合肥职院应届毕业就业率在96%以上,留在合肥的约65%(留肥率),不仅达到了全国职教大会提出的“三业一体”的目标,更充分印证了“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论断。

在邵一江校长看来,全国职教大会给未来办好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尤其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将进一步释放。学校现在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教大会精神,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贯彻方案,从党委中心组到中层干部、全体师生,都在深入学习大会精神,“学校未来将进一步聚焦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聚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技能人才目前已超过2亿人,占就业总量的26%。然而高技能人才仅有5000万人,约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与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相比仍有差距。以合肥为例,12条产业链、过百家规模以上企业,实体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于技术技能人才的持续供给。据了解,对职业院校而言,电子类学科专业向来就业面较广,广告、艺术类专业就业质量较高,但近一两年,合肥职院为确保毕业生能够服务合肥市产业发展需要,在学生实习、就业推荐过程中,更侧重满足合肥市相关企业的用人需求。“作为职业院校,做好人才属地培养、属地供给、属地就业,是我们的义务、责任、使命。”邵一江校长的话掷地有声。

在合肥职院,记者深刻感受到,从校领导、教师到广大学子,都对职业教育会得到社会充分认可充满了信心。那么,这份信心从何而来?

信心来自于实力+努力。邵一江校长举例说,我国的国产航母、航天器的设计者,主要是来自北航、哈工大、西北工大等学术性大学培养出来的科研精英。但是,将设计方案转化为真正的航母、航天器,需要把图纸、构想变成方案,把方案变成实体,这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我校的智能焊接专业培养出的人才,未来就会送到航空母舰上做焊接。”邵一江校长自豪地表示,学校培养的这类人才,可以为国家高精尖领域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出台后,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得到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今年召开的全国职教大会再次强调,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增强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

“我坚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认可、参与职业教育。”邵一江校长满怀信心地表示,国家政策现在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大量的倾斜和引导,全国职教大会不仅解决了多年来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更打破了职业教育的“天花板”,对整个职业教育界有极大的鼓励作用。

邵一江校长给记者讲了一个“学校成功走出去”的故事。

在合肥职院“一校两区一园”中,巢湖鼓山校区办学历史悠久,如今这里有着安徽省唯一一个生物医学协同创新平台。平台的建立源于几年前,邵一江校长和同为安徽人的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副所长相识,提出合作意愿。对方表示:武汉病毒所合作的院校多为“双一流”高校,和一所职业学校可以合作什么呢?经过深度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双方合作的基础是中试线。武汉病毒所在实验室里面研发成功的一些产品,需要经过中试后才能产业化,而武汉病毒所也没有资金建那么多中试线,因为一个产品或两个产品就要建一条中试线,建设成百上千条是不可能的。于是,合肥职院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一条中试线,武汉病毒所的一些产品来进行中试,之后再进行产业化。与此同时,学校教师共同参与科研,切实提高了水平。据悉,这条中试线是在合肥职院校友、中科大教授魏海明的指导下做的,现在已建好。后来,武汉病毒所拿了4种最新研发的产品来合肥职院做中试,之后就在安巢经开区投资建厂,未来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这些产品还可以打包上市,因此得到巢湖经济开发区的大力支持。这类平台的打造和协同创新模式,对合肥职院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

“岗课赛证”——

创新“三教”改革,产教深度融合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它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其落脚点是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的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搞清楚了“三教”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合肥职院结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客观实际,水到渠成地归纳出“岗课赛证”引领“三教”改革。

所谓“岗课赛证”,“岗”是指工作岗位,“课”是指课程体系,“赛”是指职业技能大赛,“证”是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深入研究会发现,四者之间最为核心的其实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邵一江校长表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源动力。

近期,教育部职成司要求“岗课赛证”融合要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时纳入教学,实际上就是把企业标准、行业标准有机嫁接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当中。这对教师来说很有难度——尤其是一部分缺乏企业锻炼的教师,因此合肥职院要求这部分教师利用寒暑假积极到企业去,找到结合点。

“如果不在企业的岗位上,是不可能将‘岗课赛证’融为一体的。”邵一江校长指出,要引导教师进企业或者让教师直接到企业指导学生实习,全程参与,“学生有实习任务,教师也有教学、指导任务。”

目前,合肥职院有两个“岗课赛证”融合的案例: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二是建筑实训工厂。前者包括三个部分:ICT创新实训中心、ICT技术实训中心、网络安全实训中心,它是合肥职院和华为、奇安信两大顶级民族品牌、领头企业共同打造的综合实训中心。

实训基地实际上是与华为、奇安信进行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办学,企业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对学生来讲,则是构建了终身教育平台,学校坚持“一生一空间”,学生未来走出校门后还可以继续学习,所有资源、服务免费提供,实时更新且终身有效。

“每个班级我们要确保90%的学生能参加比赛”,电子信息与工程传媒学院教师吕菲告诉记者,“有些比赛是不限制队伍数的,一支队伍可以有三名同学,三个班每年能拿回来30个奖左右。”她解释说,交叉学科的好处就在这里:虽然比赛名称不同,但关键技术相通。比如,单片机、智能车、机器人、物联网还有电子产品设计,这些比赛都可能用到单片机开发,所以掌握了核心技术以外,再稍微学一下其他拓展知识,学生们就能够去参加比赛。学校一些专业发展比较快的诀窍之一,也是提倡学生参加各种大赛。

对学生而言,参加比赛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更关键的是,比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团队精神、抗压能力或是对整个项目的设计,这是在平时的教学或课堂里面难以进行综合实训的。“通过比赛,学生的技能、心理、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高。”吕菲总结说。

对教师而言,通过参加比赛则可以掌握本专业、产业当下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或者需要技术攻关的难点。同时,在比赛过程中,教师之间也有沟通,可以了解对方学校是怎么培养学生的,如此一来,一方面把握了教育趋势,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弱项,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为培养综合性、高素质技能人才,合肥职院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情况,让他们参加不同的比赛。比如,物联网专业的大一学生可以参加一些基础的单片机比赛或是C语言编程比赛;到了大二,随着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就可以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里面的物联网应用赛项,同时学生还可以参加智能车大赛、机器人大赛、集成电路大赛等。

“职教20条”要求职业院校有“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养过程,合肥职院也将“1+X”岗位技能融入教学内容中,企业和学校共同开发教材、使用教材,并在此基础之上共建教学资源。共建教学资源就是教师上课或培训的一些视频资源,也可作为企业配备的专业教学资源,从而确保了教师、教材、实训平台都是校企双方共建。

“至于书证融通,就是毕业证书和行业资格证书融为一体。”邵一江校长告诉记者,“因为教师对理论掌握的比较好,但是企业在整个生产实践或者是典型应用场景具有前瞻性,他们知道产业现在最好的科技或者是最实际的应用,书证融通确保了双元育人。”

对几乎所有职业院校而言,“三教改革”的难度都很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合肥职院一门课一门课地攻克,一个专业一个专业地优化,现在教师、管理人员已经能够常态化适应。通过产学融合、协同创新,培养的人才可以直接送到企业去,实现“零距离”对接。在此过程中,企业参与度高,很多企业导师都在学校直接参与一线教学,比如奇安信委派了整个团队入驻学校,开启“双元制”发展模式。

双元育人——

一切为了学生,校企协同育人

“这里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训室,学生学到一定程度,到这里进行实际操作。”邵一江校长向记者介绍道,真正的城市轨道交通的总控室就是这样,像这样的轨道交通实训室,学校目前建好的有17个,此外还有机电实训室、信号实训室等,都是1:1还原。“这个沙盘模仿的是合肥地铁三号线,也就是学校门口的这条线的真实场景,所有轨道都是从地下搬到地上来进行1:1还原,唯一不同的就是车厢长度仅为一半,但是宽、高都是1:1还原。”

截至目前,合肥有10条城市轨道交通在建,运营、机电、车辆、驾驶等多个岗位出现可预见的岗位缺口。实际上,轨道交通专业的学生一进校就等于进入了轨道公司上班,因为轨道交通学院是学校和合肥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双主体育人。“第一届的轨道毕业生有95%都去轨道公司工作,我们有协议、有标准、有考核,不要求100%,但要确保95%。”邵一江校长说。此外,还有一批是轨道公司从社会上招聘的工作人员,他们也要到合肥职院培训,培训结束后100%到轨道公司工作,不合格的则留下来继续培训,直到培训合格为止。

学校对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合肥市也一直鼎力支持学校的发展。合肥职院建筑工程学院院长范家茂教授回忆说,邵一江校长曾到江西参观,看到当地一个用于建筑实训的工厂,然后带回了很多照片。学校上下就开始以此为线索,探索怎样在合肥职院实现。经过几年努力,终于找到了实现方式,于是就开始做项目建议书,到合肥市发改委立项。合肥市政府对学校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最后成功立项,但起初的投资规模不到700万元。为此,学校专门邀请合肥市发改委、财政局、教育局的有关负责同志一起到已经做得比较好的地方调研,回来后,这些负责同志表示,“我们要做就做成安徽省最好的”。最终,合肥市发改委立项的资金总额,是1370万元。

“有企业老总来实地看过后,感到特别震撼,觉得特别好,能够把施工现场所有的生产过程展现出来。”范家茂教授表示,这对刚步入职场的大学生或是工作时间不长的技术人员,都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教育基地。

“这个实践工厂实际上从开始想建到最后建成,这个过程有一个理念,就是如何服务学生。”范家茂教授指出,现在学校的办学宗旨都是为了服务学生,因此一切都要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设计。“下一步,随着国内装配式技术和BIM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设计工厂也要跟着去做升级打造。”他告诉记者,现在学校已经在谋划做信息化的内容,调整以后,合肥职院跟最新技术的差距会越来越小,能够真正满足社会需求。

邵一江校长表示,学校、企业双元育人,尤其要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从教学角度讲,职业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学生在校2年,0.5年用于理论教学,剩下的时间基本是在企业参与实践。人才培养的过程,一方面依托于学校自有的一些资源,另外一方面依靠企业给予的平台。

全国职教大会召开以后,随着国家政策的强力推进和引导,一些优秀企业也充分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其中。实训室必须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才能打造出既能展现最先进的核心技术,又是学校人才培养中所需要的。“最关键的是培养的人才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为企业服务。”邵一江校长告诉记者,这些实训室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校企共同研制、开发的,企业的数据只对合肥职院独家开放。

中央领导多次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基于此,合肥职院和奇安信及其他相关企业共同打造培养,为未来网络安全竞争提供支撑性人才。其实,这类人才不需要特别高端,但需要既懂理论又懂实际操作,这就需要职业院校负责培养。

为此,合肥职院建立起一流的网络安全双师队伍,“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最终要打造国家级的网络安全产业示范学院,并且正在按照这个路线图全方位地开始实施。”邵一江校长对未来充满信心。

未来远景——

发展本科教育,打造行业标杆

“十三五”期间,合肥职院投资1.03亿元打造智慧校园,打造了三大基础应用平台,建立了数据中心,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通过49个子系统,对学校的教学、后勤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管理。

智慧校园为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去年疫情期间,合肥职院开展线上教学的多项数据,在全国同类院校位列第一。面向未来,学校计划进一步打造数字孪生的、伴随的智慧校园,所有数据实时呈现,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学校的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十三五”期间,合肥职院飞速发展,取得了骄人成绩,实现了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目标;“十四五”期间,学校还有着更大的雄心,树立了更宏伟的目标。

去年8月,中央领导到安徽调研视察,在充分肯定安徽发展的同时,也提出安徽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建设,尤其是提出要畅通与“长三角”中心城市的连接。所以,安徽要全方位地融入“长三角”,融入“长三角”,就等于搭上了区域快速发展的高铁列车。

合肥市和合肥职院,迎来了又一个重大发展机遇。

短短数年间,合肥职院的在校生人数,从9000多人增至19000多人。学校育人质量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内涵建设,一是学历层次。今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技术院校和专业,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所以学校下一个目标,就是发展本科教育。”邵一江校长表示,发展本科教育的前提,是有学生、有市场,“下一步学校要打造国内标杆,‘合肥模式’,第一步实现省内标杆,第二步打造国内标杆”。

恐怕没有几人能想到,合肥职院一系列辉煌成绩的取得,是在不到10年间完成的。

2002年,原巢湖卫生学校、巢湖农业学校(安徽省土地管理学校)、巢湖财政学校合并升格为巢湖职业技术学院。随后,安徽省汽车运输高级技工学校、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巢湖分校和巢湖商业干部学校先后并入。2012年4月,教育部批准巢湖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从资源供给、财政投入等多方面给与持续支持,学校现已形成“一校两区一园”办学格局,有合肥汇心湖校区、巢湖鼓山校区和合肥金寨路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占地面积1260亩,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8亿元。现有教职工726名,其中专任教师651人,教授53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97人,校内外兼职教师约200名;有校内实验实训室21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48个。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9100人,其他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7651人。

“十四五”期间,合肥职院制定了详细的、具体的目标:建成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2035年,还有更远景的宏伟目标:培养专业硕士,专业博士。据悉,合肥职院将第一批申报本科职业院校名单,目前学校已和其他本科学校联合培养专升本学生。

“现在在学校学习,你可能会觉得很辛苦,但是你到了企业以后会发现,还是工作更辛苦。以后等学校成本科学校了,欢迎你们再来学一个专升本。”与学生交流时,邵一江校长语重心长地提出期望。

“十三五”期间,合肥职院获批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首批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基地、教育部首批“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 和“NIT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和卫生部批准的“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等四部委确定为大客车驾驶专业首批试点学校、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获奖单位。“十三五”期间,学校还成为安徽省首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安徽省第一届文明校园。就在前不久,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财政厅对合肥职院2020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真抓实干、成效突出,给予激励,全省仅三所高职院校获此殊荣……一系列荣誉背后,是学校近20年来跨越式发展的闪亮注脚。

一座城,一职校,近乎同步快速崛起的背后,是职业教育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城市发展腾飞的时代密码。

在前方,是合肥职院更加美好的未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