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陶瓷艺术之美,长理学子访游铜官老街

7月8日,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暑期实践团在周云鹏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千年陶都——铜官老街,开展了一场以“触摸千年窑火,传承陶瓷匠心”为主题的深度研学活动。

(实践团成员走访铜官老街)

(实践团成员走访铜官老街)

踏入铜官老街,时光仿佛在此凝固。蜿蜒的石板路两侧,鳞次栉比的陶瓷店铺成为最鲜活的风景线。琳琅满目的陶器瓷器,从古朴厚重的日用器皿到精巧绝伦的艺术品,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绵延千年的技艺传承。老街建筑群中的片片红墙,或沉稳大气,或点缀着陶片瓷韵,传统底蕴与现代审美在此交融碰撞,为老街注入了别样的艺术活力。

实践团此行重点走访了在业界享有盛誉的广华鑫陶艺工作室。工作室内既有承袭唐代铜官窑遗风的诗文陶瓷,胎骨厚重,诗文刀笔遒劲,也陈列着融合现代审美的的创新陶瓷作品,釉色流动,颜色靓丽。工作室创始人、湖南省陶瓷艺术大师刘志广老师热情接待了师生一行。在弥漫着泥土气息的工作室里,刘老师如数家珍,长沙铜官窑是世界釉下多彩的发源地,是制作装饰多样化最完备的古代窑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成品与素胚整齐排列于室内,每一件陶瓷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承载着泥与火的淬炼。谈到铜官窑制作工艺的独特性时,刘老师强调,与其他窑口不同的是,铜官窑陶瓷制作拉胚一次成型,不会再二次修胚。手艺人也需要有多技之长,从最初的练泥、制釉,到常见的拉胚、利胚、施釉、烧窑,包括器物上的诗文描摹,几十道大大小小的工序常需由一位匠人独立完成,是对技艺全面性的一大考验。

(刘志广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工作室与会议室)

(刘志广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工作室与会议室)

走进刘志广大师的会议室中,更像是开启了一场短暂的经典作品之旅,会议室中陈列着刘老师与许多同行的优秀作品,还有一些唐代出土用来制作陶瓷的古陶残片,室内还摆放了旧制烘焙陶瓷窑炉的复刻之作,更有唐代铜官窑的古韵。谈到铜官窑的发展现状时,刘老师坦言,现在的出口订单数量有所减少,但工作坊仍能运转。许多人对陶瓷技艺感兴趣,刘老师也常到学校授课,开展各类校企合作,让更多青少年感受陶瓷艺术,“这是我作为非遗传承人的使命,非遗传承不仅是一种技艺的学习,更是文化的延续。

(工作坊学徒正在练习拉胚)

(工作坊学徒正在练习拉胚)

此次铜官之行,不仅是一次艺术审美的熏陶,更是一堂生动的文化传承实践课。长理学子们用脚步丈量历史街巷,用双眼记录千年窑史,在千年窑火的余温与匠人指尖的温度中,深切体会到铜官陶瓷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与深厚底蕴。实践团成员表示,将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播者,让千年窑火淬炼出的文化自信,在心中持续燃烧,照亮未来传承与创新之路。(长沙理工大学 丁璇)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