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校园餐可能存在的问题,官方终于公布了一个调查结果。
9月15日,上海市多区中小学学生家长反映,当天学生餐中的虾仁炒蛋“有臭味”,后被校方紧急撤回。9月18日晚,上海市教委发布通报表示协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介入,相关菜品留样及原料已送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上海中维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检验,一周内将出具检验结果。
9月23日,官方通报了调查结果:9月15日9时40分左右,绿捷公司派驻静安区某小学经理孙某某发现配送至该校的3箱虾仁解冻焯水后,其中一盆(约18公斤)内有虫,即报告公司品质部负责人钱某,钱某将情况报告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某某,张某某指令业务经理等人对供应211所学校(含分校区)的虾仁原料及菜品全部下架并就地销毁。9月16日,张某某要求总经理董某某对外统一称:下架原因系虾肠外溢,有泥沙。绿捷公司涉嫌瞒报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并控制相关人员。另外,经过检测,暂未发现其他问题。
看完结果,半信半疑,将信将疑,难道真的仅仅只是瞒报食品安全的问题吗?
媒体不能正常履职,而个体民众是很难弄清楚真相到底如何的,这就注定了大家对很多事都只能半信半疑,或者是将信将疑。
我们这些成年人天天都在高喊着孩子是未来、是花朵,喊了几十年了,可如今却连孩子的饮食安全都保证不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有些真相,并不难发现。
上海有一个叫品测的检测公司,中标过多个由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主导的食品安全检测项目。2025年给上海市重点食品流通经营企业做第三方评估的,正是这个上海品测。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上海品测曾是绿捷投资的,有一个股东叫张美华,此人是绿捷总经理张国华的妹妹。
网上有消息说:在业务上,品测检测是绿捷公司合作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绿捷公司每批次进货食品都会送到品测进行抽样检测。
这个消息如果属实,那就很可怕了:哥哥任职的公司负责给学校提供校园餐,妹妹任股东的公司负责评估上海的重点食品流通经营企业,这不是张家人既是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吗?
此次发现虫后,负责检测绿捷样本的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上海中维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与上海品测或者说绿捷是否有可靠的防火墙能保证检测结果真实呢?
8月28日,上海市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发布的消息显示,上海中维和上海品测都是该局认定的长宁区质量基础设施服务联盟成员单位,该局做出的“2025年9月服务安排中”,9月3日由品测提供服务,9月17日有中维提供服务。
上图,足以证明品测和此次参与调查绿捷的中维检测和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曾同时参与过同一个项目,而且都是中标单位,他们三家之间显然有隐性的利益关联,而上述项目的采购人是上海市青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由此可见,品测与中维低头不见抬头见,还不时参与同一个项目,还都与当地的多个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业务关联,而品测的股东张美华又是绿捷总经理张国华的妹妹,让中维和上海质检研究院有限公司去检测食品安全出了问题的绿捷,给人的感觉怪怪的。
绿捷与品测的关系、张国华与张美华的关系,是网友轻松就从网上公开的信息里查到的,我很难相信上海的教育、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不知道这些内在的利益关系。
此次出事的绿捷公司,过去屡遭投诉,奇怪的,任学生家长投诉不断,其日益壮大,渐渐成了上海学校餐的“龙头企业”了。
早就有家长反映发现孩子餐食里有未熟的西红柿、发绿的蛋羹、烂菜叶,大排硬得咬不动,孩子剩饭率超过70%,只能天天自带午饭。有人打12315投诉,有人找学校反映,还有人联合起来要求更换供应商,可丝毫不能撼动绿捷。企查查信息显示,2025年1月以来,该公司有101条中标记录,仅8月份就有70条中标记录,覆盖20余所学校。
这让我想起有些地方的污染问题:当地居民总在投诉化工企业排污有臭味,但当地的环保局每次去查的结果都是企业排放的气体达标。于是,空气继续臭着,老百姓依然不满着,而且只能忍受着,那些排放臭气的企业依然发展壮大着。
真的是认真检测了吗,认真检测后真的是达标的吗,真的是没有问题的吗?绿捷总被投诉,而总能继续中标,这就是家长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绿捷最新的回应是发布了一个“声明”,是的,是“声明”而不是“致歉”。绿捷的“声明”只有短短的两句:对于涉及此事的学生和家长,我们表示最诚挚的歉意。对于有关部门采取的措施,我们全面接受,全力配合。
给人的感觉是风轻云淡,没事人一样,不知道他们这种底气来自哪里?
当下社会,任何资本能做恶,必有失范的权力在幕后站台甚至包庇,不深挖纵恶的权力,就无法真正清算做恶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