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紧急下架又上架,山姆究竟在慌什么?

日前,山姆会员店陷入“选品风波”。

仅7月15日一天,便连登多次热搜。

与山姆有关的部分热搜话题 | 图源:微博

与山姆有关的部分热搜话题 | 图源:微博

一边是高复购“平价尖货”悄然下架;另一边是新品上架即遭吐槽,山姆被一大批会员质疑“质量滑坡”。

中产因何而怒?

7月初,多位消费者发现,山姆下架了太阳饼、米布丁、低糖蛋黄酥等20余款高口碑商品,取而代之的是似乎哪里都能买到的大众产品,如好丽友派、溜溜梅等。

根据山姆小程序,这次饱受争议的好丽友派主打“减糖80%、增加30%可可成分、0反式脂肪”,48枚的规格(1.53kg)售价49.9元。

山姆专供低糖版好丽友派 | 图源:有意思报告

山姆专供低糖版好丽友派 | 图源:有意思报告

经有意思报告核实,山姆的“低糖好丽友派”确系渠道专供。

若将其配料表和好丽友官方旗舰店的经典款对比,“经典款”首位为白砂糖,随后是小麦粉等,“专供款”首位则为小麦粉,随后是麦芽糖醇、起酥油等。一般情况下,越排在前面,所含成分越高。

除此之外,“专供款”用麦芽糖醇、麦芽糖醇液取代部分蔗糖,同时另加安赛蜜、三氯蔗糖两种代糖甜味剂。有注册营养师指出,虽总糖下降,但代糖叠加仍可能带来高甜感,且起酥油的饱和脂肪含量较高,不建议多吃。

此外,还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山姆一款名为“高纤牛肝菌魔芋”的产品虽由卫龙生产,可商品图片上却不见卫龙品牌标识,疑似“有意弱化该品牌”。

7月15日15时30分,有意思报告通过山姆会员商店App成功买到该款好丽友派和卫龙高纤牛肝菌魔芋等商品。但是在傍晚时分再搜索,则发现山姆会员商店已经下架相关产品。

被下架的产品 | 图源:山姆会员商店

被下架的产品 | 图源:山姆会员商店

直到深夜后再次刷新,有意思报告发现,山姆又重新将部分产品上架,但争议最大的好丽友派除外。特别之处在于,这次上架后,产品名最开头多了品牌标注。而此前“高纤牛肝菌魔芋”的产品名里,并没有“卫龙”二字。

重新上架前后的产品对比图 | 图源:山姆会员商店

重新上架前后的产品对比图 | 图源:山姆会员商店

对于此次争议,山姆回应有意思报告称“关注到近日社交网络上关于山姆选品问题的讨论”,并表示“我们一直以来坚持以‘会员第一’为宗旨,从全国和全球各地甄选以及与供应商共创开发优质商品,并根据会员的反馈持续迭代商品与服务。这次会员们的意见我们已纳入后续选品策略的考量中”。

但关于“好丽友派”“卫龙魔芋”的争议,其实只是大家争议的冰山一角。

打开山姆会员商店App会发现,部分大众品牌通过“改头换面”进驻了山姆,披上全英文外衣。例如,盼盼名字改成拼音“panpan”、洽洽瓜子变身“chacheer”,一眼望去几乎认不出是国货。

徐福记、喜之郎、卫龙、溜溜梅等“童年品牌”也都换上洋气的马甲:低GI燕麦藜麦蛋糕、NFC果浆果冻、松茸酥心葵花籽仁、高纤牛肝菌魔芋、智利无核西梅干、法式小泡芙、意式火腿风味坚果仁……名称高级、包装洋气,但难掩“似曾相识”的熟悉味道。

包装洋气的童年品牌 | 图源:山姆会员商店

包装洋气的童年品牌 | 图源:山姆会员商店

从大范围看,会员们的愤怒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山姆货架上出现了其他超市也能买到的商品,二是部分上架品牌存在公众争议,如好丽友曾在2022年被曝出在中国使用代可可脂,而在韩国等市场使用可可粉,被质疑“区别对待中国市场”。虽然品牌方后来解释称是“翻译误差”和“原料标注标准不同”,但消费者信任已受到冲击。

由于消费者对“健康标签”越来越敏感,对品牌过往“双标”记录也记忆犹新,这使得好丽友哪怕推出“改良版”产品,也难以轻易扭转公众印象。

前文提到,引发争议的低糖好丽友派是山姆专供商品,在普通商超渠道是买不到的。同理,其他商品也一样。

既然产品是渠道专供,不是所谓“随处能买”,那么会员对于品牌的“介意”程度,或许大过了产品本身。

通常来说,这些“国民零食”本属商超标配,如今却“混入”会员制仓储店标榜的“精选”“独家”之列,引得会员直呼“违和”。

毕竟进入山姆是需要付费的,有一位资深山姆会员指出——山姆的260元或680元年费,在他们眼里从来不是“门票”,而是一张“高质通行证”。

大家默认:只要跨进这道闸机,就能把那些在普通超市挤破头的通货甩在身后,直接拿到稀缺的尖货、高性价比的隐藏款。而这笔费用,本质上是为“优中选优”的购物体验买单。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李维华告诉有意思报告,山姆的会员不满的根本性原因,其实可以归结为两个核心:

一是差异化:会员身份的核心是“圈层隔离”。“会员要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通过商品划分的‘圈子’。”他以胖东来为例,“在河南,胖东来成了‘超六星景区’,外地游客坐大巴去抢购,因为它提供了别处买不到的东西——比如透明定价、无理由退换,甚至拆封吃一半的零食也能退。”这种差异化让会员产生“非我族类”的身份认同,而山姆的“普货化”趋势,直接消解了这种特权。

山姆墙上张贴着其收会员费的理由 | 图源:微博@肖申克的九叔吗(已获授权)

山姆墙上张贴着其收会员费的理由 | 图源:微博@肖申克的九叔吗(已获授权)

二是品质优先:品牌光环让位于真实体验。“中国消费者正在抛弃‘唯品牌论’。”李维华对比开市客、奥乐齐、胖东来的成功,“它们的灵魂不是LOGO,而是品质。比如奥乐齐的自有品牌,价格只有大牌三分之一,但质检标准更严苛。”他谈道,当山姆引入争议品牌时,会员的容忍度低,“因为现在是‘100-1=0’的时代——一百次满意抵不过一次翻车”。

关于品质,7月8日,“山姆2公斤冰块22.8元”冲上热搜。涉事单品为“农夫山泉纯透食用冰”,山姆称系渠道定制款,采用24—32小时超低速冻结工艺,相同环境下融化速度可降 20%。

对此,网友评价两极:有人点赞“化得慢、值回票价”,也有人晒图质疑“冰块泛黄、品控不稳”。山姆客服已致歉并启动售后核查。

这并非山姆首次因品控被聚焦。去年至今,蛋糕霉变、坚果生虫、奶盒带虫卵等事件也多次登上热搜。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清波指出:“区别化的收费,必然需要区别化的服务来支撑。一旦品牌淡化、定位模糊,产品还未‘出错’,信任可能先摇摇欲坠了。”

稳住500万会员

就在此番争议发生的半年前,山姆中国的管理层发生了比较大的调整。据界面新闻,山姆会员店中国总裁文安德于2025年1月31日正式退休,沃尔玛国际部营运高级副总裁简·尤因(Jane Ewing)接替,担任山姆会员店中国代理总裁。

前中国区总裁文安德在任时,先后给山姆“挥过两刀”。第一刀是把山姆近一万个SKU砍掉一半。货架瘦身,既打出“严选”招牌,也让库存转得更快。Costco也是常年只摆4000个单品,借此把周转率抬高、进货价压到最低。

当时内部阻力巨大。不少老员工记得,2015 年上海店离盈亏线还很远,“眼看就要关门”,但文安德坚持“少即是多”。

第二刀指向会费,山姆在华20年未动的150元年费,2016年直接涨到260元。涨价后一个月,客服热线被打爆,门店天天围着退卡的顾客。文安德只留下一句话:“不接受这个价格的人,本来就不是我们的用户。”

事后证明,这一刀精准切中了消费升级浪潮:留下的是有支付能力、愿为品质买单的城市中产。

随后,2017年,山姆中国首席采购官张青上任。据36氪消息,她给山姆定下一条原则:商品必须“新奇特”。即在供应链上,山姆只把少量标品交给全球网络,八成以上商品走本土开发,从零做起。

另一条原则是:同价位里做品质最好的,同品质里把价格压到最低。因此,当业内零售人士谈到山姆的“护城河”时,几乎很少人会质疑山姆把“同价更高质”做成了系统能力这一点。

时间来到2024年9月,沃尔玛原中国区高管郑硕怀升任沃尔玛中国高级副总裁,并兼任山姆会员店首席营运官。两个月后,文安德于2025年1月31日正式退休。

管理层更迭之际,组织架构也同步调整。今年5月,山姆将原有的6个大区拆分为7个,撤销东区,新设江苏、浙江大区。

门店数也在增加。沃尔玛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过去12个月,山姆净增7家会员店,其中1家于本季度落地。

2025年沃尔玛投资大会上,沃尔玛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晓静透露,山姆中国会员数已突破500万,仅会员费年收入就超过13亿元。一季度,山姆会员店中国的会员收入增长超过40%,会员数量持续增加。

如何在新管理层带领下重拾“精选”初心,稳住500万会员,是山姆中国接下来必须回答的考题。

作者:王涵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