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世界现代化开拓了新境界

1661136875848

作者:郭晗,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任保平,西安财经大学副校长、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2021年7月6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大论断,不仅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优势,更从开拓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崭新形态和广阔空间的高度,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性。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要应用于中国的发展,也应当为世界的发展提供智慧与经验,应当成为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我们要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研究,不仅是因为其在中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更因为其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相比于传统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协调性与可持续性,开拓了现代化道路的新境界:

从资本逻辑的现代化到人本逻辑的现代化。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依靠的是资本逻辑,发展以资本为中心,特征是资本主导劳动。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逻辑尽管带来了物质财富的显著增长,但也带来了巨大的贫富分化,并进一步演变为社会阶级冲突与撕裂。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的资本逻辑,向世界彰显了现代化道路中的人本逻辑。人本逻辑的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劳动主体论。人本逻辑的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把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实现现代化的主线,把共同富裕作为现代化的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我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安排,清晰地反映了共同富裕的“路线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由此可见,依靠发展的人本逻辑,中国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减贫奇迹,也将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本逻辑的现代化,是更具包容性的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开拓了新境界。

从物质优先的现代化到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经验,更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保障与支撑。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主要是指物质文明层面的现代化,更加重视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成果。不同于单向的过于追求物质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注重物质上的现代化,还强调精神上的现代化,注重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本质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离不开物质生活的改善,也离不开精神生活的丰富、思想道德及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本身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物质文明的发展会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精神文明的发展也会成为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中国进入现代化,不仅要成为经济强国,也要成为文化强国。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的现代化,是更具协调性的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开拓了新境界。

从工业文明的现代化到生态文明的现代化。西方国家早期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采取的是工业文明的价值取向。其特征是以阶段性工业化过程中的较高资源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但一旦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无视生态环境的工业文明价值取向,不仅会制约消费可持续性,而且还会出现工业品需求饱和、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对经济发展形成阻滞。究其原因,就是西方基于工业文明价值取向的现代化,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原有的循环和平衡。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打破了现代化的工业文明价值取向,向世界树立了现代化的生态文明价值取向。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反对轻视自然、支配自然、破坏自然的现代化,更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中,就包括“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等多个方面。相对传统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更加具有可持续性,为推进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世界现代化开拓了新境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