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青年拾光计划》:南头古城支教行,以双语教育为媒共筑中美青少年跨文化理解之桥

2025年6月22日至7月4日,华盛顿-南头《青年拾光计划》特别项目在深圳南山区正式启幕。以“跨文化交流·志愿教学服务·城市科技探索·创意文化实践”为主题,5位来自美国华盛顿顶尖中学的学生自发组织并参与了为期13天的暑期深圳社区志愿服务。他们走进南头古城和深圳某私立幼儿园做公益性英语助教,以及和几位优秀的深圳高中学生们展开各种南头社区公益服务,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科技创新实践,社区公益性服务展开一场融合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教育观察与社区实践的跨国青春行动。

教育共鸣:在公益英语助教中体验双向成长

在深圳国际幼儿园,美国青少年化身英语助教,为孩子们带来亲手编辑的中英双语绘本、英文教案和互动课堂。在“双语沉浸+文化融合”的教学模式中,他们不仅参与课堂旁观和教育学习,更亲自上台实践,逐步从观察者成长为教育实践者。

当美国志愿小老师跟随韵律和课堂老师的领舞时,一起陪小朋友们体能锻炼时,在小朋友们周一的升旗仪式时听到了自己小时候熟悉的校园歌曲时,在小朋友们纷纷围上来,拉着美国小老师的手英文热情叽叽喳喳交流的时候,这一段教学观察与体验旅程不仅提升了他们的中国教育的魅力,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全球公民”责任的具象含义。

双城记:非遗传承与科技前沿的时空交响

在南头古城,中美学生走访历史街区、体验非遗技艺、探索城市更新。他们与掐丝珐琅、漆扇、茶艺等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动手实践传统工艺,也走进现代商户和创意空间,感受古今交融的城市脉络。通过对话摩登现代的礼品店店主、和广式糖水铺老手艺人的热络聊天、采访非遗掐丝珐琅传承人的故事以及和追求真实的摄影工作室互动,以"五感体验"解码岭南文化基因。美国学生塞缪尔认真学习点蓝工艺,细致绘制中式吊坠;深圳学校学生安迪则展示了大疆无人机的精准飞行与操作技巧。在新能源汽车体验店,中美学生围绕“中国新能源车如何影响北美市场”展开热烈讨论;在华强北,美国学生雷欧用流利中文与电子元件商户讨价还价,真实感受中国“创客之都”的转型与魅力。来自美国的领队老师感慨:"这真的是一次新鲜特别的中国体验"。当非遗艺术与现代科技在对话中碰撞,中西思维在交流中融合,传统文化焕发出国际化的时代光彩,孩子们更加了解了南头古城的浓烈文化街区氛围为何是如此动人。在高谈阔论中,中西方年轻人的思维在交流中交相辉映,传统文脉与数字科技在青砖黛瓦间奇妙交融。

拾光印记:从个体记忆到集体叙事

在结束分享会上,项目成果以纪录片、短视频、文字翻译和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精彩呈现。美国学生团队通过实地走访和脚步丈量,了解了南头“城中村”转型为潮流文化街区的活化历程;他们还为本地商户拍摄宣传视频、翻译非遗文案,助力文化传播。正如学生代表艾娃所说:“我们不仅是语言学习者、文化观察者,更是跨国理解的连接者。”

青春对话:一次跨越太平洋的深度相遇

这场持续13天的跨文化实践,让中美青少年在对比中深化文明认知,在沟通中互相了解两个大国青春一代的相似与差异,更通过协作和社区公益实践构建起理解与信任的纽带,以及宝贵的跨国友谊。当华盛顿学生团队和深圳国际学生团体互相在珍贵的合照背后书写赠言,一起被授予荣誉证书时,这些承载着珍贵记忆的影像,已经成为一代青少年对全球责任与文化共鸣最真挚的注脚。这不仅是一场跨国义工行动,更是一种教育探索、文化对话和青年合作的全新尝试。未来,这段青春“拾光”,或将照亮更多人跨越国界、共筑理解之桥的脚步。

(通讯员:胡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