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塞俄比亚的铁道线上,吉尔玛熟练地驾驶着电力机车穿梭于城市与港口之间。作为埃塞俄比亚铁路史上首位女司机,她的成长轨迹与中国职业教育紧密相连——2023年从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郑州铁职”)毕业的她,正是中国职教出海“本土化人才培养”的生动缩影。
“中国标准”培养海外铁路先锋
吉尔玛参与的教育正是郑州铁职为亚吉铁路量身定制的培训体系,自2018年起,该校已为埃塞俄比亚培养762名铁路技术人才,其中90人接受学历教育,34人获颁该国首批电力机车驾驶证。
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在老挝,郑州铁职培训的学员刘银能驾驶中老铁路首发列车从万象驶向昆明;在哈萨克斯坦,29名阿斯塔纳轻轨司机近日完成中国标准的双语培训,为中亚首条全中国制式轻轨开通储备人才。
而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基地里,来自俄罗斯的学员康斯坦丁正和同学们一起练习电力机车模拟驾驶。“上周五刚到学校,我已经是第二次来培训了,老师教得很细致。”康斯坦丁表示,他非常开心能够再来到郑州铁职学习,中国铁路技术是世界一流的。在这里,不仅能学到先进技术,还能亲身体验中国高铁的便捷。
职教出海 为学员量身制订课程体系
“职教出海不是简单‘复制粘贴’,而是实现中国技术标准与属地国需求的深度耦合。”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乔聪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作为“阿斯塔纳轻轨首批司机专项培训项目”的带头人,乔聪表示,因人制宜,为学员量身制订中俄双语培训教材和课程体系,用本土化叙事传递中国标准。
据了解,随着阿斯塔纳轻轨、埃及斋月十日城铁路等项目的推进,郑州铁职院的职教出海版图已扩展至11国,郑州铁职目前有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留学生192人。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已为海外培养铁路技术人才3300余名。 (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