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贾湖文化:中华文明的星火从这里点燃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9000年,仅看这个数字是不是就觉得遥不可及,那你敢想象那个时期先民的生活是什么样吗?绝对颠覆认知,有鱼有肉有美酒、有衣有房有音乐、有文字懂占卜会种粮……考古史料证明:他们的生活非常富足。

8月19日,“何以中国行走河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距今九千年的贾湖遗址博物馆,近距离聆听贾骨笛声,领略贾湖文化的巨大魅力。

提起贾湖,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便是贾湖骨笛。自1986年第一支骨笛被发现,贾湖遗址迄今共出土骨笛近50支,大多为七孔,其中部分骨笛可吹奏出完备的七声音阶。

贾湖骨笛的发现,有力推翻了中国“笛子西来说”和“七声音阶外来说”,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七声音阶的乐器,也因此改写了中国和世界音乐的历史。

除了骨笛,这里还缔造了11个“世界之最”:最早的鱼类人工养殖行为、最早的家畜驯养地之一、最早的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最早的“酒”、最早的纺织业起源地之一、最早的鼎形器、最早的七声音阶乐器、最早的原始宗教与卜筮起源地之一、最早的文字雏形之一——契刻符号、最早的绿松石装饰物、最早的人工栽培大豆起源地。

贾湖文化再现了淮河上游八、九千年前的繁华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更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

在贾湖村,随处可见墙壁上镶嵌着各式各样的陶器,鼎、釜、甑、罐、钵、碗......贾湖人不仅会用火烧烤食物,他们还发明了“篦子”,用以蒸煮食物。

“酒”的发明很多版本,目前最早可追溯到贾湖时期。“富足”的先民们将吃不完的稻米、水果以及蜂蜜等食物储存在陶罐中,放置在阴凉的树洞里,经过时间以及温度的洗礼,也就发酵成了酒世界上最早的酒。

贾湖人喝酒打猎听音乐,好不惬意!

据介绍,考古工作者在贾湖遗址的部分房基、灰坑填土标本中找到了上千粒炭化稻米,80%以上已经和野生稻有了明显区别。此外,贾湖遗址中还出土了诸如翻土用的石铲、收割用的石镰、加工用的石磨盘和石磨棒等农业生产工具,构成了从耕种到收获再到谷物加工的一整套物证链条叫。

如果问起最早的文字,大多数人会快抢快答“甲骨文”。贾湖人告诉你,回答错误!在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骨器、石器、陶器等器物上发现17个契刻符号,经碳14测定距今约8000年,早于殷墟甲骨文4000多年,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雏形之一。这些契刻符号中的太阳纹符号,反映出贾湖先民对太阳的观察、认知与原始崇拜,不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是惊天动地的大事,通过贾湖先民的“生活笔记”。

在距今9000年至7500年的1500年时间里,贾湖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种植渔猎,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个笛声悠扬的桃花源,点燃了华夏文明起源的星火。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