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很好,你来更好!”“走出浪浪山,把青春活成滚烫的模样!”初秋的浙江万里学院,被一句句暖心标语、一个个活力打卡点裹满迎新的热烈。空中花园的绿植舒展着生机,共济桥的栏杆映着笑脸,广场上的互动合影区前,来自天南海北的新生举着相机,与家长定格下踏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帧美好——这是属于万里新生的“开学初印象”,满是惊喜与期待。
1分钟“无感报到”:把便捷刻进开学第一课
“扫一下报到码,寝室号、导航路线全出来了,志愿者还帮我拎行李,1分钟就搞定报到!”刚办完手续的新生小李,对着家长连连夸赞。今年万里学院的“无感报到”,成了新生口中的“神仙体验”:无需反复排队、不用多窗口奔波,报到码轻轻一扫,从注册信息到寝室导航,全程“丝滑”到底。
即便没完成预报也不怕!综合服务点里,费用缴纳、助学贷款、寝室分配、教务咨询等服务“一站式打包”,志愿者耐心解答疑问,手把手帮新生办理手续。“原本还担心会手忙脚乱,没想到这么省心!”一位新生笑着说。这份便捷背后,是学校“以生为本”的初心——用“信息互通、服务贯通、情感融通、未来联通”的迎新模式,让初来乍到的新生,瞬间找到“老朋友”般的归属感。
特色活动暖人心:从“镜头之约”到“学科惊喜”
迎新现场,一个特别的“镜头签”活动吸引了众人目光:新生们在镜头前签下名字,不仅是留下入学印记,更是与学校定下“四年之约”——待毕业时,再重温这份初见的美好。而各学院的“学科特色迎新”,更是让新生直呼“太对胃口”!
法学院把《民法典》变成“开学礼物”,将这本“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送到新生和家长手中,让“法治精神”从入学第一天扎根;文化与传播学院的“学长学姐攻略抽签”充满巧思,考研技巧、选课秘籍、校园隐藏打卡点,一张小纸条里藏着满满的“过来人经验”;外语学院的“外院会客厅”里,老师细致讲解课程体系、专业平台,家长们听着讲解,眉头渐渐舒展,“孩子在这里学,我们放心!”
现代农学院的“种子盲盒”充满仪式感,每一颗种子都象征着新生的无限可能;华美生命健康学院的家长座谈会上,老师帮新生梳理专业方向,让迷茫的学子找到大学 “坐标”;大数据与软件工程学院的“摄影马拉松”更是热闹,新生们跟着提示穿梭校园,用镜头捕捉万里的湖光山色、楼宇风情,在打卡中快速熟悉了这个“新家园”。
细致帮扶显温情:让每个新生都有“家的温度”
“每一栋楼都有绿色通道,食堂、教学楼有电梯,寝室还安排在一楼睡下铺——万里的贴心,让我一点都不慌了!”金融工程专业的虞储泽同学,因腿脚不便需坐轮椅,学校早已提前摸排需求,为他准备了特护房间。辅导员和宿舍阿姨时常上门关心,这份细致,让他在陌生环境里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来自内蒙古的师令千同学,带着对烟雨水乡的向往来到宁波。192cm的身高,让他初到校时犯了难——寝室床铺不够长。没想到反馈给老师后,问题当天就解决了:学校迅速为他调换了合适的寝室。“从边疆到宁波,万里的基础设施和办事效率,真的让我惊叹!”师令千的眼里满是感动。
学校的用心,藏在每一个细节里:回龙校区每幢宿舍楼都驻点配备生活思政导师,对特殊学生多关注、多走访;迎新系统提前摸排重点帮扶学生,把需求想在前面、把服务做在实处。这份“全力托举”,让每个新生都能安心开启大学生活。
家长放心、新生期待: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
“一进校门就被惊艳了!这么美的校园,这么贴心的服务,孩子在这里读书,我们一百个放心!”金融学专业张同学的家长,拉着孩子的手感慨道,“以后你在万里展翅高飞,这就是你梦的起点!”
校园里,还有一段特别的“缘分”:金融工程25A2班的秦晴(河北邯郸)和食品科学25A1班的宋嘉桐(河北邢台),通过家长群成了“网友”,如今终于在校内“线下面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秦晴的妈妈王淑英笑着说,原本还牵挂女儿第一次远行,现在看到两个孩子能相互照应,心里踏实多了。宋嘉桐的妈妈霍阿姨也放下心来:“宁波交通方便,学校又这么负责,孩子独立,我们放心!”
两位妈妈此前通过学校公众号加入省外家长群,在线上热聊专业、报到时间,成了 “云好友”;两个孩子也因此提前熟悉,如今见面格外亲切。秦晴早已规划好未来:“我想考研,在专业领域继续深耕!”宋嘉桐原本担心南北文化差异,可“阿拉宁波人”的热情、老师和志愿者的负责,让她很快打消顾虑:“这里比想象中更容易融入,校园环境更是超出预期!”
从“无感报到”的便捷,到特色活动的暖心;从细致帮扶的温情,到家长新生的安心——浙江万里学院用行动诠释着“家一样的温暖”,也让每一位新生相信:在这里,他们的梦想将被点亮,未来将绽放光芒。
(通讯员 杨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