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睡觉意想不到,晚上睡不着都干些什么呢?

我们一生有一半的时间会在睡眠中渡过,很多人抱怨自己总是晚上睡不着、白天起不来,睡眠质量也遭受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对于这种情况,不妨参借鉴一下古人的做法,他们睡觉从时辰到睡姿都是有讲究的。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古人的作息,那么每个人都想到的一定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于古人来说,睡觉既是一种享受,又是一门学问。

古人“睡五更”养生法

我国一句俗话是这样说的,吃人参不如睡五更,因此可见睡眠的重要性啊,人参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吃到的,但是夜晚的睡眠却是我们必须的生理需求。

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别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这里的人定就是古人认为人应该睡的时候,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晚九点到十一点之间。

睡眠时间古今略有不同,古人娱乐活动较少,照明措施也不发达,所以入定,就已经开始准备睡觉了,到晚上11点的时候,多数人已经就寝。

《黄帝内经》也曾经讲过,关于睡眠质量以及不同时令节气对睡眠的影响。

就比如说春季讲究,“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季则讲究,“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季最好“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季则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睡姿不对,起来重睡

”老子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所以睡眠是关乎着人体收藏、吸收能量,是修养生息、养精蓄锐的重要过程。所以睡觉并不是两眼一闭就完事儿的事情,古代老祖宗连小小的睡姿都是有考究的。

睡姿的概述一般分为三种,包括了仰卧,侧卧以及俯卧三种姿势的睡姿。实际上古人对于睡姿也是颇有研究,对于这三种不同的睡姿,古代人也曾经评价过:侧龙卧虎仰瘫尸。

从古人笔记来看,古人不太喜欢“仰卧”,忌讳“仰瘫尸”。中国儒家圣人孔子便十分反感这种睡姿,他在《论语·乡党》中有这样的说法——“寝不尸,居不容。”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睡觉不要像死尸那样仰身直躺,居家时不要太严肃。可能受此观点的影响,古人睡觉的姿势最忌讳“挺尸”,民间俗称“挺尸”为睡大觉,就是死人躺。

古人有夜生活吗?

现代年轻人都习惯了熬夜、通宵,晚间约上三五好友或是秉烛夜谈、或是小酌一杯、又或是857……夜生活当真丰富多彩。

在古代,夜生活也是不可或缺的。

古代没有电灯,但有蜡烛、油灯、火把作为替代品,蜡烛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富人才能使用的奢侈品。不过对于有钱人来说是不存在的,比如将秉烛夜游作为雅趣的文人骚客,比如在夜里练习骑马射箭的军戎世家,或者豪掷千金寻欢作乐的官员们,还有就是从宋朝以后便出现车水马龙的夜市。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则更加期待节日的到来,如元宵、中元节、秋收这些特殊的日子没有宵禁,晚上都会举办庆典,这一天张灯结彩,众人载歌载舞极尽快活之能事。

睡眠是人对自然界昼夜节律的一种生理适应。睡眠时,人的基础代谢率下降,能有效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近年来的许多调查研究发现,长寿老人多有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提示睡眠与长寿有很大的联系。

正如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说:“灯用小炷,节爱精神。”睡眠充足的人,就像那用小炷的灯一样,能更长久地燃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