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大人身险、财险公司陆续公布去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行业在2024年经营全貌也逐渐浮出水面。
根据统计,目前已披露的近60家人身险公司,约有三分之二的公司实现了保费端的正增长,另外在利润端,受益于权益市场上涨,人身险公司整体利润情况有明显改善,净利润较2023年由负转正,不难发现,人身险行业的经营情况在负债和资产两端都出现了不小的改善。
财险公司这边,已披露的超70家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及利润总计较2023年均有接近双位数增长,因此,2024年对于全行业来说,资产负债两端都有不错的表现。
而在保险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之外,我们还尤其关注了保险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收益率(ROA)两项指标,其中,其中ROE=净利润/净资产,ROA=净利润/总资产,前者是衡量保险公司“赚钱能力”的重要指标,从股东的角度看净资产收益率就相当于投资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保险公司的“赚钱能力”就越好,而后者则是更能反映保险公司的整体运营情况是否健康。
整体来看,2024年全年,在已披露数据的135家公司中,有20家人身险公司的的净资产收益率大于5%,6家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大于1%,财产险这边,有24家财险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大于5%,30家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大于1%,各项数据表现均要优于2023年同期。
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2024年全年人身险、财险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两项指标。
20家人身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大于5%,2023年同期仅7家!
先来看人身险公司部分,在已披露数据的公司,2024年内全年净资产收益率大于5%的有共计20家,其中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为鼎诚人寿,达到4324.3%,排名第二的是中邮人寿,达到76.88%,第三位德华安顾人寿,达到74.91%。
我们不难发现在统计中,有大量人身险公司在过去两年中,净资产收益率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其中鼎城人寿2024年净资产收益率4324.3%,而2023年同期则为-321.69%,中邮人寿2024年该数据为76.88%,2023年则为-69.31%。
显然,这样的变化并不正常,分析来看,主要是由于两点造成的。
首先是目前企正处在新旧准则切换窗口期,根据安永大中华区金融财务会计咨询主管合伙人郭杭翔的观点,一般而言,新旧保险准则的计量差异对产险公司影响有限,对寿险公司的影响要大得多。
旧准则下保险公司确认的收入中,具有保户“储蓄”性质的成分(IFRS17正式名称为“投资成分”),如退保金、两全险的满期金等,在IFRS17下投资成分不计入收入(也不计入成本/费用),成为新旧准则下的一项永久性差异。受此影响,一般情况下,新准则下寿险收入大幅减少,个别的产险(一些政保业务等)也减少。
会计准则的大幅度变化使得保险公司在利润端有非经营因素下的变化,从而导致相关收益率数据变化。
另外,过去两年由于权益市场的大幅度波动,导致险资收益在2023、2024两年出现天差地别的变化,这也导致了保险公司的净利润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以新华保险为例,2023年全年该公司净利润为87.12亿元,其中2023年四季度一度出现亏损,而在2024年全年,根据该公司业绩预报,净利润预计为 239.58 亿元至 257.00 亿元,与 2023 年度相比,预计增加 152.46 亿元至 169.88 亿元,同比增长 175% 至 195%。
上市保险公司尚且如此,小规模的保险公司业绩波动自然更大。
此外,在已披露数据的公司中,共有17家公司的净投资收益率为负数。
其中净投资收益率最低的为瑞华健康,达到-634.37%,其次为横琴人寿,为-173.89%,第三低的为北大方正,为-51.27%。尽管我们在前面说到这几项数据的变化要考虑到会计准则变化、权益市场波动的影响,但类似北大方正、瑞华健康这类连续两年净资产收益率低于-50%的公司,公司自身还是要引起重视。
另外,从净投资收益区间来看,2024年净投资收益率在5%以上的人身险公司有20家,2023年则为7家,0-5%的有22家,2023年为19家,小于0的2024年则有17家,2023年则为32家。
结果很明显,2024年人身险公司净投资收益率情况要全面好于2023年。
6家公司总资产收益率大于1%,小康人寿“拔得头筹”
总资产收益率这边,由于保险公司总资产基数要远大于净资产基数,因此总资产收益率的波动要远小于净资产收益率。
细分来看,在已披露数据的公司中,2024年总资产收益率大于1%的公司数量共计6家,其中小康人寿以4.37%的成绩位列第一,德华安顾以2.16%位列第二,第三则是瑞华健康,为1.91%。
另外,共有17人身险公司总资产收益率为负数,其中华汇人寿连续两年总资产收益率低于-5%,值得管理层重视。
总投资收益率分布上来看,2024年有41家人身险公司该数据为正数,17家为负,而2023年同期则为25家正数,33家负数,去年全年人身险行业总投资收益有明显改善。
利宝保险净利润猛增465.38%,助力净资产收益率破20%
财产险这边,先来看净资产收益率,在已披露数据的公司中,共有24家财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大于5%,其中利宝财险以21.32%的净资产收益率排名第一,众惠财险以15.11%排名第二,排在第三的是安华农业保险,净资产收益率为15.11%。
值得一提的是,利宝财险2024年全年净利润达到1.47亿元,较2023年全年增长465.38%,而这也是利宝保险净资产收益率能够达到21.32%的主要原因。
利宝保险成立于2007年,其前身是利宝互助保险重庆分公司,成立之初的十年,利宝保险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2年,股东利宝互助引入具有精算背景的中方团队,利宝保险业绩开始逐步向好,到2020年利润实现转正,并于2022-2024年,保持了三年的盈利。另外该公司也在积极推动业务转型,车险业务从最高峰时期的90%下降至2024年的60%,其他价值型业务不断提升,业务结构出现明显优化。
另外像众惠财险、安华农业保险、美亚财险也都连续两年实现了双位数的净资产收益率。
而在2024年净资产收益为负数的财险公司方面,数量共计17家,其中净资产收益最低的为新疆前海联合财险,为-33.18%,其次为申能财险-28%,第三位永诚财险-23.16%。
其中申能财险成立时间较短,导致其在资金运用上或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同时天安财险业务赔付支出的刚性,以及承接整合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支出及历史包袱也会使得申能财险的业绩承压,因此该公司的净资产收益为-28%有一定的合理性。
另外类似前海联合财险这样的公司问题就相对比较大了,自2016年成立以来,前海财险仅2022年短暂盈利0.23亿元,其余年份均深陷亏损泥潭,截至2024年累计亏损达7.67亿元。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33亿元、-2.21亿元、-1.3亿元、-0.72亿元、-0.18亿元、0.23亿元、-0.89亿元、-1.04亿元。
2025年1月,63岁的霍建梅正式出任董事长,这位曾任职平安产险的“女将”被寄予厚望。
净资产收益率分布来看,2024年有24家财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大于5%,35家介于0-5%之间,17家为负数,整体表现明显优于2023年。
美亚财险连续两年总资产收益位列行业前茅,17家公司为负数
总资产收益率方面,在已披露数据的公司中,共有30家财险公司2024年该数据要大于1%,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美亚财险、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及中原农业保险,对应数据分别为4.91%、4.77%、4.4%。其中美亚财险2023年的总资产收益率为7.25%,同样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成绩,说明该公司的整体经营情况较为优秀。
另外,有17家财险公司的年总资产收益率为负数,其中排名较后的分别为申能财险、中国渔业互助社和现代财险。
总资产收益率分布方面,2024年有共计30家财险公司总资产收益率在1-4%之间,2023年则为26家,0-1%的区间内有29家公司,2023年为24家,有17家公司总资产收益率为负数,2023年为24家。
整体来看,不论是人身险公司还是财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这两项指标均较2023年有较大回暖,而权益市场在2024年下半年的上涨则是最大的助力之一。
ROE较成熟保险市场仍然较低,国内保司仍需努力!
但客观来说,即便是在复苏态势下,国内保险公司的ROA、ROE仍要显著的低于成熟保险市场。在我们的统计中,不论是人身险公司还是财险公司,ROE在5%以上的公司基本可以被认为是行业的优等生,但在国外成熟保险市场中,不少公司的ROE基本都在10%以上。
根据统计,美国财险行业2024年四季度末行业平均ROA为1.98%,ROE为9.92%,寿险行业平均ROA为0.58%,ROE为14.88%。
由此我们也能得出一个结论,对于投资人来说,国外保险公司在回报率上要比国内保险公司更有吸引力。
同时我们把国内保险行业与国内其他金融行业做个对比,以银行为例,由于目前大量银行还未披露2024年净利润情况,因此我们这里使用2023年的数据。
2023年,国内6家国有大行除交行外ROE均超过10%,交行则为9.68%,股份制银行这边,最高的是招商银行为16.22%,12家股份制银行最低的ROE为5.07%,另外17家上市城商行ROE区间为3%-19%,民营银行这边,腾讯参股的微众银行ROE达到26.18%,最低的一家民营银行也有1.3%的表现,不难发现,银行企业的整体ROE表现是要优于保险行业的。
因此,总体看来,国内保险公司对于投资人的吸引力是偏低的,这也解释了为何过去两年行业中出现了大量保险公司股权转让流拍、打折出售依旧无人问津的局面。
如何提高自身吸引力?总而言之还是要通过改善自身经营情况,包括在投资端的投资能力的提升,运营端成本的缩减等,我们也期待中国保险行业能够把业务做的更精,把质地提的更高,以此吸引更多的投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