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到最后人是咋没的?医生叹气:离世前,要承受4个折磨

看着曾经硬朗的父亲如今躺在病床上,口角歪斜,半身不遂,家人们心如刀绞。"医生,我父亲还能好起来吗?"面对这样的提问,很多医生只能默默叹气。

脑卒中这个看似普通的疾病,却可能成为许多人生命的终点。你是否想过,当脑卒中发展到晚期,患者究竟会经历怎样的痛苦?为什么医生们面对晚期脑卒中患者时,常常露出无奈的表情?

脑卒中,老百姓常说的"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无论哪种类型,一旦发作,都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为200万人,死亡人数超过150万,存活患者中约75%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痛苦与绝望。

当脑卒中发展到晚期,患者往往要面临四大折磨,每一种都足以击垮病人及其家属的身心。

第一重折磨:肢体瘫痪与功能丧失。晚期脑卒中患者常会出现严重的肢体瘫痪,部分患者甚至完全丧失活动能力,只能长期卧床。

曾经能自由行走的双腿,灵活操作的双手,如今却像被禁锢一般。一位76岁的张爷爷,退休前是一名老师,退休后喜欢写毛笔字,但脑卒中后,他的右半身完全瘫痪,握不住心爱的毛笔,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成了奢望。他时常望着自己不听使唤的手臂,眼里含着泪水。

第二重折磨:吞咽困难与营养不良。随着病情进展,脑干功能受损导致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患者进食时容易呛咳,甚至无法进食。

李奶奶就因为严重的吞咽困难,不得不依靠鼻饲管维持营养。家人每次给她喂食时,都要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慎导致食物误入气管。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李奶奶体重迅速下降,免疫力大幅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第三重折磨:语言障碍与沟通困难。脑卒中后,很多患者会出现语言功能障碍,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词不达意,甚至完全无法表达。

王大爷就深受其害,他脑梗塞后失去了语言能力,只能发出简单的音节。每当他想表达什么却说不出来时,总是急得满头大汗,泪流满面。家人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却无能为力。

第四重折磨:认知障碍与精神问题。晚期脑卒中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会发展为痴呆。

他们可能不认识亲人,忘记自己是谁,丧失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赵叔叔就是如此,他有时清醒得很,能叫出儿女的名字;有时却恍若隔世,把女儿当成了已故的妻子。此外,抑郁、焦虑、易怒等情绪问题也时常困扰着这些患者,让他们的心理痛苦远超身体的折磨。

面对这些痛苦,医学界一直在努力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目前,急性期的治疗主要包括溶栓、取栓、降颅压等,而慢性期则以康复治疗为主。

早期的积极康复训练确实能够帮助部分患者恢复一定的功能,但对于晚期患者来说,治疗效果往往有限。

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房颤动、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肥胖等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血压控制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研究表明,将血压降低10/5 mmHg,可使脑卒中风险降低约30%。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此外,戒烟限酒、坚持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合理饮食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预防脑卒中,还能降低心脏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风险。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每周至少5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盐高脂食物;保持心情愉悦,避免长期处于压力之下,这些看似简单的措施,却能为健康加上一道强有力的保护屏障。

早期识别脑卒中症状也十分重要。记住"FAST"原则:Face(面部)——观察是否有面部不对称或口角歪斜;Arm(手臂)——检查是否有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Speech(言语)——注意是否出现言语含糊或理解困难;Time(时间)——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脑卒中的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后4.5小时内,早一分钟治疗,挽救的脑细胞就越多。

对于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家属的关爱和支持至关重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康复训练,耐心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这些都能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生命如此宝贵,健康更是无价之宝。面对脑卒中这个"健康杀手",我们要提高警惕,积极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避免陷入晚期脑卒中的痛苦深渊。

让我们行动起来,远离脑卒中,拥抱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 51(9): 666-682.王拥军, 赵性泉.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刘丽萍, 李海洋.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进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9, 34(5): 613-617.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 52(9): 684-709.赵连启, 王薇, 王陇德. 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控策略. 中华医学杂志, 2020, 100(5): 342-347.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