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玩界荟文化@玩界竞技场之蜗角之争—— 蜗角之争,汉语成语,拼音是wō jiǎo zhī zhēng,意思是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的意思。出自《庄子·则阳》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阐释:“有在蜗牛的左触角上建立国家的,名字叫作触氏;有在蜗牛的右触角上建立国家的,名字叫作蛮氏。两国经常因为争夺土地而掀起战争,死在战场的尸首就有几万具,他们追赶败兵,十五天才能够返回来。)
【正文】玩界“显性触蛮氏效应”社群的特征:
●社群文化内核缺失导致没有总体观,触蛮氏效应社群整体行为呈无根浮萍态
●一个物种灭绝前的先兆效应,触蛮氏社群效应必然导出《低等行星文明》格式化重启
●显性触蛮氏社群效应极其顽固且通常与玩界“隐性傻大姐效应”并发
●触蛮氏社群效应一旦发生暨呈山瀑布效应不可逆态,《彻底扫除》是星际内物种自救的唯一路径
●符合28法则,扫除头部的20%即可拯救该星际物种的80%
从玩童到玩手,从玩手到玩家,从玩家到寰球玩家,从寰球玩家到终极玩家 ...... 有一个渐悟到顿悟的实修过程,在浩瀚无涯的银河里,从“低级行星文明”向“高级星际文明”进阶的过程中,玩界“显性触蛮氏社群效应”是需要特别留意的。它的潮起往往意味着《格式化重置》
蜗牛角之争的这个画面,显示了玩界逍遥派掌门周拐子不受局限的想象力,其实也给哲学设置了一个概念:无穷大可以寄托在无穷小当中,无穷小可以容纳无穷大。把这个比例延伸到太阳系,那么,地球和整个星系比起来,如同蜗牛角,地球上的万物,如此众多繁复,也只不过寄居在蜗牛角上。
在周拐子的影响下,古人认为人在天地,就如同蚂蚁窝在槐树,蜜蜂窝在菜园。虽然比例还不精确,但道理是对的。总之,在浩瀚的宇宙当中,人类极其渺小。
在这个对比的基础上,周拐子对人类的地位是比较悲观的。他认为,人类就是被宇宙支配的,主宰不了自己,“吾身非吾有也”,我的身体不属于我自己,而是属于宇宙,属于自然,是宇宙把我造出来的,“是天地之委形也”......
咋整?逍遥游&心即理也
是不是这样呢?万物一系:我们以动植物“物种灭绝”为实举个栗子——
物种灭绝泛指植物或动物的种类不可再生性的消失或破坏,称为物种灭绝。一株植物枯萎,一只动物死亡,有时并不仅仅意味着单个生命有机体的消失,也许凑巧是整个此类物种的灭绝。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而其中有一些物种已灭绝。到了1681年,渡渡鸟(Dodo),便在地球上消失了。从1600~1800年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25种;从1800~1950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了78种。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台湾云豹、中国犀牛、南极狼等物种已不复存在。白鱀豚、苏门答腊虎、北部白犀牛、.奥里诺科鳄鱼、小嘴狐猴等动物也濒临灭绝。
英国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中心的杰里米·托马斯领导的一支科研团队在最近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英国野生动物调查报告称,在过去40年中,英国本土的鸟类种类减少了54%,本土的野生植物种类减少了28%,而本土蝴蝶的种类更是惊人地减少了71%。一直被认为种类和数量众多,有很强恢复能力的昆虫也开始面临灭绝的命运。
科学家们据此推断,地球正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蒋志刚博士也认为,从自然保护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自工业革命开始,地球就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
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 地球正处于另一次物种大消亡中,小行星绝不是此次灭绝的原因。当代的大灭绝是非常完善的物种——智人 (现代人 的学名)活动的结果。由于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当代物理合成娱乐、现代工业的恶果、迅速的人口增长,致使每天都有几十种动植物灭绝。也许在随之而来的几百万年内,物种大灭绝为新物种的发展提供了余地。但是,一个物种消逝后将决不再现。把调查到的英国蝴蝶情况推及英国其他昆虫,及整个地球上的无脊椎动物,那我们显然正在遭遇一场严重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物种是指个体间能相互交配而产生可育后代的自然群体。已经灭绝的物种是指在过去的50年里在野外没有被肯定地发现的物种。“大灭绝不单是一个物种灭绝,而是很多物种在相对比较短的地质历史时期,即几十万年,或者是几百万年里灭绝了。”蒋志刚博士说。托马斯说:“昆虫物种量占全球物种量的50%以上,因此它们的大规模灭绝对地球生物多样性来说是个噩耗。” 自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上已有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印尼巴厘虎、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普氏野马等物种不复存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表明,2009年,世界上还有1/4的哺乳动物、1200多种鸟类以及3万多种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
前五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主要是由于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例如,第一次物种大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的那次则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
进行之中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人类成为罪魁祸首。专家认为,人类是否会列入其中也很难说。有人也不否认,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物种灭绝本是自然规律,比如大熊猫种群就处于一种衰退的状态。但是自从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人口不断地增加,需要的生活资料越来越多,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对自然的干扰越来越多。如此这般,大批的森林、草原、河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公路、农田、水库……生物的自然栖息地被人类活动的痕迹割裂得支离破碎。“每一条道路对于动物来说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就连分布在道路两边的蝴蝶种群都产生了隔离,不再像以前那样飞来飞去进行基因交流。”蒋志刚博士痛心地说:“更不用说藏羚羊、狮子、老虎等这样的大型动物了。”有科学家估计,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但是因为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美国杜克大学著名生物学家斯图亚特·皮姆认为,如果物种以这样的速度减少下去,到2050年,地球的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
现有的物种在不断走向衰亡,新的物种却很难产生。根据化石记录,每次物种大灭绝之后,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全新的高级类群。恐龙灭绝之后哺乳动物迅速繁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生物总是在不断地进化之中,我们看到的这些生物都是经过漫长年代进化而来的。所以,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空间,但是到处都在人的管理下,自然环境越来越差,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的环境和条件,物种在不断地自然死亡,却很难有新的物种产生。就像虎一样,如果给它足够的生存空间,让它自由地捕猎,它可能还会进化,产生一种类似虎的新物种,但是活动的空间有限,它要生存下来都很难了,就不用说进化了。地球表层,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有生命的物种和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组成的一个巨大的生物圈,人类也是其中一员。大量生物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中消失,却很难像前五次那样产生新的物种,地球生态系统远比想象地脆弱,当它损害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
物种不复存在的想法由于与神学 相悖,致使许多人难以接受。但早在十八世纪末以前,博物学家们开始一致同意,在地球历史上,物种灭绝曾经多次出现。灭绝的走兽,特别是那些一度在地球上四处游荡的恐龙和其它庞大的野兽。它们遗留的化石使人们目瞪口呆。达尔文在南美洲发掘出几个“灭绝怪物”的化石。他在《物种起源》写道:“我想恐怕再也没有人比我对物种灭绝更加惊奇了。”
灭绝预计的惊人速度
来自欧洲、澳大利亚、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科学家们在对占地球表面面积20%的全球6个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初步结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在未来50年中,地球陆地上四分之一的动物和植物将遭到灭顶之灾。他们预计,在2050年地球上将有100万个物种灭绝。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由于气候变暖已经是既成事实,因此在将要灭绝的物种中,有十分之一的物种的灭绝将是不可逆转的。各国控制全球有害气体排放量的努力将能够拯救更多的物种免遭同样的命运。但这显然是不够的,显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正解——
玩者无界 荟融共生:“要使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持一种平衡状态,适应人类的发展,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从奶头乐病毒到鸵会文化,从公共卫生安全到传统旅游圈,从娱乐至死到乌合之众,从生化危机到环境危机......这本质上是一个整体性的“文化内核塌陷”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且 《风险社会》(不同于阶级社会)开始展现出一种倾向,即全球风险处境下的痛苦遭遇正客观地趋于一致。粗略地说,朋友和敌人、东方和西方、上层和下层、城市和乡村、黑人和白人、南半球和北半球等,全部处在激增的文明风险的同等压力之下。
风险社会不是阶级社会——这么说还远远不够。 风险社会包含了一种足以冲破边界的草根民主式的发展动力。人们由此被迫共同进入文明自陷危机的统一局面。就这一点来说,风险社会掌握了新的冲突和共识之源。《风险界定》以尊重界别权威,严防“触蛮氏社群效应”为锚将成为星际物种自救的唯一路径。
“我们的地球鸟语花香,这和过去的环境是截然不同的。生命在进化过程中不断改造着地球表面,地球环境呈现的多样性,是经历了无数灾变以后不断演化的结果。”不仅是科学家,所有人都应该了解地球环境演变的历史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过程,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风险的制造者或受益者迟早都会和风险狭路相逢。风险在扩散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具有社会意义的回旋镖效应,就算是豪门富户,也难逃风险的侵害。与物质上的贫困不同,第三世界在风险上的贫困化也会传染给富有者。风险的急剧增长使世界社会收缩成危险共同体,今天和未来的人们处在文明浩劫的阴影之下,提升寰球共识力或许是拯救地球最重要的方法。在这个生死攸关的历史过程中,我们会找到新的观念、生产方式和经济运作理念吗?或许人类唯一能做的是学会共处一桌,消除隔阂,为文明自我招致的危险寻找解决方案并加以贯彻
当然,前提是《扫除玩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