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消息称腾讯音乐集团洽谈收购喜马拉雅,过去三年已减员超6成

近期,喜马拉雅发生了一系列资本动作,有内部员工判断,是相关收购动作再次重启。

凤凰网科技讯(作者/赵子坤)国内音频行业头部平台喜马拉雅再陷卖身传闻。4月25日,凤凰网科技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喜马拉雅近期与腾讯音乐集团就收购进行了磋商,但潜在估值已大打折扣。

据前员工透露,当前这一交易尚未落定,三年前腾讯音乐集团同样与喜马拉雅进行过接洽,当时对喜马拉雅估值仍超百亿。但双方对收购后管理团队安排并未达成一致,内部称,是创始团队与资方在进行博弈。

近期,喜马拉雅发生了一系列资本动作,有内部员工判断,是相关收购动作再次重启。4月10日,喜马拉雅旗下公司喜攀(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3亿人民币增至约28亿人民币,增幅约837.6%。

公开数据显示,这家拥有12年历史的平台正经历剧烈人员调整。2021年末4342人的团队,至2024年仅余约1500人,裁员幅度达65%。2023年底的大规模裁员波及内容、技术等多部门,2024年更实施多轮"人员汰换"。

在连续亏损十年后,喜马拉雅2024年宣称实现盈利。凤凰网科技从内部员工处了解到,自2024年联席CEO陈小雨重掌管理重心后,就以商业化为核心指标自上而下推动改革,其中,会员收入是最为核心的一快。

“喜马拉雅VIP价值还是被低估了”,在2024年Q2的一次内部会议中,陈小雨提到,喜马拉的商业模式一直是围绕会员打造的,但会员价值却没做起来,价格卖得不高,销售渠道上二级代理也分走很多。

“总而言之,包括增长、市场部门全员上阵,都得拉会员。”一位与会员工回忆,这场业务会开了近三小时,核心只谈一个关键:怎么做高会员价值,减少对代理的依赖,拉高会员售卖率,完成盈利目标。

多位离职员工向凤凰网科技透露,联席CEO余建军与陈小雨的"轮岗制"导致战略频繁变更。2023年推行的"33条业务龙"改革不足半年即流产,2024年改推的GSA管理体系同样无疾而终。

四次IPO尝试均告失败,最近一次因无牌开展助贷业务被证监会驳回。内部人士透露,"听小贝"金融导流业务存在利率误导、高额服务费等问题,成为监管重点关注对象。

凤凰网科技注意到,头部主播持续流失也是喜马拉雅当前面临的问题之一。近期《段子来了》等标志性节目主播相继转投抖音。截至发稿,喜马拉雅官方未就收购传闻进行置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