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手里拿的不是枪,而是麦克风”

据凤凰卫视报道,战火纷飞的俄乌战场,凤凰卫视记者无畏坚守:卢宇光亲历瓦格纳兴衰,在巴赫穆特100多人的地下室报道,更三度险遭炮火夺命;陈莹、刘备等深入战壕与“无人区”…超10位凤凰记者累计驻守前线超千日,以华人视角记录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

他们手持麦克风而非枪械,用镜头与生命刻录历史,疲惫中坚持“记录这一刻”。

全程见证瓦格纳军团

从混乱到近乎瓦解的全过程

卢宇光:

“新闻记者,抵达十分重要。”

这只曾被外界广泛视为俄罗斯政府“影子部队”的雇佣军团,在经历种种风波之后,如今早已被整合消化入俄国防部系统之内。凤凰卫视记者全程见证瓦格纳军团从混乱到近乎瓦解的全过程。

在这场长达三年半的拉锯中,要说最血腥、最漫长的战场,莫过于那场被称为“绞肉机”的巴赫穆特战役。

凤凰卫视记者卢宇光在前往巴赫穆特的途中遭遇乌军火箭弹袭击,停在路边的车辆被炸毁,他与司机在超市内侥幸逃过一劫

卢宇光在住了100多人的地下室内进行前线报道,里面“什么味道都有”,以致他时常“气闷气短”。

随着巴赫穆特激战的持续,前线瓦格纳雇佣军团与俄军方的矛盾逐步显现。2023年6月23日,瓦格纳创始人普里戈任发动兵变。卢宇光、尹莉等一行人马上从扎波罗热开车500多公里赶到罗斯托夫顿河。6月24日晚,凤凰卫视记者卢宇光第一时间抵达瓦格纳撤军现场。

然而瓦格纳兵变并未给俄乌战局带来太多波澜,普里戈任行踪成谜。戏剧性地在两个月后,普里戈任在俄罗斯特维尔州库任基诺坠机身亡,凤凰卫驻莫斯科记者尹莉,第一时间赴坠机现场进行报道

深入乌克兰战俘营:

战争创伤困扰着每一个人

战争创伤困扰着战场上的每一个人。凤凰卫视记者刘备获特别允许前往乌克兰战俘营进行采访。

凤凰卫视记者 刘备:

“进入战俘营之后,我比较惊讶的是我们可以去和战俘非常近距离的接触,坐在同一个桌子上吃饭。当时带着一位乌克兰的翻译一起在战俘营拍摄,翻译是一个身材比较娇小的乌克兰女生,我采访这些战俘的时候,她非常不自在,她说因为这些人来到乌克兰就是为了杀乌克兰人的,所以她没有办法跟这些人对视,感觉到非常恐惧。

202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将在上任后24小时内结束俄乌战事。然而俄乌双方在历经了数轮艰难和谈之后,停战的希望依然渺茫。

2025年3月,战火持续,记者陈莹深入乌东前线哈尔科夫,在位于俄乌接触线不足10公里的乌陆军四人作战小队居住的地下掩体进行采访。

“我们手里拿的不是枪,而是麦克风”

自2022年俄乌冲突开始至今,卢宇光已持续驻守冲突一线超1200天,成为全球华语媒体中深入俄乌战场报道时间最长的记者。

在乌克兰顿涅茨克进行采访时,卢宇光感受记录下战时艰苦的生活,停水下使用“浑身皮肤发红”的电厂废水,并睡在“最安全”免受炮火袭击的厕所地下。

2025年6月26日下午,正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采访的记者卢宇光,遭遇乌克兰无人机攻击。卢宇光头部受伤,随即被送往救助站处理伤势。在医院进行包扎后,卢宇光拒绝了转院莫斯科的提议,重返前线进行新闻报道。

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 刘粤瑛:

“我们手里拿的不是枪,而是麦克风。”

如今,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事已向第四个年头迈进。每一个人都希望战争能尽快结束,但记者们仍坚持回到前线,因为他们要“记录这一时刻。”

俄乌冲突这三年多,凤凰有超过10位记者坚守在俄乌前线累计报道上千天,是华语媒体中报道时长最长、独家最多的媒体。

这场未终之局仍在被记录,祈愿和平早日到来。

编辑:康乌日根达来(德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