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从头假到脚”的美女主播,最近被全网喊话“赶快消失”

最近换季降温,又到了网友们在直播间买新衣服、但频繁踩雷的时候。“永远买不到主播身上那件衣服”的原因,现在多了一个——

压根就没有主播。

直播间里一口一个宝宝,热情帮你试穿衣服、展示版型的主播,可能并不是真人,只是一堆数字代码。

电商女装套路多,消费者们原本只是担心遇到所谓的“AB版”,即主播或模特上身展示的版本,和店家实际发货销售的版本并不一致,自己拿到手的衣服和直播间里“两模两样”。

而现在,不仅商品可能作假,连主播本身也可能是假的。

AI生成的数字人已经潜入了服装直播间,有人震撼:“外面的世界已经发展得这么快了吗?”,也有人吐槽:“看得恐怖谷效应犯了。”不过更多情况下,我们可能已经看到过许多数字人直播间,只是丝毫没有察觉屏幕里的并不是碳基生物。

“所见即所得”,本应该只是电商服装应该做到的基础,现在却变成了很多消费者们的奢望。一次次退货退到厌倦的网友们,发现怎么也躲不开商家的千层套路,只想在又一次网购翻车后无奈狂怒:

“到底还有什么是真的!!”

01

女装直播间

已经被“伪人”入侵

AI生成的数字人主播本身已经很常见。各大媒体都推出了自家的虚拟新闻主播,罗永浩的数字人分身也在“交个朋友”直播间出道半年。

但女装行业具有强烈特殊性,更要求主播的“活人感”,需要有人来亲自试穿、讲解、展示衣服面料和细节,仿佛并不容易被AI接管。

更何况,“买衣服看直播就是为了看个真人上身的效果”,如何连真人都没了,消费者们何必蹲在直播间里浪费时间呢?

没有一点点防备,“伪人”主播们还是打入了网友们冲浪的信息流。

最初级的虚拟主播,仿佛刚从专供爷爷奶奶抖音的苦情AI短剧里走出来:头身比例奇怪、标签动作僵硬、皮肤也看上去有种橡胶质感。更诡异的是,“她们”会说着说着突然展示“一秒变装”个人技。

这种“初级”AI主播并不会和观众进行互动。你让她把腰带拿来看看,她目视前方不为所动;你说“转个圈展示一下”,她依旧原地站桩。

不管公屏上飘着什么问题,“她们”都只会自顾自地继续机械地口播。

你说这些完全是“一眼假”小儿科,自己从没刷到过“伪人”主播?

别断言太早,其实网友大概率都不止一次刷到过AI主播,只是信息流里的惊鸿一瞥完全不足以让人发现端倪↓

“她们”会像真人主播一样上身试穿衣物,转身给观众展示侧面、背面效果,讲品时经常自然地扯扯袖口、整理下摆,甚至做出手插裤兜、撩头发等无意义但很有“活人味”的小动作。

对于路过网友来说,这些虚拟主播已经进化得非常逼真了。外形动作几乎和真人无异,可是真正想要在直播间下单的用户,依然很难从AI那里获得有用的参考或建议。

一方面,尽管AI主播也会像真人一样,在屏幕边打上自己的名字、身高、体重。可对于数字人来说,那只是一堆可随意调节的参数,并不能代表真的身材比例。

有些专卖大码女装的AI主播,虽然显示穿着尺码是XXL,但是身形非常匀称,手腕和脖子都很纤细。而部分专营小个子女装的直播间,数字人主播号称身高150cm,却拥有九头身、三七分的“逆天”长腿。

真人模特很难自然生长出如此巧妙的身材,往往需要直播工具狠狠发力、特效参数拉满。数字人却在这方面“天赋异禀”,能轻松打造出最理想展示方案,吸引观众为并不真实存在的穿搭效果下单。

另一方面,虽然虚拟主播也能讲品和互动,可以轻松回答“是不是官方正品”“哪里领取优惠券”等常见问题。可一旦涉及到女装品类的特殊性问题,假人主播完全不能理解真人复杂的消费决策。

在某品牌女装直播间,观众在公屏提问:“身高165穿什么码?”,AI主播会回复:“宝子可以考虑m码哦,具体看体重哈,详情页有尺码表可以看看。”

再追问“卡码拍大还是拍小”,主播:“宝子这款衬衫版型挺好的,建议按正常尺码拍哦。”

回复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回答。除了用户自己也能找到的尺码表以外,服装主播应该给到的建议,比如“梨型身材可以拍小一码”“想要宽松效果的拍大一码”等,这里统统没有。

如果观众想知道“衬衫是什么面料?”,主播马上精准报出“棉76.3%,锦纶20.6%和氨纶3.1%混纺的哦”——

普通消费者还是一头雾水。大部分顾客对这一串精准的百分比毫无概念,大家问主播面料,是想知道薄厚、软硬、透不透气、容不容易起褶,这些“活人”靠个体感受给出的主观评价。

虚拟主播的口中给不出需要的答案,AI渲染的镜头也很难如实客观呈现。@上观新闻 报道称,冯女士曾在某直播间下单了一件西装,“主播穿着版型笔挺,走动时很有型。但我收到后,面料软塌塌的,根本撑不起来。我才反应过来,那个主播连走路和转身的动作都是AI生成的!”

更别说问一些“适合上班穿还是约会穿”“颜色会不会显黑”等高阶问题,虚拟主播这里没有审美、没有穿搭意见、没有场景设想,这些问题只会丝滑触发“她们”的颠三倒四废话文学语料库:

“这款裙子整体修身贴合曲线,裙型饱满立体,上身贴合腰身,高腰设计提高腰线,拉长身材比例,上身大方得体,提高腰线打造大长腿……”

需要主观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不会解,“全方位展示货品”这个基础操作总该做到了吧?

也不尽然。当观众要求“转个圈看一下”或者“换条裤子搭配看看”时,有些直播间选择忽视大法,继续自说自话;也有很多主播会直接“摊牌”:

“主播是数字人,能展示的细节就是宝子们现在看到的这些~”

02

卖家的“性价比神器”,

但谁问过买家同意?

“专业素养”不够满足消费者需求,但数字人还是遍布了女装直播间。

除了“伪人感”明显的AI推荐官,以及安踏、斐乐、特步等明确标明“使用虚拟形象”的品牌直播间以外——

诗凡黎、三彩、三福、森马、衣香丽影、范思蓝恩、麦檬、VERO MODA、FIVE PLUS……这些要么曾是红极一时的商场顶流、要么如今坐拥上百万店铺粉丝的知名女装品牌,如今都加入了虚拟主播的风潮,更不用提数不清的网红店。

网友们很可能已经看过很多数字人卖衣服,只不过并没留意到直播间右上角一行小小的“形象涉及AI合成”提示。

所以,AI主播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够迅速俘获不同调性、不同规格的商家,让这项新技术已然悄悄成为网购用户的日常?

最明显的原因就是“她们”可以永远在线,不用休息。

直播电商行业越来越卷,运营人员一般都会认为开播时间较长的直播间,更容易被平台认定为稳定的优质内容,从而获得推流。

于是各店家的开播时长也越拉越夸张,许多直播间一开播就是六到八个小时,甚至现在催生出了越来越多7×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的直播间。

在长时间上播的需求下,真人主播势必得换班轮岗,而没有生理极限或突发状况的AI则可以永远坚守岗位,更能适应如今店播的“持久战”生态。

根据@剁椒Spicy 报道,百度数字人与机器人业务负责人李士岩曾表示,数字人直播带货最主要的应用场景就是闲时流量延长直播时长。有平台向某商家输出案例,将其竞争对手通过虚拟主播直播带货,获得的收益与常规不开播的情况进行比较——

“开播的商家比不开播的商家收益高出10%-30%。”

晚上的直播间里,真人主播最喜欢讲“过完这款我们就下播啦,最后五分钟!”。

但是凌晨一点的数字人直播间里,你问“今天几点下播”,她会依然微笑着告诉你:“目前直播间没有下播的时间安排哦~”

另一方面,低廉的成本也是数字人的巨大优势。

据@天下网商 采访的业内人士透露,按行业平均水平来看,AI主播带来的GMV已能达到真人主播的7成,但其成本不足后者的10%。

搭建一个数字人直播间,根据不同AI服务商公司报价,一个月仅需花费四五千元服务费。

而以电商女装业发达的杭州为例,招牌平台上女装主播的月薪大多在1.5-3万元区间。另外真人直播间还需要搭配场地、摄像、灯光、中控等,团队搭建成本上不封顶,但都能被AI生成全部替代。

这简直就是老板们梦寐以求的“神仙员工”,够便宜还能创收。而且,这些AI主播,永不“背叛”,不会要求加薪,也不会携流量而出走单干,能保证直播间稳定持续地运营。

商家的需求被极具性价比的虚拟主播尽数满足,但消费者们期待看到的“真实”却因技术的引进大打折扣。

在某女装直播间,如果观众提问:“AI合成的衣服和真实的衣服有区别吗?”

主播就会承诺道:“主播是数字人,但是衣服是真实的哦,宝子可以放心下单~”

话虽这么说,但衣服的面料、剪裁,或者特殊的飘逸感、垂坠感,这些买家期待通过动态直播掌握的细节信息,AI生成画面只能尽可能地模仿,但无法等同于实拍还原。

只要被屏幕里的完美效果“诈骗”过一次,消费者就很难再信赖虚拟主播的呈现。

图片

有网友购买的毛衫,在直播间看起来是正常微透的薄款,可拿到手以后发现薄得像一层纱、几乎透明,完全没办法正常穿出门。

消费者们千防万防在直播间遇到AB版,没想到商家直接来了个釜底抽薪,甚至不用先造出一件版型好、效果佳的“A版”,直接AI生成,再也不用害怕衣服软塌、透光、皱巴、剪裁不贴身“劝退”顾客了。

AI技术彻底改变了直播画面的生成逻辑,看直播成了雾里看花,买衣服成了一门“玄学”——

对不对版、合不合适往往都得靠运气。

03

电商女装越来越离谱,

最后一块“根据地”也要沦陷了

数字人主播卖起女装,网友们除了“AI已经发展成了这样”的震惊,更多的是“以后网购更没处去了”的无奈。

在许多消费者心里,直播间不仅是一种新兴的下单渠道,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最接近线下实体店的购物体验。主播就是屏幕里的售货员,能给你360度展示衣服,回答你从质量到搭配的种种问题。

尽管开了美颜特效,但起码能做到更加动态和多面的展示。

毕竟许多店铺主页的静态示意图早就失去了参考价值,图片经过前期后期层层猛火加工,消费者实物拿到手后只有一脸懵。

这些模特图经过精心打光、叠加重重滤镜,并把模特腿长拉得博尔特看了都自愧不如,非常美丽、但和衣服没一点关系。

更让网友们感到气愤的是,许多女装本身剪裁很差,所以模特必须扭成麻花、摆出特定的诡异姿势,并加上包包腰带等配饰,就把一件并不好看的衣服营造出了时髦感。

一些网红主理人的店铺还被很多人吐槽“把商品详情当自己朋友圈发”,点进去全是网红本人的氛围感写真大片,统一露出黄金右脸,图里展示自己的车子、包包、小狗、餐厅,就是不好好展示衣服。

这届网红女装店的详情图,能轻松凑出社交媒体高赞九宫格,但凑不出一条裙子的侧面和背面。

而以上起码还算坚持住了实拍底线,现在很多网店商家已经全面用AI替代了真人模特。

@新京报 提到,据服装电商运营人员表示,真人模特一天拍几十套衣服,但AI一天能出图上千套。据其估算,采用AI技术后,店铺的视觉内容制作成本下降了超过90%。

商家省了一大笔开销,可呈现给消费者的商品展示图画风是这样的↓

用户点开详情页都得纳闷:“我刚刚手没抖啊,怎么跳转到小学生的换装游戏去了?!”

消费者们为了躲开这形形色色的模特图“诈骗”,从传统电商来到直播间,期待新媒介帮助自己即时互动、获取信息,看清一件衣服的“真相”。

许多消费者也对主播建立起了信任,愿意追随自己熟悉的主播下单,或者把与自己身材相近的主播试穿当作重要参考。

蹲守在直播间的“姐妹们”,期待在这里重新找回“穿过熙攘的步行街\百货商店\服装市场,拐进熟悉的档口,店员放下手里的麻辣烫热情招呼你试试刚到新款”的快乐体验,如果你懒得换衣服,她就会自己穿上并转圈展示:“这上身效果好看吧!你喜欢吗?”

原本买衣服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以外,还有人与人之间流动的温度。衣服本来就是最能贴近我们皮肤和体温的“身外之物”。

尤其是在客户们其实根本不缺衣服穿,只是把充实衣柜当作一种生活方式的当下,大家真正想购买的是漂亮衣服附加的美丽心情。

但女装电商已经越来越发展为工业流水线上的快消生意,财经类公众号@新莓daybreak 曾报道,很多广州服装厂在传统贸易时代一个季度只要生产几款产品,如今供给电商订单,一个月就要生产数十上百款新品。另外,对于需要运营直播间的女装店铺来说,一个月就要上新一百多款。

这时AI技术刚好顺应潮流,加速渗透进女装行业,数字人主播的流行不过是店家为了追赶发展的必然选择。现在讲究效率为王、性价比至上,体验感成了更加不重要的指标——

然后消费者们困惑于“品牌和直播间越来越多,买到一件称心衣服越来越难”,同时也为冷冰冰的消费体验感到遗憾。

毕竟现在的数字人主播连情绪都没有,还谈什么提供“情绪价值”呢?

参考资料:

1.新莓daybreak《服装产业带迷失于直播电商》

2.剁椒Spicy《24小时纯AI直播,百度力推的直播带货数字人,商家买单吗?》

3.天下网商《月投5000元,年销1亿?有人靠AI直播悄悄赚钱》

4.新京报评论《“AI模特”穿上“AI衣服”,货真价实是底线 | 新京报快评》

5.上观新闻《“AI模特”穿上“AI衣服”做“AI直播带货”!网购服装还有什么是真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