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大丑闻!副校长论文抄袭,身份通报竟玩“隐身”?

华南师大论文抄袭风波:学术诚信的严峻拷问

在学术的神圣殿堂里,诚信本应是最为坚实的基石,然而,华南师范大学近期爆发的一起论文抄袭事件,却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学术诚信问题的强烈关注与深刻反思。

抄袭事件曝光,迅速引发轩然大波

一切始于网友的爆料。一篇发表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开放时代》2024年的论文《论习惯国际法的重构——基于南北国家利益平衡的视角》,被指大面积翻译抄袭2018年的英文论文《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 A Third World Perspective》 。两篇论文,除了标题和部分术语有所调整,核心观点、论证逻辑乃至段落结构都高度雷同,如此明目张胆的“翻译式抄袭”,实在令人咋舌。

4月10日晚间,《开放时代》杂志社在舆论压力下,迅速组织相关领域六名专家学者对该文进行查核。六名专家从基本假设、主要观点、具体表述、文章结构、引用文献等多个关键维度完成审查后,一致认定该文存在严重抄袭行为,并果断发布撤稿声明。这一举措,虽然展现了杂志社维护学术诚信的决心,但也让这起学术丑闻彻底公之于众。

紧接着,4月11日凌晨,华南师范大学官方公众号发布情况通报。原来,涉事论文的作者钟某某、吴某来自该校东南亚研究中心。学校在关注到相关信息后,高度重视,学校学术道德与学术仲裁专门委员会迅速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启动调查。经调查,确认该论文存在抄袭和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的学术不端行为,学校表示将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副校长身份特殊,加剧事件恶劣影响

随着事件的发酵,更多细节被曝光。原来,涉事的作者之一吴某,正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副校长吴坚。这一特殊身份,让事件的性质变得更加严重,也让舆论的关注度呈几何倍数增长。

吴坚,作为学校的高层领导,同时也是学术界的资深人士,身上背负着诸多光环与责任。他担任着博士生导师、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等重要职务,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30余项课题,发表论文超100篇,还曾荣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荣誉。然而,如今卷入抄袭丑闻,这些曾经的荣誉与成就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普通教师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已然是对学术尊严的严重践踏,而身为副校长的吴坚卷入其中,负面影响更是不可估量。他的行为不仅损害了自己的个人声誉,也让华南师范大学的学术形象遭受重创,更对整个学术界的公信力产生了冲击。人们不禁要问,连高校的领导都不能坚守学术诚信的底线,学术的净土又将何去何从?

通报内容存疑,引发公众诸多质疑

华南师范大学的通报虽然表明了严肃处理的态度,但在一些关键信息上却含糊不清,引发了公众的诸多质疑。

通报中只称“吴某”,并未明确指出就是副校长吴坚,这种模糊的表述,难免让人觉得学校有刻意隐瞒、避重就轻之嫌。平时吴坚出席校内活动,身份介绍中副校长的头衔总是格外醒目,如今出了学术丑闻,这个关键身份却“隐身”了,这如何能不让网友们感到不满与疑惑?

此外,通报里提到“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但对于到底是谁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对方姓名,却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明。这其中的责任该如何界定?是吴坚擅自用普通教师钟某某的姓名,还是钟某某为了发表论文,拉吴坚副校长“站台”?亦或是双方都存在问题?这些疑问,都需要学校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

从两人此前的合作情况来看,他们曾多次合作发表论文,存在比较长时间的学术合作关系。而且,涉事文章发表距今已经一年有余,所发表的杂志又是颇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要说吴坚在这一年多里一直对论文的抄袭情况浑然不知,实在难以让人信服。但如果他知情却依然默许甚至参与其中,那么他的行为就更加不可原谅。

学术诚信之殇,背后问题值得深思

这起事件,不仅仅是华南师范大学的个别现象,它更是学术界长期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的集中爆发,背后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从查重技术层面来看,国内查重平台普遍缺乏国际期刊数据库比对能力,这就给“翻译式抄袭”留下了可乘之机。抄袭者利用这一技术盲区,将国外的论文翻译后堂而皇之地发表,轻易规避了查重系统的检测。这也提醒我们,必须加快查重技术的升级与完善,建立更加全面、强大的数据库,堵住技术漏洞。

在学术监督机制方面,内部监督形同虚设的问题十分突出。吴坚作为副校长,长期把控科研资源分配,在这样的权力优势下,其团队论文从投稿到发表仅用3个月,远超行业平均周期,却未触发任何异常预警。这说明高校内部的学术监督体系存在严重的漏洞,对学术权力缺乏有效的制衡与监督。我们需要建立更加独立、公正、透明的学术监督机制,让学术不端行为无处遁形。

另外,惩处力度绵软无力也是导致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尽管教育部规定抄袭可撤销学位、开除公职,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多以通报批评、停职检查等较轻的处罚草草收场,难以形成足够的震慑力。这使得一些人对学术不端行为心存侥幸,认为即便被发现,也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因此,必须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让抄袭者付出沉重的代价,才能真正维护学术诚信的尊严。

华南师范大学的这起论文抄袭事件,给我们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学术诚信是学术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学术不端行为。希望华南师范大学能够彻查此事,给出一个公正、透明的处理结果,也希望整个学术界能够以此为契机,深刻反思,加强制度建设,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环境。唯有如此,学术的殿堂才能真正回归纯净,学术的发展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