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疏通剂入水爆炸致差点毁容:家用化学品如何安全使用?

近日,工人老李在使用碱性疏通剂清理堵塞的厨房下水道时,突然发生剧烈反应导致爆炸,造成该工人面部、手臂多处化学烧伤。经调查发现,事故原因可能是碱性疏通剂使用较多,并且和下水道中的醋酸等酸性物质混合,最终导致爆炸。

老李立即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创伤外科就诊,接诊的艾缘主任医师立即给他处理创面并使用药物促进愈合的同时避免遗留疤痕。经过十天的精心治疗,老李的面部基本上完全恢复到正常,没有遗留一点疤痕。

管道疏通剂的化学原理:为什么会产生爆炸?

市面上常见的管道疏通剂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1.碱性疏通剂: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烧碱)或氢氧化钾。

2.酸性疏通剂:主要成分为硫酸或盐酸。这些强效化学品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腐蚀分解管道内的有机堵塞物(如头发、油脂等)。

但当酸性和碱性疏通剂混合时,会发生剧烈的酸碱中和反应,这种反应会瞬间产生高温和大量气体(包括可能爆炸的氢气),导致管道内压力骤增,最终引发爆炸和化学液体喷溅。

那遇到化学喷溅的紧急处理措施有哪些呢?

急诊科周启兵主任医师提醒:

1.立即冲洗:用大量流动清水持续冲洗受伤部位至少15-20分钟。

2.去除衣物:小心剪开被污染的衣物,避免扩大接触面积。

3.不要揉搓:避免化学物质进一步渗入皮肤。

4.中和处理(仅限明确知道化学物质类型时):酸性烧伤:可用弱碱性溶液(如小苏打水)中和,碱性烧伤:可用弱酸性溶液(如稀释的醋)中和。

5.及时就医:即使症状轻微也应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在处理创面的同时尽量避免留下很多疤痕。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创伤骨科(含运动医学)袁志根

(编辑Wx)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