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A股业绩扫描:净利润总额2.17万亿,头部银行“押注”DeepSeek

泰山财经记者 胡明政

随着2024年年度报告的陆续发布,A股42家上市银行2024年业绩情况也得以展现。整体来看,银行板块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下展现出较强的盈利韧性,部分银行出现“增利不增收”,仍要面临净息差下行压力。

展望2025年,银行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财富管理等中收业务成为弥补息差损失的重要方向,此外,接入DeepSeek大模型成为了年度热议话题。

净利润稳健增长,浦发银行增速最快

据统计,2024年,42家A股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2.17万亿元,日均盈利约59.45亿元。其中,37家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整体盈利能力较为稳健。

净利润增速方面。浦发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23.31%至452.57亿元,成为增速最快的上市银行。

青岛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齐鲁银行、成都银行、常熟农商行、瑞丰农商行、苏州农商行等净利润增速超过10%。苏州银行、青岛农商行、南京银行等银行的净利润增速也接近10%。

净利润同比下滑的银行一共有5家,其中贵阳银行净利润增速为-5.68%、厦门银行净利润增速为-1.69%。

从绝对值来看,行业前五分别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排名相对稳定,2024年,上述五大行实现净利润合计1.39万元,约占全部A股上市银行总利润的64%。

“增利不增收”,10家银行营收下滑

尽管净利润整体向好,但“增利不增收”的结构性压力日益凸显。2024年,共有10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出现同比负增长,占比超两成,反映出银行业在利润增长背后,营收增长动力不足的隐忧。

郑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28.77亿元,同比下降了5.78%;实现净利润18.63亿元,同比增长了0.21%;兰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8.54亿元,同比下降了2.02%;实现净利润19.42亿元,同比增长了1.54%。

此外,贵阳银行等也出现了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情况。2024年,贵阳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49.31亿元,同比下降了1.09%,实现净利润53.14亿元,同比下降了5.68%。

进入2025年一季度,部分银行业绩降幅进一步扩大。例如,厦门银行(601187)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8.4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4.21%。贵阳银行营收和净利润的“双降”趋势仍在延续。

业内人士指出,部分银行营收和利润双降,主要受区域经济增长、贷款结构中地产和零售贷款占比、不良资产快速暴露等因素影响。此外,存款结构不合理、负债成本刚性也制约了息差修复空间。

净息差全线收窄,降幅1—51个基点不等

2024年,A股上市银行普遍面临净息差(NIM)收窄的压力。42家银行净息差全线下降,降幅在1—51个基点之间,创下近年来新低。

苏州银行、贵阳银行、郑州银行、江阴农商行、张家港农商行净息差降幅较大,均在30个基点以上。其中,张家港农商行下降37个基点至1.62%;贵阳银行、郑州银行分别下降36个基点至1.75%、1.72%;苏州银行、江阴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下降30个基点,至1.38%、1.76%。

华夏银行、长沙银行(601577)、瑞丰农商行等银行净息差降幅也在20个基点左右。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2%,同比减少17个基点,处于历史低位。

年报显示,A股的42家上市银行中,净息差最低的为1.13%,最高的为2.71%,长沙银行和常熟农商行净利差均超过了2%

有分析认为,净息差持续收窄的主要原因包括贷款市场利率下滑、有效信贷需求不足、银行间同质化竞争加剧、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等,导致银行负债成本上升。对于净息差降幅较大的银行,需加强区域深耕和差异化业务竞争,优化贷款结构、提升贷款质量。

盈利韧性背后有何“妙招”?

面对净息差下行、财富业务缩水、零售贷款风险上升等多重压力,2024年A股上市银行通过多种方式维持盈利韧性。部分银行通过增加债券投资来增厚收益;持续优化负债成本,控制存款利率,提升资金运用效率也是大部分银行采取的措施之一。

行业人士表示,展望2025年,银行业转型升级步入关键期,银行需加快财富管理转型,通过代销保险、基金等中收业务弥补传统息差损失。另外,债市利率上行可能对非息收入形成拖累,银行需积极把握政策机遇,深耕基建、制造业、耐用品消费等领域,挖掘优质资产。

记者了解到,推进金融科技创新,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增强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也是银行业降本增效的“法宝”之一。

宁波银行表示,对于deepseek等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各类主流技术和模型,该行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已成立总行大模型项目部。浦发银行表示,在股份制银行中率先实现全栈国产化算力平台+DeepSeek大模型的金融应用。

郑州银行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行长李红表示,郑州银行已正式启动数字化转型,各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郑州银行将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并根据发展需要持续进行研究、探索,积极调研DeepSeek大模型在业内的落地场景。

3月26日,中国银行副行长蔡钊表示,中国银行已完成DeepSeek R1模型的内部部署,并且用中国银行的数据在上面进行推理和调优。

中国建设银行首席信息官金磐石表示,DeepSeek系列大语言模型发布后,该行第一时间用高质量文本数据进行微调,形成基于DeepSeek-R1的推理类金融大模型,并于今年2月在生产环境完成私有化部署,赋能全集团的应用场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