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健康承办的2022国际大健康峰会线上举办。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会长、解放军总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贾建军,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胡雯,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流行病学者、美国营养学会流行病分会前主席高翔担任圆桌论坛嘉宾,与主持人、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兼法定代表人、北京老年医院原院长陈峥就《疫情之下,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与守护》展开讨论与分享。
贾建军分享了一组数据称,新冠大流行期间,在老年人认障患者群体里,心理健康方面的患病率是逐渐增加的。我国老年人群认障碍的患病人数已经超过5000万,其中包括1000万左右的痴呆患者、4000万左右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即MCI患者),由于这个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地减少,无法与外界进行有效地沟通和联络,更应该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焦点。
因此他呼吁,通过多系统、多模式的心理干预,比如社会学术团体、社区、医疗系统等的共同参与,帮助老年人渡过这个特殊时期。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会长、解放军总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贾建军
作为国内老年认知障碍领域,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症方面的专家,贾建军表示,新冠疫情的流行和爆发,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特别是随着我国政策逐步放开,感染率会不断地攀升。新冠疫情除了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威胁,还会对人们的心理、社会交往等日常生活能力产生巨大影响。
贾建军强调,很多证据表明,新冠大流行期间,在老年人认障患者群体里,心理健康方面的患病率是逐渐增加的。我国老年人群认障碍的患病人数已经超过5000万,其中包括1000万左右的痴呆患者、4000万左右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即MCI患者),由于这个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地减少,无法与外界进行有效地沟通和联络,更应该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焦点。贾建军表示,“加之我国前期的隔离时间比较久,还会促使他们产生孤独感、恐惧感以及焦虑感,引发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这些症状本身也是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和伴随症状。”
关于如何在新冠流行的特殊时期帮助老年人渡过难关,贾建军表示,通过多系统、多模式的心理干预,对新冠病毒疫情期间老年人群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重中之重。“我认为社会学术团体,尤其中国老年医学会,可以通过心理健康的宣教、个体心理的疏导等模式进行给予指导。社区可以通过邀请专业老师进行放松训练,例如沙盘治疗就非常有效。医疗系统专业人员主要还是通过药物来改善睡眠问题等症状。”
在谈到疫苗接种的问题时,贾建军认为,尽可能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的最有效手段。“我们一定要积极响应国家新冠疫苗接种的政策,没有接种禁忌的人群都应该接种,做到应接尽接,保护个体的健康。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手段,有助于建立一个群体的免疫屏障,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特别是有认知功能疾病的、有心理问题的这些老年人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在回答关于如何照护身边老人的网友提问时,贾建军建议给出五点建议:一是引导老年人控制自己的情绪;二是引导老年人忘掉自身烦恼;三是建议老年人注重仪容仪表;四是建议老年人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五是建议老年人注意仪表仪容,保持年轻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