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党委书记,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振存深入学习贯彻教育家精神。
(王振存主持“第四届教育研究论坛”,论坛主题为“中国教育的文明意义”。)
精准把握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要义
王振存认为,教育家精神内涵丰富,涵盖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
(王振存在“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作“新时代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使命与路径”的学术报告。)
理想信念是方向。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会成为缺“钙”的人生,迷失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因此践行教育家精神,首先需要走出小我、突破自我,心有大我,教师要“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要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道德情操是灵魂。道德、道德性是人之为人、教育之为教育的根本属性,缺失道德,人将不能称之为人,教育将不能称之为教育。故此,教师要有师德师魂,要铸魂育人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这要求教师不断提升人生境界,涵养道德情操,守好道德底线,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
育人智慧是艺术。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做好教育需要不断提升并达成因材施教高超的育人智慧,教师队伍要恪守“尊重每一个、成就每一个,办好每一所学校、上好每一堂课,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都能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并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努力为这个社会、国家乃至人类发展进步做出最大的贡献”的理念,并自觉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躬耕态度是要求。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养成一生受用的良好习惯、慎终如始、勤学笃行的严谨态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求是创新的价值追求,仰望星空,勤奋踏实、恒久坚持。
仁爱之心是诉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灵魂的唤醒,是生命气息的传递,需要乐教爱人、甘于奉献、潜心从教、终身从教,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言传身教、行不言之教。
弘道之责是追求。传道授业解惑、胸怀天下是我国优秀的教育文化传统,也应当成为教师队伍的价值追求。心怀“国之大者”,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致力培养宽广国际视野、深厚家国情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把践行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教育家型教师作为一生的价值追求。
教师队伍应当深刻认识到教师工作之于个人、社会、国家、人类的重大意义,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是创造新世界的人,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尚光荣。
(王振存在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作“教育强国建设的逻辑、目标、指标与路径”的学术报告。)
一名教师的成长可以分为新入职教师、普通教师、名师、研究型、专家型、教育家型教师。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复杂性、重要性、价值性决定了新时代的教师队伍想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须研究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在王振存看来,教师队伍要以研究推动各项工作的创新,以研究让自己成为教育领域的行家里手,在研究之外,要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加强教育理论、政策的学习,不断形成先进、独特的教育理念、思想、作为、成效,自觉秉持教育家理念、不断涵养教育家情怀、践行好教育家精神,做出教育家的作为,为人才培养、学校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乃至人类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努力为建设“研究型、综合性、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教育强省、教育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河南大学走过了112年的发展历程,在下一个百年,河南大学又要如何建设?在新时期,河南大学应当审时度势、紧抓发展机遇、强化使命担当、凝聚发展共识,以“研究型、综合性、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为奋斗目标。
(王振存线上作题为“中国教育改革:当前形势和未来前景”“Reforming Chinese Education: the Contemporary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的学术报告。)
(王振存应纽约联合国总部原中文组组长、纽约华美人文学会会长何勇先生邀请线上作“教育先驱凌冰与当代中国教育”的学术报告。)
河南大学在继承学校百年形成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精神的基础上,要弘扬新时期“自信、拼搏、创新、开放”的精神,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河南大学的教师队伍要争做“四有好教师”,研究型、专家型、教育家型教师,向中国和世界讲好河大故事、河南故事、中国故事。希望河南大学早日建成“研究型、综合性、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为教育强省、教育强国建设,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供稿:姚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