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梁平|南京:从“金箔之春”到“音乐盛典”,一部被重新定义的变迁史

引言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的年轮中,有太多不凡的人物,南京金箔控股集团(以下简称“金箔集团”)原董事局主席江宝全便是其中一位。

从早年江宁县金箔锦线生产合作社的袅袅炉火,到今天全球最大金箔生产基地的智造跃迁,金箔集团用70年光阴书写了一部传统工艺振兴与民族企业崛起的传奇。

2025“金陵金箔·音乐盛典”海报

2025“金陵金箔·音乐盛典”海报

值此建厂70周年之际,金箔集团将于4月30日举办声势浩大的“2025金陵金箔·音乐盛典大型演唱会”,将企业大庆升华为一场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与慈善行动。

音乐盛典邀请张信哲、姜育恒、海来阿木、动力火车、希林娜依·高等跨越时代的天籁之声,有意串联起70载家国记忆与金箔文化的璀璨交融。

有“喜感”的江宝全与泛黄的旧照

金箔集团“搭台唱戏”的历史有迹可循,严格意义上讲,“音乐盛典”是从几十年前万人空巷的“金箔之春”演变而来。

只是年已八旬的江宝全不会想到,当他到了暮年,回首一生的时候,发现早年做过的最酷的事,如今已经被彻底颠覆。

面相有“喜感”的江宝全,总是乐呵呵的,年轻时就有了“笑面佛”的名号。

有人说他的相貌和一代相声大师马季先生神似,因而从“金箔之春”到“音乐盛典”的变迁史,就容我从下面这帧泛黄的珍贵旧照娓娓道来。

1990年6月18日,马季到访金箔厂,江宝全(左二)与作者(中)在厂区相见

1990年6月18日,马季到访金箔厂,江宝全(左二)与作者(中)在厂区相见

“金箔之春”的雏形,始于1990年仲夏。

而一切的由来,得把时针拨回到1983 年。彼时,担任江宁县化肥厂党委成员、政工科长的江宝全,意气风发。

岁末,上级党组织点兵点将,将他空降江宁金箔厂任掌门人。

当时的金箔厂,名字虽有含金量,但规模充其量是东山镇的一个小作坊,固定资产38万元、负债197万元,濒临倒闭。前后走马灯似的换了12任厂长,也没能起死回生。

金箔厂急需一个特别有能力的人来拯救,江宝全临危受命。

那段岁月中,老百姓都穷,酒喝不起,没钱买醉,心情可想而知。

电影演员周里京(前排右三)到金箔集团采风

电影演员周里京(前排右三)到金箔集团采风

江宝全驾到,正值寒冬大雪。他立马找到厂里一些有话想说的职工,围坐一起喝了顿大酒,算是莽汉兄弟的结义之盟。

不得不说,江宝全厉害,首先厉害在眼光上。

其时,金箔厂四周,遍地皆是田地和“坟堆”。江宝全却看见了金山银山,还有抬头映入眼帘的弯弯的月亮。

当时的金箔厂是城镇集体企业,工资奖金完全靠自己找米下锅。

江宝全的慧眼看到了商机:“十年动乱”之后,华夏大地上无数被毁的庙宇亟待修复,大量中国特产需要高档金箔包装后才能出口……百废待兴,金箔产业复兴显山露水。

江宝全与马季亲切交流

江宝全与马季亲切交流

奄奄一息的金箔厂,凭借江宝全运用早期摸索的“抢喜糖理论”“鱼塘理论”等“土理论”,渐渐有了业务和起色,就连一直悲观地嚷嚷着“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的老职工,也看到了厂子的一线生机,加快了紧跟江厂长的步伐。

至1989年,金箔厂迎来彩霞满天。当年与江宝全一起搭班子攻打金箔江山的杜恒金,以及杜静宁、何其保、张菘、左国书、沈福祥等老臣,攻城略地,心心相印。

江宝全骨子里是个读书人,有幽默感,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

马季、赵炎与江宝全等在厂区留影

马季、赵炎与江宝全等在厂区留影

跨入20世纪90年代,他在厂区大院里建了一尊工人捶打金箔的雕塑,触角伸向了艺术空间。他站在办公室窗前,抬眼可见雕塑,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他的办公室在二楼靠东的位置,隔壁就是电话总机房。来来往往的客户,纳闷“江老板为何不嫌吵”?他们有所不知,话务越繁忙,说明业务越好,江宝全唯恐电话不响。

什么风把马季“吹”进了金箔厂

1990年春节刚过,江宝全委托我邀请马季到厂里来采风。他的心思我心知肚明,为企业文化加点料,也借用名人效应为企业做做宣传。

我奉告马季老师,定下了好日子。

那么,究竟是什么风把马季“吹”来的呢?

金箔生产工艺离不开“吹”,流程中至今仍有大量工序是机器无法替代的,所以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伟、韩兰成在“金箔之春”演出

刘伟、韩兰成在“金箔之春”演出

将黄金打造成薄如蝉翼的金箔,金艺技师们再用恰到好处的“吹”气,将方方正正的金箔贴在专业纸张上出厂,用于寺院庙宇、佛像、仿古园林建筑、雕塑、家具、牌匾楹联等。

6月18日下午,天气炎热。一股弥漫在金箔车间的仙气,把在央视春晚出神入化地表演了《宇宙牌香烟》的马季“吹”进了金箔厂。

当然,90年代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转型与社会变革的风头日甚。国家文艺主管部门也在吹风,希望艺术家多下基层体验生活。金箔厂不可避免地借了东风。

马季金箔厂之行,同行的还有相声名家赵炎、王谦祥、李增瑞,在江宁县产生了轰动效应。

那时候的艺术家非常质朴,不讲排面。当晚,马季一行与江宝全就在条件简陋、厂里经营的金箔酒楼吃了晚饭。

马季1934年生人,生肖属狗;江宝全1946年生人,生肖也属狗。两人虽然相差了12岁,但看上去特像哥俩。

马季在金箔厂留下墨宝。右三为江宝全

马季在金箔厂留下墨宝。右三为江宝全

酒过三巡,聊到投缘处,两人一次次百无禁忌地开怀大笑。

席间,马季抛了很多梗,江宝全与我等笑得人仰马翻。那天的快乐都挥发到了空气里。

江宝全由此受到启发,有了在次年正月举办“金箔之春”的动议。但这个愿望的真正实现,已是1998年的事了。

时光荏苒。2006年12月20日,马季辞世,享年72岁。江宝全无比哀痛,连夜安排工人赶制了一幅金箔马季遗像。由我送至北京安放于马季先生追悼会上,以表达全厂职工对他的追思与怀念!

首届“金箔之春”江宁县万人空巷

1994年,江宝全第一本言论集《边干边吹集》问世,一书吹起万顷碧波,其闪烁的思想火花,为金箔集团的改革实践引来了一片火树银花般的繁荣。

4年之后,互联网在中国悄然兴起。央视春晚王菲、那英演唱的《相约九八》一夜风行;《还珠格格》首播,迅速火遍天下。

那一年,江苏台《非常周末》开播。华灯初上,知性漂亮的主持人陈怡,让人心里泛起涟漪。还有蝙蝠牌电风扇和熊猫牌电视机,都是寻常人家里响当当的名牌。

江宝全陪同黄宏、宋丹丹、冯巩、刘欢在厂区采风

江宝全陪同黄宏、宋丹丹、冯巩、刘欢在厂区采风

那一年,江宁县还是交通不便的农村。

2月14日,轰轰烈烈的首届“金箔之春”文艺演出开幕。演出在江宁县金宝大市场广场公开举行,老百姓都可以来免费观看。

江宝全相当于放了一颗卫星,消息不胫而走,全县沸腾。金箔人和一座县城开始了莺歌燕舞的梦。

江宝全迎接牛振华、郭达到访。左一为本文作者

江宝全迎接牛振华、郭达到访。左一为本文作者

黄宏、冯巩、刘伟、宋丹丹、刘欢、白雪、侯耀文、郭达、蔡明、牛振华等纷纷亮相。演出时,江宁县城万人空巷,瞬间戴上了“明星县”的桂冠。

之后连续多届“金箔之春”,把当时国内舞台上耀眼的明星“一网打尽”。

冯巩、牛振华在“金箔之春”演出

冯巩、牛振华在“金箔之春”演出

江宝全尝到了明星效应给金箔文化带来的“四两拨千斤”效应,后来企业逢重要节点的庆典,重大举措的推行,都会办一场规模空前的“堂会”。

当年12月1日,金箔集团迎来“改革开放十五周年文艺晚会”,赵本山前来演出,又添新故事。

那些年,赵本山在央视春晚演出小品《相亲》《我想有个家》《牛大叔提干》《红高粱模特队》等,红得发紫。江宝全动了请他的心思,委托我出面邀请。

我和赵本山谈妥,乘飞机赴沈阳与他签订演出合同前,拿着江宝全的批条到金箔厂财务科领取演出费,印象中是7万元。

厂方向赵本山赠送金箔画。右二为本文作者

厂方向赵本山赠送金箔画。右二为本文作者

那个年代,民间商演供需双方自行议价,跟菜市场讨价还价如出一辙。

财务科长接过批条,汗就下来了。那年,7万元是一笔巨款。

他不知道这账怎么出,从没经手过这么大一笔非生产性费用。

他拿着批条去找江宝全请示,引来江宝全的开导,“你难道不能摸着石头过河吗?要思想解放,多看看《边干边吹集》吧!”

对于单位的利益,财务科长是赤诚的。

自始至终,在市场面前,江宝全都掌握着主动权。不像其他人,容易被钱所困。

然而,具有戏剧性的是,演出那天天气变脸,下起雨来,时大时小。县城万人空巷,体育场已成为人的海洋,意味着即使头上下刀也不能取消。

赵本山、邓小林等冒雨演出小品

赵本山、邓小林等冒雨演出小品

老天爷演了一出“听雨”大戏,表演者不可能金蝉脱壳,江宝全的心翻江倒海成了瓢盆。

“这雨一时半会儿不会停,咱就顶雨上吧!”赵本山给出了建议。

一场在雨中互相滋养的演出,就这么进行着。舞蹈在雨中呈现,让人怦然心动;相声在雨中逗乐,别有一番滋味……所有演员衣裤尽湿,但依然用富有层次的演技征服了观众,人们挂着水珠的脸上闪烁着真诚的笑容。

观众冒雨观演场面震撼

观众冒雨观演场面震撼

雨声、笑声、掌声混合成春天的交响曲,让人停下匆忙的脚步,拔尘品咂生活的滋味,用这些真实的人生瞬间写满时间的刻度。

这场演出,演员淋雨,观众也好不到哪里去,多数人浑身上下湿漉漉的。但彼此总能站在对方的立场相互支撑,也能从对方身上摄取所需,正向的能量流动着,相得益彰。

经历此次“风吹雨打”,金箔集团之后的各类演出,都加强了预案,没再重蹈覆辙。

卢奇在金箔集团演出

卢奇在金箔集团演出

“金箔之春”诞生后,对金箔集团的形象建设产生了积极效应。以后不定期举办,规模也有弹性。央视春晚创始人之一邓在军,央视主持人陈铎、程前,导演胡玫,戏剧、影视演员焦晃、周里京、卢奇,歌唱演员李双江、李谷一、杨洪基、蒋大为、阎维文、殷秀梅、于文华、董文华、屠洪刚、林萍、江涛、火凤、林依轮、朱虹、有德乡、王安雯,曲艺演员潘长江、刘惠、韩兰成、李国先、梁尚义、陈峰宁、卓林等,以及南京名嘴《老吴韶韶》吴晓平等都曾莅临参加,或演出或交流。

于文华在金箔湖熟鸭文化艺术节演出

于文华在金箔湖熟鸭文化艺术节演出

朱虹在金箔集团演出

朱虹在金箔集团演出

2000年底,江宁撤县建区。次年,“金箔之春”升级为“南京金箔文化艺术节”并延续至今。除了邀请明星加持,省内艺术家比例增大。平时,金箔集团有自己的艺术团,逢节庆的大型演出,用自己的班底,也有全国知名的明星助阵。

南京作为中国生产金箔的发源地,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江宝全以企业家的眼光,以文艺加持金箔,思维超前。他创建的中国金箔艺术馆,占地4000多平方米,展览大厅面积2000平方米,分8个展区。南京金箔的起源、金箔业发展史、金箔生产工艺、金箔用途、金箔文化、金箔精神、金箔业的未来趋向等一览无余。

王安雯(右)在林散之书画艺术节演出

王安雯(右)在林散之书画艺术节演出

毫不夸张地说,江宝全为南京留下了一座金箔宝藏。

两代企业家的观念碰撞与实践

江宝全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曾为北京大学特聘顾问,南京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等5所高校兼职教授。出版过10本著作,包括引发极大关注的自传体小说《上金山》。

从这个角度看,他也是个文化人,向阳而生。

当年江宝全创办“金箔之春”时,也有人怀疑花大把的钱是否值得?但他并不在意别人的议论,也毫不掩饰自己的主张,面对投来的异样眼光,他表现得坦然理性。

他养育的两个儿子江楠、江山,如今与耿胜、蒋炯、李莉、唐卫军、王建、孙敏亮成为集团的中流砥柱,带领企业继续奋斗。

不过,当年“金箔之春”横空出世,江宝全叱咤风云时,24岁的江楠刚刚进入集团工作,江山22岁,他们还看不清其中的门道,仅仅是旁观者,仿佛是在看别人的故事。

在随后20多年的历练中,江楠从基层做起,干过销售、生产、发货等每一个岗位,一步一步走向企业高管岗位。

江楠这一代人,不满于现状,又敢想敢干,很多事动静搞得不小。

他们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

金箔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江楠

金箔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江楠

诚然,在江宝全眼中,江楠、江山似乎总是长不大的孩子,一直不放心让他们独当一面。

江宝全私下与我闲聊到孩子时,曾不止一次地说:“年轻人做事,会搞花架子。我们要扶上马送一程!”言语中透着某种担忧。

辩证地说,这实际上是“金箔王国”两代企业家的观念碰撞。

相对于父辈创业时大刀阔斧的“土理论、土方法”,江楠在做的多是守业者契合时代精雕细刻的探索,让金箔产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走好传承、发展之路。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

2014年,因为身体原因,江宝全把帅印交到了江楠手上。他言语平静,在安抚自己的同时,也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目标。

耐人寻味的是,他同步推出了《大江讲堂》,对儿子旁敲侧击。

江楠接手集团管理后发现,作为全世界最大的金箔生产基地,金陵金箔所取得的GDP,还不及日本金箔行业的1%。仔细分析,他发现,日本利用金箔配合创意和设计,做了许多旅游纪念品和周边产品。这些方面产生了巨大的边际效益,用金箔做成的产品变成了它主要的盈利渠道,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林散之书画艺术节开幕现场

林散之书画艺术节开幕现场

11年来,江楠提出“用黄金去做创意,用黄金去做文创”的方略,不遗余力地推进金陵金箔与时俱进、“活化”应用,创新开发金箔文创,积极探索非遗研学、非遗展演,使金陵金箔更年轻、更时尚,“金”彩不断,生机勃勃。

而“金箔之春”到“音乐盛典”,后者出现了华语乐坛巨星、当红流量歌星,市场化运作,观众须买票听歌,演唱会利润悉数捐给慈善机构。

这种运作模式,是“江宝全时代”想都没想过的事情。

江楠坦言:“这次演唱会,其实是金箔集团老一辈的传统延续。家父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做‘金箔之春’演出活动,用音乐推动品牌,算是金箔的传统。我们有27首金箔歌曲,家父用集团发生的各种事情编写成歌词,找专家谱曲,都是朗朗上口,意义深远。说起来,音乐早就是金箔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了。时隔多年,再做一个演唱会,让歌坛巨星和时尚歌手同台会演,为金箔品牌增添附加值。事实上,企业做商演,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输出,只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

结语

如今,江宝全已彻底地把金箔产业的接力棒交给了后辈,他则安享晚年。

在金箔集团“草圣广场 书画飘香——林散之书画艺术广场开业暨首届林散之书画艺术节”“南京首届湖熟鸭文化艺术节”“金声箔韵 再赴千年——金陵金箔非遗传承研讨会”等大型活动中,江宝全都拄着拐杖来了,把笑容印在了时光的画卷里。

江宝全(左)观演前与本文作者开心攀谈

江宝全(左)观演前与本文作者开心攀谈

他会坐在嘉宾席正中央,兴致很高地观看演出。尽管他没再登台讲话,但整个身躯像托着一个千年历史的金鼎,平衡他的接续者不会失去重心。

他终于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和骄傲,对江楠等集团领导班子给予褒奖。“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旧社会,磨炼出来的工作素质是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现在的年轻人,遇上了好时光,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们比我们有文化,懂得创新,接触现代化的东西比我们快,善于学习新思想,有时代担当。”

有的事,永远留在了那个时代。所有的人,最后都会不可避免地老去,新生代朝气蓬勃地走来……

摄影/范素丽 (金箔集团提供资料图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