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慌神,29万甩卖“中产之光”

传统豪车集体破防

“29万,你可以同时拥有宝马5系和自卑”,成为车圈4月的地狱笑话。

新能源新势力的价格战战火,把传统豪车品牌烧得愈发焦虑,宝马5系或许怎么也想不到,曾经作为中产身份象征的自己,有一天会和“性价比”沾上关系。

在这个4月,宝马5系裸车的门槛已经被打到了29万,即便是这样的价格,全国还有多地经销商表示“到店可谈”,意味着价格还有进一步压降空间,5系顶配车型跌至38.99万,对比官方指导价57.39万降幅达32%。

●图源:宝马官网

要知道,29万的价格,曾经连一台入门级的宝马3系都拿不下,如今却可以直接上车一台2025款宝马525Li,B级车的价格,C级车的体验。

降价来袭,对于观望宝马5系已久的“等等党”无疑是个好消息,但对于曾经花了四五十万的老车主们来说,这样的价格多少有点令人破防,5系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能够装点门面、彰显身份的5系了。

宝马5系以外,宝马3系、X3均有不同幅度的优惠——其中,2025款宝马330Li车型裸车约降价10万元至26万元,2025款X3 xDrive25L豪华版车型,经销商给出的价格是29.8万元,比指导价少了5万。

●图源:宝马官网

奥迪A6L、奔驰E级的终端裸车价也已跌破30万元,豪华中大型轿车市场全面“价格倒挂”。

砸盘卖车的不止宝马,而是整个传统豪车圈,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豪华油车的平均促销幅度超过26%,达到历史新高。

在过去的2024年,中国豪华车市场总销量下滑7.8%至274.21万辆,同时价格战导致汽车行业利润在2024年同比缩水8%,平均利润率仅4.3%。

宝马中国市场拖累业绩

宝马“自降身价”砸盘卖车背后,是业绩的持续疲软。

根据宝马集团最新发布的财报,2024年,宝马集团全年收入为1423.80亿欧元,同比下滑8.4%;税前利润109.71亿欧元,同比下滑35.8%;税前利润率7.7%,同比减少3.3个百分点。

营收、利润双降背后,作为宝马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中国其市场表现是重要影响极,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尽管2024年集团在四分之三区域实现销量增长,但中国市场持续疲软显著拖累了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2024年,宝马在中国市场的收入较2023年减少近90.5亿欧元至317.86亿欧元,降幅达22%;销量同步承压,全年共交付新车71.45万辆,占全球销量29%,同比下滑13.4%,成为宝马全球市场中销量下降幅度最大的市场。

●图源:宝马官网

宝马在华的业绩颓势,很大程度上是其电动化步伐的缓慢和综合竞争力不及国内新势力。

2024年,宝马在中国市场的纯电车型销量为10.7万辆,虽同比增长7.7%,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5%的背景下,宝马纯电车型的市场份额不足2%,远落后于蔚来、理想等新势力。

从产品布局来看,宝马电动车型主要聚焦40万元以上市场。

●图源:宝马官网

其中,iX3和i3仍是主力车型,但增速放缓,2024年i3全年累计销量约1.2万辆,单月最高4069辆,旗舰纯电车型i7降价促销后销量回升,但新推出的i5和iX1表现惨淡,i5全年累计销量仅111辆,iX1月均销量不足300辆。

面向2025年,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尽管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关税等挑战,宝马仍坚定在2025年专注于创新的可持续增长,同时,集团将以新世代为契机,全面提升销量,减少资本支出,并增强自由现金流。”

宝马考验犹在

为了扭转业绩颓势,宝马正在按下电动化加速键。

2024年,宝马的研发投入创历史新高达91亿欧元,重点投向电动化和智能化。

包括投资百亿元建设沈阳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试生产大圆柱电池,发布Neue Klasse平台,支持800V高压快充和全新电子电气架构;推出全景iDrive系统,集成AR导航和5G互联,但实际用户体验仍落后于华为鸿蒙、蔚来SkyOS等系统;扩展充电网络:MyBMW App接入71万个公共充电桩,覆盖320个城市,60%为直流快充桩,提升用户补能便利性。

●图源:宝马官网

为深化本土化,宝马还加强了产业链整合,加速与宁德时代、诚迈科技等中国供应链合作,推进电池、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的本土化研发,降低关税与物流成本。深化与阿里、DeepSeek的AI合作,定制“用车专家”“出行伴侣”等场景化服务,补足生态短板。

尽管宝马已经十分努力,通过研发和本土化布局取得技术突破,但受制于产品研发效率、“油改电”路径依赖、智能化短板、品牌价值稀释等多重因素影响,旗下电动车型在中国国产新势力面前难言优势,拖累了整体业绩。

在产品研发效率上,宝马的新车研发周期显著长于中国新势力品牌。

对比来看,中国品牌目前的新车研发周期约在12—15个月,而宝马的新世代车型量产需等到2026年,电动化转型节奏严重落后于同业,难以及时追赶行业潮流。

●图源:宝马官网

技术层面,“油改电”平台限制成为宝马的一大掣肘。宝马主力纯电车型iX3、i3等都是基于燃油车CLAR平台改造,导致续航普遍低于500km、充电效率不支持800V,以及智能化水平仅L2级辅助驾驶,缺乏城市NOA等高阶功能,落后于一众中国国产新势力品牌。

在市场策略上,宝马为冲销量降价频繁。数据显示,X1终端价腰斩至15万元,i7降价超55万元,导致品牌溢价能力严重受损,新车折扣率高达2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14%,严重折损了自身品牌价值。

与此同时,宝马汽车质量问题频现也导致了用户信任危机。2024年全球共计召回15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占比40%,召回原因涉及传动轴异响、IBS制动系统故障等问题,售后服务满意度跌至行业末位。

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变化正考验着这个传统豪车品牌,如何平衡燃油车利润与电动化投入,仍是宝马转型期的核心挑战。

2025年将是宝马“新世代”战略落地的关键之年,若能在智能化体验和成本控制上取得重大突破,宝马或可重夺高端电动市场话语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