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算法,中央网信办等部门明确态度

点击收听本新闻
听新闻

1

严禁推送高度同质化内容诱导用户沉迷;

提升榜单透明度,打击操纵榜单行为;

严防一味压缩配送时间导致配送超时率、交通违章率、事故发生率上升等问题;

严禁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

近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进一步深化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

除上述列举的重点内容外,专项行动还提出,持续优化完善面向未成年人、老年人的算法推荐服务,便利未成年人、老年人获取有益身心健康的信息。通过确保算法的训练数据具有合法来源等举措,来落实算法安全主体责任,等。

网络平台算法应用事关千千万万网友利益,既是个人小事,也是国家大事,社会各界一直高度关注。本次专项行动设立了算法导向正确;算法公平公正;算法公开透明;算法自主可控;算法责任落实五大目标,将有力督促企业深入对照自查整改,进一步提升算法安全能力。

2

针对算法的问题,早在2017年9月,人民网就曾推出“三评”,为“算法推荐”良性发展敲响警钟。

《一评算法推荐: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分析认为:智能新闻客户端,凭借强大的算法、先进的数据抓取技术,能够精准分析并解读用户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从而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新闻产品,满足了个性化的需求,顺应了阅读分众化的时代潮流。然而技术红利的背后,也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传播色情低俗内容,还只是智能新闻平台在内容分发方面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再比如未经科学验证的健康知识、夸大其词的广告、只为博眼球的标题党、过于情绪化的观点乃至毫无用处的信息,都时常出现在智能平台首页的推荐当中。有网友总结那些劣质的信息可以分为三类:真假难辨,鱼龙混杂;对错不分,价值导向错乱;缺乏深度,内容和观点越来越肤浅。评论指出,解决这些问题,也许最终还是要从算法本身入手解决。任何时候,内容推送不能少了“总编辑”,再好的传播渠道也要有“看门人”,即使在技术为王的时代,也不能完全让算法决定内容。

《二评算法推荐:别被算法困在“信息茧房”》认为,所谓先进的技术、精密的算法可能会放大某些消极影响。在社会层面,如果我们都沉浸于自己的“舒适地带”自怨自怜,就可能进一步缩减理性、开放、包容的公共空间,从而失去在争议中达成共识的机会。比如暴走团能不能夜间占用马路?如果争论双方互相屏蔽,就可能在自说自话中激化矛盾,固化认知,走向封闭,更甚者,演变为群情激奋的互喷和站队,造成人为撕裂,不利于解决问题。评论建议,对于拥有强大算法和技术支撑的信息平台来说,一心“取悦”用户还远远不够,更要自觉执行中央有关政策法规,不能有侥幸心理,任凭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泛滥,不能借技术深奥之名糊弄网民和群众。

《三评算法推荐:警惕算法走向创新的反面》以平台屡次陷入版权纠纷现象为例,提出思考:拥有精密算法和先进数据抓取技术的智能信息平台,为什么屡屡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而不能自拔?为什么总在打规则的擦边球?评论认为,一旦失去节制的美德,算法也可能误入歧途,甚至走向创新的反面,甚至可能从根上破坏创新的源动力。评论建议,避免算法走向创新的反面,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执法过程中加强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保护原创者应得的回报;但更重要的,则是需要平台企业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更要守住底线、把住红线,呵护整个社会的创新价值。

3

智能平台的身上也应流淌“道德的血液”,这是共识。多年来,各大头部平台均为优化算法推荐,推动整个行业问诊算法、建言算法作出了多方面努力。但不容忽视的是,时至今日,算法滥用带来的如引诱沉迷、操控榜单、大数据杀熟等旧有问题并未根除,且又产生了过分压缩配送时间、对一老一小不够友好等新问题。通过让算法透明、公正,来消除各界对算法的误解,以真正让科技服务于民、造福百姓,势在必行。

此次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出手,对网络平台算法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重点整治。无疑是给近年来一路狂奔、引发诸多质疑的算法推荐戴上了“紧箍咒”,装上了“安全阀”,也照亮了前行路。

通过治理典型问题,压实平台责任,定能让网络平台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保障各方权益,以网络平台算法赋能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