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翻车,美的飘了

文 | 莫奈

编辑 | 江江

视觉 | 诺言

经常蹲直播间的消费者会留意到,各大家电品牌的直播间里常常有半价、免单等优惠活动。只要你足够幸运,就有可能抽中额度不等的优惠。

但近期,人们打开社交平台发现,作为家电行业龙头的美的集团,在直播界的口碑受到了质疑。

一篇篇带有“拒绝兑奖”“避雷”等字眼的帖子直指美的直播间的乱象——不少抽中优惠的消费者们表示,吃了“闭门羹”,他们参加了美的的直播抽奖活动,中奖后却被美的方面以各种理由卡住,拒绝兑换礼品。

不少抽中优惠的消费者表示美的拒绝兑换礼品 / 图源:小红书

要知道,在刚刚过去的9月份,美的集团(0300.HK)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并刷新了近三年港股IPO的募资纪录。从这个角度讲,对于目前“不差钱”的美的来说,应当不会计较直播间的那些礼品。

美的,究竟是店大欺客,还是树大招风?

直播乱象

早在去年11月,汪晴在美的的官方直播间下单了一台空调,随后,她发现主持人提到有抽免单锦鲤的活动,参加后,意外抽中了。

为了保证能顺利兑奖,她第一时间找到了客服询问自己是不是中奖了,客服表示“是中奖了”,但是“具体还是要等名单出来后,核对是否符合”。进一步询问怎样才算是符合资格后,客服不置可否,只称要再等名单出来。

三天后,她收到了空调,本来以为能顺利收到返款,但是客服却表示,由于她没有在下单时备注“直播”两个字,所以中奖无效。

社交平台上也有消费者提到相同的拒绝兑奖理由 / 图源:小红书

“有被欺骗的感觉。”汪晴告诉盐财经记者。她质疑美的客服在回复时没提及具体的规则指示,“不像是诚心兑奖的”。她表示:“这个品牌我买了好多年了,但这一次败了好感。”

后来,汪晴在网上搜索发现,不少人跟她有相似的经历。

在社交平台上查找“美的直播间中奖”的话题时,盐财经记者看到,在今年8月前后也出现了不少相似的“例外情况”:

有一位晒出中奖截图的用户表示,在抽到半价优惠的资格后,客服表示因其“退货次数多”,所以失去了兑换奖品的资格;

有在京东的美的洗衣机直播间留意到“稍后有免单活动”的消费者,准备先下单,再打算在直播间抽奖,随后却发现,到了固定的时间,直播间直接关闭了,后来,他在直播间里“控诉”活动有欺骗性质,被直播间拉黑了账号;

据新浪科技报道,有消费者向淘宝平台进行过投诉,经淘宝方面认定,美的空调直播间抽奖活动确实存在不当行为,用户投诉成立并将责令美的停止相关行动并加强监管;

……

盐财经翻阅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看到,关于美的直播间投诉条目有571条,包含了天猫、抖音、京东等等平台的消费记录。

而在直播领域,美的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话题度一直不小。

2020年上半年开始,家电品牌的线上渠道零售额首次超过了线下,此后,家电企业纷纷在线上渠道寻求变革。这一年里,美的的生活电器部门在办公楼自建了900平米的直播基地,在不同平台的不同时段都开启了店铺直播。

2020年,美的的生活电器部门在办公楼自建了900平米的直播基地

其中,美的在“6·18”的销售额多次领先,其特色除了和头部主播绑定以外,还会和不同的腰部达人合作,推出剧本杀、真人秀等直播形式,“解决在某些区域或人群覆盖上存在弱势的问题”。

然而,美的广泛跟不同领域的KOL、达人进行合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甚至就曾因为主播“翻车”,受到牵连,上过热搜。

比如,2020年,美的请博主“万能的大熊”直播带货。后来,该博主被网友扒出,曾经有做微商、卖假药,以及有一段被粉丝和用户谩骂的“黑历史”。因此,美的此番合作非但没有拉来新用户,反而招致抵制品牌的呼声。最终,这次跨界合作也以美的宣布停止并删除动态而告终。

这次,美的直播间出现的乱象,一方面反映出“美的的心思”已不完全在直播上,才会出现管理的混乱。另一方面它也映射了外界对这位“家电一哥”的期待和高关注度。尤其是,恰逢美的上市这一节点,再度闯关资本市场的成功,导致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9月17日,美的正式上市。此次,美的共计发行5.66亿股,每股定价54.8港元,净募资额为306.68亿港元。这也是继海尔智家后,国内第二家“A+H”双重主体上市的国内家电巨头。美的集团的基石投资者有18家,包括红杉中国、比亚迪旗下全资基金Golden Link、中远海运(香港)等,阵容不可谓不豪华。

9月17日,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 图源:@Midea

今年年初,美的集团高管在年度股东大会上,谈及上市的目的时,颇为自信地回应称,“赴港上市不是为了筹集基金”,根本原因是“港股具备突破性、便利性和快速性”。

这背后是美的的野心,以及发展重心的偏移。

“再造一个美的”,挥刀海外

美的从一家乡镇企业起步,如今干到了“世界500强”。但如果你还在用家电企业的眼光审视它,那么,这家庞大的商业帝国的增长数据会告诉你:事实不是这样的。

2010年,美的进入巅峰时刻,营收首次突破一千亿,净利润同比增长130%,进入千亿俱乐部。美的集团创始人、68岁的何享健,信心勃勃,当时提出“再造一个美的”的目标——到2015年,销售收入扩大一倍至2000亿元,力争进入《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榜单。往后,这个目标经常被提起。

彼时,美的处于高速增长期,是最抢眼的家电企业之一。2010年中报显示,美的电器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90.25亿元,同比增长56.72%,实现净利润17.89亿元,同比增长了56.06%。

两年后,2012年,“一介书生”方洪波接过掌印,成为了美的董事长。

2012年,方洪波成为美的董事长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美的最为特别的一点是,放弃了“二代接班”的执念,选择由职业经理人进行接手。但即使是创始人敢于作出决定,方洪波接班后开启的一轮新改革,依然引发了内部震动。比如,他砍掉了所有不盈利的产品品类,还变卖、退还了超过7700亩土地。

纵观方洪波的改革目的,其实是想提升整个生产结构。毕竟,制造业依靠政策和人口红利带来的低成本生产时代,已经见底了。

方洪波接班至今,美的集团的营收从2013年的1210亿元,增长到了2024年的3737亿元。这已经不只是再造一个美的的“小目标”实现了。

不仅如此,方洪波的目光还在很早就放在了海外市场。以至于2024年9月美的在港交所上市,这一事件被外界解读为,他想在海外再造一个美的。

美的最开始的海外布局策略,主要是通过OEM方式出口,为国际品牌代工,积累生产经验,并且尝试进军一些发展中国家;后来,美的尝试用“资本走出去”,在海外投资建厂,并且大规模实现海外并购,先后收购日本东芝、德国库卡机器人、意大利空调品牌Clivet等等。

美的最开始以OEM方式出口,为国际品牌代工 / 图源:@Midea

在此次招股说明书里,有关融资用途方面,美的提到,20%的资金会用到“全球研发投入”上,35%的资金会用到“完善全球分销渠道和销售网络,以及提高自有品牌的海外销售”上。

2024年上半年,美的的海外市场收入达910.76亿元,已经占营收超过四成,达到41.92%。不过,对比其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美的集团CFO钟铮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还是个位数”。

家电企业出海的路不好走,它不同于中国市场的统一性和相似性,每个国家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需要适应其特性。

比如,美的副总裁王建国在2021年接受采访时曾提及不同的市场战略,东南亚“实际上是双品牌,以东芝与美的牌为主,再加上Comfee牌一起投放”,而欧洲则是“三个品牌布局,但对于该市场的品牌规划我们还在完善之中,目前暂未找到一个特别有效的方法将品牌打入当地主流市场”。

美的生产流水线 / 图源:美的官网

在2022年,美的的海外业务中,近60%还是贴牌业务,OBM(自主品牌制造商)占比约为36%—37%。为了能提升自主品牌地位,美的一直在推动OBM业务的投入。

美的为什么执着于打开海外市场?

从表面上来看,在20世纪80年代,美的的战略就是“不与国内同行争天下,走出国门闯市场”,并且很早就有开展贴牌出口的经验和历史。

实际上,进入2000年后,美的作为家电行业的前沿者早就敏锐地意识到,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增长空间很有限。

2022年,美的成为NYCFC基金会“社区中的城市”(CITC)最大合作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美的的营收规模虽然超过“老对手”格力,但是盈利能力却不及格力。2021年到2023年的三年时间,美的的净利润率分别为8.50%、8.67%、9.07%,而格力则分别是12.15%、12.18%、13.59%。

以空调这个品类来看,更为典型。

招股说明书提到,2023年,美的空调收入为1129.8亿元,毛利率为26.1%;

同期,格力的空调收入达到1512.17亿元,毛利率高达37.04%。

2023年美的主要家电产品线下市场份额及排名 / 图源:美的官网

格力为什么能占据利润优势?这跟格力在用户认知上所广泛建立的品牌心智、以及拥有渠道优势有很大的关系。

国内市场盈利空间有限,增长缓慢,于是,美的试图在海外发掘新机遇。

不得不提的是,美的在向海外市场前进同时,公司发展重心也在往B端迈进。

不是家电企业,而是科技公司

在上海举办的AWE(Appliance&electronics World Expo)展会一直是全球家电及消费电子产业的风向标。

但外界发现,从2023年开始,曾经包下一整个展馆的美的,开始缺席这个重要的家电展会。媒体纷纷留意到,国内的AWE也已经不是其重心所在。

美的花了十年的时间探索数字化,逐渐摆脱传统家电企业的标签,现在,则希望它自己不单单是一家电企业,这家家电企业还要贴上“科技”的大logo。就像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在多个场合提及的那样:“将让美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科技企业。”

家电企业怎样往科技企业靠近呢?

业务多元化,是美的转型的重要特点之一。2020年底,美的集团调整业务架构,将业务板块分为五大战略事业群,分别为智能家居、工业技术、楼宇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数字化创新。算起来,后四者都是“To B业务”。

美的集团将业务板块分为五大战略事业群,分别为智能家居、工业技术、楼宇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数字化创新

要实现全球化科技集团的想法,美的的方法之一是挖掘B端的增长点,那是因为,相比C端,To B业务的竞争壁垒高,而且目前该领域还是起步阶段,增长的空间广阔。

结合美的本身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在To C业务经营中积累的研发经验、产业链管理能力等基础实力,对于后续发展To B业务有一定的启发和驱动效应。

以机器人与自动化产业为例,2015年开始,美的便着手布局该业务,通过境外的全资子公司首次对库卡实现5.4%持股;2017年,美的耗资292亿元要约收购成为库卡控股股东。

库卡是工业机器人的“四大家族”之一,早在1971年,库卡就将机器人带入流水线,为奔驰建造欧洲第一条由机器人运行的焊接流水线。新能源汽车时代,机器人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库卡是工业机器人的“四大家族”之一

有了库卡的技术和经验,美的不仅能提升自身制造的水平,而且能参与到中国突飞猛进的新能源车的机遇里。

如今,在国内的市场,库卡拿下了比亚迪、宁德时代的订单,还为特斯拉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今年4月,蔚来与美的在安徽的美的威灵汽车部件工厂举行了签约合作仪式,双方的合作就是从库卡工业机器人开始的,逐渐延伸至楼宇解决方案,以及空调压缩机等汽车零配件领域。

可以说,得益于在机器人及自动化领域布局的种种举措,美的开拓了新的业务空间,成为站在特斯拉、比亚迪身后的巨人。

不难发现,众多家电巨头走的都是相似的道路,比如GE、飞利浦等国际品牌,都纷纷将旗下的家电业务或出售或转让,转而投身医疗、能源等领域。归根到底,科技企业的估值高于互联网企业,更高于家电企业。

美的集团2023年的年报显示,B端板块收入提升幅度较大,其中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收入为279亿元,同比增长29%;智能建筑科技收入为259亿元,同比增长14%,机器人与自动化收入为311亿元,同比增长12%。

美的集团2023年的年报显示,B端板块收入提升幅度较大 / 图源:美的官网

这三项业务累计实现收入84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22.7%。虽然增速可观,但是距离美的“坚持To C和To B业务并重发展”的构想还有不小的距离。

2022年,美的的一次内部电话会议在网络上曝光,方洪波在会议里提到,“未来三年行业会面临比较大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寒冬”。寒冬的紧迫感,或许是美的开拓海外、转型B端最深的原动力。

但不管是哪条道路,其实都不乏竞争者环伺,转型全球化科技集团这条道路,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

更重要的是,走新的路子难道就意味着要失去直播间的口碑、消费者的信任吗?这是美的需要思考的问题。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汪晴为化名)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