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策略与路径”圆桌论坛在穗举行

2023年9月2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策略与路径”圆桌论坛在暨南大学举行,会议由广州市社科科学界联合会、暨南大学、《港澳研究》共同主办,由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北京、浙江、广东等地的专家学者,针对“一点两地”新要求中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发展策略,结合近期《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印发,对“新发展阶段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特色”“大湾区四个中心城市在构建战略支点中的作用及发展路径”“大湾区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在双循环新格局中的发展策略”等议题展开研讨。

暨南大学宋献中校长出席会议并在致辞中表示,作为百年侨校,扎根南粤大地的暨南大学有条件、有能力、也有责任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出席研讨会的发言专家包括,致公党中央原专职副主席闫小培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奚俊坚、广东省社科院王廷惠院长、浙江省社科院查志强院长、张燕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宁越敏教授、广州市社科院杨再高副院长、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院长何俊志教授、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覃成林教授、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张玉阁所长。会议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钟韵教授主持。

结合当前发展的复杂形势,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重要价值,专家各抒己见。

致公党中央原专职副主席闫小培教授建议,通过优化培育产业生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建设数字化产业集群、引导传统产业集群区通过数字化转型、推进产业数字化等方式,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协同发展,同时,建议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数字化建设,把香港建设成为联通内地,辐射东亚、东南亚乃至全球的数据资讯中心,基于数据的技术离岸交易中心,推动本地经济第三次转型,增加新的就业机会。

国务院港澳办港澳研究所奚俊坚所长认为,港澳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未来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依然是要充分利用港澳的独特优势和地位,进一步推动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湾区要继续以前海、南沙、横琴三个平台作为抓手和试验场进行改革创新,深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领域的创新,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

出席会议的张燕提出,三年来,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取得积极成效,工作基础不断夯实,政策制度不断完善,一些地方和区域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呈现新气象做出新成绩。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强、现代产业体系完备、对外开放水平高、市场消费潜力大、对内对外经济联系紧密,具备率先融入全国新发展格局、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综合优势条件,应持续深化粤港澳三地合作,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围绕增强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畅通资源要素流动、挖掘强大内需潜力等方面,切实增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的功能作用。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廷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地处内循环与外循环交汇点、衔接处和联通带,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窗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战略地位重要。她提出从七个方面着力,系统支撑新发展格局。一要深化开放,畅通内外循环;二要聚焦关键,强化科技支撑;三要优化供给,夯实产业支撑;四要增加纵深,拓展市场支撑;五要集聚人才,增强核心支撑;六要完善设施,加强条件支撑;七要对接规则,优化制度支撑。

华东师范大学宁越敏教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建议大湾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自贸区建设,推动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发展,加快数字经济和智算中心的建设,促进珠三角产业的省内转移,创新异地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的模式。加强珠三角和省内其他地区社会发展联动,适时把粤港澳大湾区扩容到广东全省,以利于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发展,未来还可沿珠江而上扩大到广西,并通过陆上通道连接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以利于“一带一路”的推进。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查志强介绍了在以共同富裕先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浙江实践的背景下,浙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五大着力点,即塑造创新发展、区域协调、内外开放、共建共享、绿色低碳的新增长极。结合浙江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介绍了“一湾引领,四极辐射,山海互济,全域美丽”省域空间架构下各市塑造引领未来新增长极的发展方向,并阐述了通过山海协作、数字赋能推动山区县、海岛县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浙江经验。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再高研究员提出,广州要立足全国、面向世界,激发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活力,加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强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资源配置枢纽、国际信息枢纽和综合性门户枢纽城市能级,优化国家综合性服务中心、国际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和现代大市场建设,倍增节点支撑、枢纽链接、服务赋能作用。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覃成林教授建议,要统筹经济恢复和长远发展。当前,在激发中小微民营企业活力方面,要把握好有为和无为的力度,继续实施税收减免等支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给予地方更多的创新发展自主权,激发地方经济活力;研究建设环珠江口自贸区,使之成为实现发展层次跃升的突破口,驱动大湾区开创新增长曲线的引擎。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张玉阁所长提出,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是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的关键,应在“双循环”中构建开放型经济链,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开放环境中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在全球网络中提升产业链安全水平,以自贸试验区为依托推进制度型开放,以“负面清单”为杠杆提升开放强度,以粤港澳一体化为抓手对接国际规则。

据悉,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是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建设依托单位是暨南大学。中心近年来依托暨南大学经济学科研究力量,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展开理论问题探讨和决策咨询服务。

校对:杨承皓

审核:顾一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