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创意专业发展趋势与挑战学术(教学)研讨会在东莞城市学院召开

2024年11月30日下午,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主办、东莞城市学院承办的数字创意专业发展趋势与挑战学术(教学)研讨会在东莞城市学院学术报告厅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旨在探讨数字创意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及面临的挑战,并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交流平台,共同推动数字创意教育和产业、行业的融合并高质量发展。会议邀请了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发表主旨演讲,全省民办高校200多名专业教师、相关企业代表和东莞城市学院的学生参会。会议由东莞城市学院执行校长方伟华和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郭冶共同主持。

方伟华研讨会

方伟华研讨会

郭冶主持研讨会

郭冶主持研讨会

东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章德胜代表东莞城市学院致辞,他向与会嘉宾致以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他指出,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东莞城市学院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所高水平大学,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他对省教育厅、省民办教育协会及东莞市委、市政府等部门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殷切希望未来能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共同推动数字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

章德胜致辞

章德胜致辞

大会举行了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数字创意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东莞城市学院执行校长方伟华为学术委员会8位委员颁发聘书,他们是推动数字创意教育和行业共同发展的领军人物,定能为专委会工作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数字创意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

为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数字创意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

此次研讨会汇聚了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河北美术学院、河北传媒学院以及东莞城市学院等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数字创意专业发展趋势与挑战相关议题展开研讨交流。

浙江大学二级教授,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教指委副主任耿卫东发表题为《AIGC与生成式数字人》的主旨演讲。耿卫东阐述了从电子计算到智能计算时代的技术演变,强调大模型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对艺术创作的影响。通过杭州党史馆的艺术创作项目和杭州文广集团AI新闻播报案例,展示AIGC在提高内容创作效率与质量方面的潜力。最后,他提出了关于AIGC在可控性和可解释性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并倡导业界共同应对难题,以推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耿卫东演讲

耿卫东演讲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教指委委员王毅刚发表题为《3D数字人交互设计研究及应用》的主旨演讲。基于自身多年的研究经验,王毅刚深入浅出地阐述了3D数字人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VR、AR和XR系统中提供沉浸式体验的能力。他进一步分享了他的团队最新项目的创新实践,包括使用Character Creator重建三维形象、Marmalade Design定制服装等技术,并通过整合Whisper、ChatGLM-3等开源模型实现流畅的手势与语音交互功能,展示了3D数字人在未来多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

王毅刚演讲

王毅刚演讲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共中央、国务院“突出贡献个人”称号获得者沈皛发表题为《数字艺术视域下大型活动的范式演变》的主旨演讲。沈皛以其独特的视角,围绕新世纪以来在我国举办的国际国内大型庆典活动或开幕式“为什么是张艺谋”这一议题,分析著名导演张艺谋在大型活动中运用数字技术的创新实践,例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大规模使用LED屏幕和G20杭州峰会期间通过投影技术展现文化交融之美。他指出,张艺谋的成功在于开创性地对时代趋势的敏锐把握及将新技术融入传统艺术形式的能力。

沈皛演讲

沈皛演讲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注册高级室内建筑师、湖南省设计家协会数字媒体艺委会副主任,湖南美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胡国梁发表题为《展览展示的语义化探究》的主旨演讲。他认为,设计的精髓在于构建观众与展览之间的情感纽带。设计师需深入领会并重新解读空间,以使之成为承载信息传达与情感共鸣的有效媒介。他援引了多个实例,诸如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中心展示馆、常德市城市规划馆等,阐述了如何借助主题化、故事化及情景化的策略来丰富空间体验的深度和广度。他预期,未来的设计趋势将更加注重跨界合作的深化和创新思维的拓展,旨在促进文化创意与科技进步的深度融合及协同发展。

胡国梁演讲

胡国梁演讲

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教指委委员、广东省美育专家、东莞城市学院创意设计学院院长何帅发表题为《地方院校设计学科数字化转型与社会服务》的主旨演讲。他介绍,东莞城市学院正通过整合资源和采取多样化措施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专注于区域设计的产业型学院。他强调了在学科建设上结合传统文化保护和科技应用的重要性,并计划开设如AIGC等方向的新专业。他表示,本学院高度重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项目中,如支持乡村振兴等,以此彰显教育的社会责任。

何帅演讲

何帅演讲

河北美术学院数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育部高等院校评估专家姜仁峰发表题为《数字创意专业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路径》的主旨演讲。他介绍,河北美术学院数字艺术学院通过与北京知名游戏公司等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并采用“2+1+1”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验室及众创空间的设立,进一步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及成果转化,从而更好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姜仁峰演讲

姜仁峰演讲

河北传媒学院数字艺术与动画学院常务副院长邵辉发表题为《以数赋能,以艺载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的主旨演讲。他聚焦于河北传媒学院致力于通过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数字艺术人才。依托先进的实训室和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学院不仅注重理论知识传授,更强调实践能力的提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学院积极引入AI相关课程,鼓励学生探索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旨在打造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邵辉演讲

邵辉演讲

广东省数创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鼎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白东林发表题为《AIGC赋能数字创意实训基地建设》的主旨演讲。他指出,通过AIGC及AIG seed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促进艺术设计和传媒领域的发展。他强调了“大行业、小产业”的理念,在学校中建立实际可操作的小型产业项目,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并从中受益。他提出了创建校园文创基地的概念,旨在通过文创产品的开发到销售全过程,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市场意识,从而为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做准备。

白东林演讲

白东林演讲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副主任曾光发表题为《探AI之智,启艺术数字教材新篇:实践与思考》的主旨演讲。他指出,过去的两年成为数字教材建设的起始阶段,这一进程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以及出版社的积极努力。他详细阐述了利用智能资源整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构建虚拟创作环境及智能教学辅助系统等策略,以具体落实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教材中的融合应用,并介绍了出版社在数字教材领域的优势成果和显著成就。他针对技术瓶颈与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匹配不足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表达了对未来人才培养的积极展望和美好愿景。

曾光演讲

曾光演讲

受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赵康委托,常务副会长张耀荣作总结讲话。他首先感谢所有专家教授为我们提供极具前沿性的精彩演讲,以及全省民办高校专业教师的积极参与,并分享了自己对研讨会各位专家演讲的感悟。他希望新成立的数字创意专委会履行义务、承担责任、依法办会,为全省民办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成长服务、学科专业发展服务,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助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张耀荣总结讲话

张耀荣总结讲话

本次研讨会,为与会者构建了一个交流互鉴平台,有效推动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深度融合。会议重点探讨了AIGC、3D数字人等前沿技术在教育、文化传承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并着重强调了地方院校设计学科在数字化转型及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方面的重要性。东莞城市学院郑重承诺,将持续营造开放且包容性的学术环境,携手社会各界共同探索数字创意教育的新路径,致力于培育德才兼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俱佳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高等教育及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聚精会神的与会代表们

聚精会神的与会代表们

凤凰网广东发自东莞

来源:东莞城市学院

编辑:袁方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