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面子”铸“里子” 平凉崆峒乡村华丽蝶变

近年来,崆峒区花所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攻坚克难,全力助推和美乡村创建提质增效。

原标题:崆峒区:和美乡村“蝶变记”

和美乡村不仅要雕“面子”,更要铸“里子”。近年来,崆峒区花所镇紧扣“村美院净乡风好、业兴民富集体强”和美乡村创建目标,按照全区国道312沿线和美乡村示范带创建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攻坚克难,全力助推和美乡村创建提质增效。信河村作为花所镇的南大门,交通便利,青兰高速、312国道穿境而过,光热等自然资源优势明显,2023年被评为区级和美乡村示范村。

这里,道路通畅民心聚……

据悉,信河村以前的生产路路面坑洼、道路脏乱、遇雨泥泞、寸步难行,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修好产业路,打通致富路”成了信河村414户村民翘首以盼的事。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各类资金,先后硬化村组道路2.7公里,改建渠道3条2568米,并配套各类附属设施36处,基本实现了“沙土路”变“水泥路”,产业发展之路焕发新生机。

“自从路修好了,环境变好了,大家心里别提多开心了,也都慢慢养成了爱干净的习惯,经常自发组织清扫门前屋后。”村民朱琦感慨道。

“今年,我们村计划硬化道路4.48公里,更换水渠盖板0.2公里,更换太阳能路灯28盏,新建排水渠0.7公里,并配套实施机井及灌溉、水、电等基础设施改造项目,聚力改善村内基础设施条件和村容村貌,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花所镇信河村党支部书记朱辉说道。

这里,产业兴旺村民富……

以前,信河村产业零散、基础薄弱、结构单一,产业发展带给村子的收益十分微薄。

近两年来,信河村以打造花所镇蔬菜产业聚集区为抓手,以创建和美乡村为依托,着力推动信河村蔬菜产业发展壮大。先后建成华兴、绿康源、菌乐宝等规模产业基地3个,发展村集体日光温室31座,辐射带动全镇农户种植高原夏菜78户,就近吸纳180余人就业增收,村集体经济增收60余万元。

“今年信河村按照‘集中规划、多头引进、示范种植’思路,招商引进多主体,联合建成千亩花所山药、高原夏菜轮作种植基地,同时计划改造老旧日光温室297座,持续提升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水平,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以‘产业兴’撬动‘集体强’‘百姓富’。”花所镇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王建文介绍。

这里,村容整洁颜值高……

走进信河村,平坦的水泥路干净整洁,漂亮的小康屋错落有致,庭院里花团锦簇,笼舍内鸡鸣狗吠,俨然一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乡村画卷。

“我每周都带队搞村里的清洁卫生,除草、清沟渠、扫大路、捡垃圾,只有把家门口的卫生搞好了,住着才能舒心。”信河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小龙说,“现在村民都自觉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来,乱扔垃圾、乱焚烧秸秆、乱堆乱放的现象越来越少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始后,信河村实行“党小组+网格员+保洁员+志愿者”的人居环境“美容”模式,实施小的拆、大的改、脏的清、乱的整、臭的除,先后评选出16户“美丽庭院”示范户,并对相关村民予以公开表彰,通过正向激励和树立标杆,辐射带动了更多村民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村容村貌不断提升,曾经的“脏乱差”村已蜕变成“整洁美”的区级和美乡村示范村。

这里,乡风文明气象新……

“过去,村民都爱讲排场,比面子,村里隔三差五各种升学宴、婚嫁宴、满月宴名目繁多,相互攀比、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让村民压力很大。”花所镇信河村党支部书记朱辉告诉记者。

如今的信河村,党员干部带头“树新风、讲文明”,按照“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原则,主动签订承诺书,带动村民自觉践行移风易俗,树好文明新风尚。村委会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政协协商议事会等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村民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厚葬薄养、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逐渐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村里先后评选出“五好家庭”10户,群众生活由“崇攀比”迈向“尚文明”。村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幸福指数、村民满意度不断提高。

甘肃广电总台全媒体记者:哈骥洲

崆峒区融媒体中心记者:王娜 通讯员:朱明月

(甘肃网络广播电视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