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晚,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1800.SH,1800.HK,以下简称“中国交建”)正式发布2024年全年业绩报告。一年来,面对外部压力加大、行业内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中国交建紧扣“高质量发展提升年”主线,积极践行国家战略,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夯实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以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展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
报告期内,中国交建实现营业收入7,719.44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3.84亿元,每股收益为1.37元;新签合同额达到18,811.85亿元,同比增长7.30%。2024年新兴业务领域新签合同额为7,053.47亿元,同比增长46.43%。截至2024年底,在执行未完工合同金额达34,867.73亿元。
2024年度中国交建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约49.11亿元(含税),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21%,较2023年现金分红比率提高1个百分点。公司已于2024年半年度实施中期利润分配方案,派发现金红利约22.80亿元。本次年度末期利润分配拟向全体股东派发每股0.16161元的股息(含税),总计约26.31亿元。
主责主业做强做专,“国际化2.0”布局成效显著
2024年,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作为中国领先的交通基建企业,中国交建聚焦主责主业,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三重两大两优”经营策略,狠抓现汇市场,筑牢“大交通”领先地位,“大城市”能力显著增强,“江河湖海”持续巩固提升,海外市场营销成绩突出,战新及新兴业务布局全面推进。
2024年,公司新签合同额为18,811.85亿元,同比增长7.30%。新签合同额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境外工程、城市建设、水利项目、能源工程等建设需求增加。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交建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34,867.73亿元。
国内市场业务方面,中国交建发挥“大城市”“大交通”“江河湖海”产业联动优势,为市场提供一揽子、高品质“中交方案”。报告期内,聚焦交通强国战略,中国交建有序推进多项交通强国建设标志性工程,提供一体化设计建设方案;聚焦“三大工程”,中国交建全面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市政管网建设、老城区改造、人居环境及生态提升等一批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聚焦“3060”双碳目标,中国交建依托数字化、智慧化管理赋能,持续打造中国海上风电第一品牌,2024年实现新签合同额204.69亿元。
海外市场业务方面,中国交建“公司国际化2.0”战略全面落地,积极践行国家战略、服务国家经济外交大局,加大全球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推动公路、桥梁、铁路、港口等优势领域中国标准、中国技术“走出去”,进一步夯实海外竞争力。
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交建打造了一系列标志性工程,秘鲁钱凯港、马东铁鹅唛车站、蒙内铁路等海外项目获得国家高度认可。2024年,中国交建海外业务新签合同额3,597.26亿元,同比增长12.50%。其中,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新签合同额384.6亿美元,占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的75%。中东地区实现新签合同额53亿美元。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交建累计新签合同额2,732.18亿美元。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与“卡脖子”领域,中国交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多措并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公司向“科技型”世界一流企业迈进。2024年,中国交建研发开支为263.9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42%,多项“卡脖子”技术攻关方面取得实效。
报告期内,中国交建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期,加快新兴业务格局构建、市场开拓,明确海上风电、北斗技术应用铺管等战略性新产业发展8个重点领域和25个细分赛道,通过重大投资、产业并购、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一揽子支持政策和具体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向“新”而行、向上突围。2024年,中国交建在新兴业务领域实现新签合同额7,053亿元,同比增长46%。
以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牵引,中国交建持续开展港口、桥梁、隧道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钢壳混凝土沉管预制关键技术及核心装备”“沉管浮运安装关键技术及核心装备”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成果,有力地支撑了深中通道、秘鲁钱凯港、天山胜利隧道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需要为导向,中国交建成为唯一一家拥有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筑央企,引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迈向新高度,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大步前行。“极端环境绿色长寿道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和“长大桥梁安全长寿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通过科技部认定。此外,中国交建依托创新平台以及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创建人才、团队、平台“三位一体”的科技人才队伍培养模式,系统地培养了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深度赋能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截至2024年末,中国交建已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鲁班奖130项,国家优质工程奖400项(含金奖46项),詹天佑奖126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9项;公司作为主参编累计参与颁布国家标准196项、行业标准572项;累计拥有授权专利37,175项。
市值管理多措并举,“内外兼修”提升投资价值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承担着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责任。2024年以来,国资委和证监会多次部署央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尤其强调推动建立市值管理考核体系。
为做好市值管理这门“必修课”,中国交建从公司战略层面系统规划,多措并举强化市值管理,持续提升自身投资价值。2024年,中国交建打出分红、并购重组多种手段“组合拳”,整合公司内外优质产业,加强产融联动,积极并购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的优质资产,进一步提升了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东获得感,中国交建编制发布《2024年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并首次实施中期分红,并提请股东会授权制定2025年度预分红方案,增加了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可预期性。
在完善市值管理体系方面,中国交建根据《国资委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要求,制定了《中国交建市值管理办法》《中国交建估值提升计划及市值管理方案》,已于2025年3月27日经董事会审议通过。
聚焦“盘活”,中国交建通过金融创新打通存量资产盘活通道,以存量促进增量,先后发起设立公募REITs、类REITs、Pre-REITs基金等多种产品,初步完成多层次REITs体系搭建。报告期内,中国交建成功挂牌安江高速不动产ABS,发行规模49.56亿元,是目前市场发行规模最大、首单高速公路类持有型不动产ABS,是继嘉通高速--央企首单高速公路公募REITs、清远大桥--市场首单持有型不动产ABS后通过金融创新盘活存量资产的最新成果。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展望未来,中国交建表示,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挺膺担当、全力落实国资委提升“五大价值”和“一利保持稳定、五率持续优化”要求,围绕“高质量发展突破年”主责主线,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强基”,实现创新突破,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