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知识产权保护难题:珠海精准施策赋能发展

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4月22日,珠海召开“十四五”期间珠海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成果新闻发布会。凤凰网广东从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珠海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首批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地区、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各项指标。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现场

构建保护体系新范式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珠海出台《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措施》,制定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出台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资助办法、知识产权信用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商业秘密保护条例被列入2025年特区立法规划。另据相关资料显示,《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认定的通知》《关于建立商业秘密保护联动协作机制》等多部文件也于近年先后出台,涵盖知识产权主体培育认定、信用管理、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等内容,形成了具有珠海特色的知识产权全链条政策体系。

在政策执行落实方面,珠海市知识产权局牵头与珠海市版权、公安、法院、检察院、海关等十部门建立协同保护机制,实现了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有效衔接。“十四五”期间,市、区两级法院共办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9490宗,公安部门破获知识产权类案件85宗,检察院办理各类知识产权刑事案件68宗,版权部门查扣盗版制品超1.2万件,海关办理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125宗。此外,珠海还与湾区九市签署跨区域行政执法协议,成立“珠港澳知识产权调解中心”、“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大湾区跨区域专利转化合作联盟,建成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知识产权综合运营中心,建立起案件异地转办机制,为提升跨区域案件转办效率、实现区域资源共享、降低执法成本提供保障。

会上,珠海市公安局森林(食药环侦)分局副局长田庆野介绍,“十四五”期间,珠海公安机关通过“昆仑”“蓝剑”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侵犯知识产权类违法犯罪行为。近年来先后侦破“格力电器被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8.03’销售假冒注册商标”,以及7宗金山软件公司被侵犯著作权案件,涉案金额累计超过6000万元,有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手段频出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关键资产,对企业发展具有多维度的重要价值。在加强源头保护方面,珠海建成以国家级保护中心为核心枢纽,以国家级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为专业支撑,联动15个公共服务站的“1+2+N”全域知识产权服务网络。据了解,目前,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预审分类号达200个,服务产业领域广度全省第二;已有备案主体1066家,累计接收专利预审申请4596件,通过纠纷快速处理试点机制处理案件6496件;已实现发明专利最快28天、实用新型最快5天、外观设计最快2天获得授权,较常规申请授权周期压缩90%以上。经中心预审合格的发明专利平均授权率为94.5%,实用新型授权率为98.89%,外观设计授权率为10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关资料显示,今年4月,珠海市第一批共15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站出炉,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等1家专业机构、珠海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等6家行业协会、珠海正菱产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等8家园区运营单位在列。

如何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破解企业面临的“专利维权周期长、成本高、取证难”的困境,已成为相关部门的考虑重点。据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邓未介绍,目前全市正大力推进专利行政裁决工作,该局专门制定了珠海市专利纠纷行政裁决工作规程,进一步明确由市局办理发明专利纠纷案件,区局办理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纠纷案件,实现案件繁简分流。以发明专利案件为例,2024年平均处理周期为60天,最快的案件甚至仅需3天便可办结,极大压缩案件办理周期。此外,为降低维权及纠纷应对成本,还推行行政裁决从权利人申请立案、案件送达、调查取证到最终作出结果全流程“零成本”维权。

凤凰网广东了解到,为提高执法准确性与公正性,珠海还建立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制度,吸纳企业、高校、服务机构等29名本地技术调查官和203名各领域知识产权专家组建技术调查官库,为现场勘验配套3名执法人员及数名技术调查官,配合专利检索、技术比对等手段,保障取证专业性。

“在全国率先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打造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信息平台,企业如有知识产权相关维权问题、意见诉求,也均可通过该平台进行咨询,并对接相关部门处理”,邓未表示。

近年来,拱北海关通过“智慧海关”建设,将智能审图技术广泛应用到海关业务一线、将商标智能识别技术用于在线执法甄别。“商标智能识别技术不仅加快了合法货物的进出口效率和验核水平,也提升了执法官员对侵犯商标权货物的查发水平。”拱北海关综合业务处副处长徐榛表示。

政银协同实现专利商标“变现”

据了解,去年10月,为避免专利分析资源的浪费,珠海全国首创“一次认定、多方共享”的标准必要专利真实性分析及成果分享平台;“十四五”期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平均增长率达28%,超过全省平均水平3.08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底,有效发明专利量共4.69万件,占专利总量的28.80%,全省排名第一,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66.99件,较“十三五”末翻一番。

凤凰网广东从会上了解到,2024年,全市完成专利商标质押融资202笔,实现质押融资金额219.78亿元,分别是2020年的40倍、96倍。首创“离岸人民币外债+知识产权质押”模式,落地首笔粤澳跨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功发行3笔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为4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2.83亿元。同时,推动多家保险机构推出知识产权保险产品,并由政府出资给予50%的保费补贴,2024年已为10家企业提供超过300万元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保障,有效提升企业风险应对能力。

品牌强省底气十足

据悉,截至2024年底,珠海全市有效注册商标量17.43万件,驰名商标15件,2024年区域商标品牌发展指数全省排名第五。新增“斗门荔枝”“金湾黄立鱼”等2件地理标志产品,获批建设白蕉海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探索“地标保护+非遗传承+全链开发”融合路径,指导非遗企业商标品牌升级,新增非遗项目注册商标52件。

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加速出海”,商标在海外被抢注的案例更是屡见不鲜。今年年初,DeepSeek的爆火也使企业陷入了商标遭抢注的被动局面。为破局这一企业发展掣肘,据悉,珠海正推行“快速预审服务+专利审查高速路”服务模式,将国内专利预审与海外专利申请有机衔接,指导企业开展国内外专利布局,快速建立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壁垒。

凤凰网广东发自珠海

【采写】李颖菲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