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教融合 共探人才培养 期货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2024年12月6日,期货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研讨会暨期货产教融合联盟2024年会在深圳召开。活动由期货产教融合联盟主办,北京物资学院、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大宗商品分会承办

2024年12月6日,期货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研讨会暨期货产教融合联盟2024年会在深圳召开。活动由期货产教融合联盟主办,北京物资学院、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大宗商品分会承办。来自教育、期货行业相关主管部门、交易所领导,各大期货公司精英翘楚、兄弟院校相关领导以及专家学者百余人参会。

中国期货业协会秘书长吴亚军,五矿期货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拟任)周智,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衍生品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期货产教融合联盟常务理事、教授骆兴国,北京物资学院党委书记吴惠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央财办原局长赵健,南京大学金融计量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期货产教融合联盟常务理事林辉,上海鑫震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期货产教融合联盟常务理事李永才,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敏,中华棉花集团有限公司资源管理中心总经理、期货产教融合联盟常务理事王冰楠,上海期货交易所会员部总监王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金融工程实验室主任冯建芬,中国期货业协会资格与培训部总监红妹,北京期货商会秘书长何鑫,期货产教融合联盟副秘书长、博士、教授邵永同,南开大学教授、伯苓学院院长段文斌,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北京物资学院副院长刘大可主持。

中国期货业协会秘书长吴亚军表示,期货和衍生品行业是智力密集型的金融行业,人才状况直接制约着行业的发展,现阶段行业离中央和国家对于期货人才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期货公司需要大量从事衍生品场外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期限业务、国际业务、金融科技、大数据科学等创新型、复合型专业人才,特别是交易服务型人才。需要高校、企业和产业共同进行培养,需要高校设置更多的期货和衍生品方面的理论课程和培养方向,同时产业也需要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和机会。北京物资学院联合众多高校、企业结成期货产业融合联盟,进一步有效促进教育与产业资源的衔接,为培养期货行业高素质专业人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推动形成更加良好的期货人才培养生态。下一步,中国期货业协会愿与行业和高校进一步加强合作,发挥协会的资源优势,在建设专业课程、开发教学案例、提供讲师资源、搭建交流平台、推动期货产教融合联盟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努力在培养期货高素质人才方面与大家一起做出更大的贡献。

周智表示,《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以来,国内期货市场上市品种、成交规模、实体企业参与程度、监管质量、中介服务的专业水平等均有了显著进步。为了实现中国证监会提出的三个阶段的发展战略目标,加强对市场参与者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个人交易者的教育引导、加强对一代代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是必须持之以恒的艰巨工程。期货人才培养的核心应该回归期货市场的初心使命,即为现货市场、现货业务和实体经济服务,与期现结合业务的相关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研判技能是期货人才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事实证明,北京物资学院期货学院倡导的学生“入学即入职、上学即上岗”、紧密贴近金融市场实战前沿的教学、实践模式,非常适合中国期货市场的人才培养。五矿期货希望与期货产教联盟一起,坚持不懈地把期货人才培养作为神圣使命,共享教育资源,分享人才培养经验,大家一起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期货市场高质量、跨越式的发展。

骆兴国表示,当前期货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方面展现了巨大潜力,但“大市场”和“小行业”的矛盾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讲好“期货故事”,增进社会共识。总结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浙江模式”十分必要,将有助于解答期货市场如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服务国家战略的问题,也有助于大宗商品风险管理的各个主体学习、了解、借鉴“浙江模式”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大宗商品风险管理能力。同时骆教授介绍了国内第一份大宗商品风险管理领域的年度研究报告——《中国大宗商品风险管理报告(2022)》的基本情况以及浙江大学与永安期货合作开展的《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浙江经验”》课题情况。

北京物资学院党委书记、期货产教融合联盟理事长吴惠指出,近年来,全球贸易、政治形势愈加复杂,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对高质量金融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期货在服务实体经济、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提升大宗商品价格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中展现出巨大潜能。北京物资学院正在积极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开辟多主体办学空间场域,汇聚优质资源和创新要素,放大校企合作“对焦点”,对齐人才培养“颗粒度”,破解期货人才培养难题。学校于2020年创建全国首家期货现代产业学院,聚焦期货产教融合,探索“产业、专业、职业”三业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不仅得到期货公司的认可,也越来越受到现货企业的欢迎,学校对现代期货产业人才培养的探索初见成效。面临新形势,北京物资学院将携手期货产教融合联盟成员单位,牢牢把握发展方向、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服务行业人才培训,坚守期货报国初心,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发挥“期货力量”,护航金融安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赋能新质生产力,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开幕式后的主旨演讲环节,来自期货公司、基金公司、大宗商品现货企业、高校的5位行业专家学者就期货应用型人才培养、产业行业发展等进行主题分享,内容涉及期货产教融合全人才链、产业链。南京大学金融计量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林辉以《商品期货(期权)支持企业提升经营绩效: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为主题,就企业通过商品期货和期权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提出了实证观点和行业认知;上海鑫震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才先生以《对当前股票市场的几点思考》为主题,就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与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表了见解;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敏女生以《面向产业需求的期现人才培养之路》为主题,就产业需求、人才需求、产投研一体化人才培养经验阐述了实践经验和理论观点;中华棉花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冰楠先生以《产业实践促进期货理论中国化》为主题,对期现结合在中棉集团的应用以及产教融合在实践中的实际应用、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期货产教融合联盟副秘书长邵永同先生以《科技赋能产教融合、构建期货新生态》为主题,分享了科技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未来期货新生态构建的理论根基和远景设想。

时代的发展取决于人的发展,决定事件的成败归根结底还是人,培养人、培育人才永远是各行业持久发展的永恒主题,大会主旨演讲环节紧紧围绕新时代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期货人才这个核心,阐述观点精确,分享经验有力,在时代造就机遇的关键时节,期货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期和机遇期,期货产教融合联盟当“乘势而上千帆竞、策马扬鞭正当时”。

大会还举办了圆桌论坛。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产教融合与应用型期货人才培养”话题进行,上海期货交易所会员部总监王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工程实验室主任冯建芬,中国期货业协会考试与培训部主任红妹,北京期货商会秘书长何鑫,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期货产教融合联盟常务理事胡俞越教授,分别结合工作实际,为行业发展及创新育人模式建言献策,分享实践智慧。论坛由北京物资学院期货学院副院长、悟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曹胜主持。

期间,会议还为期货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研讨会征文优秀论文作者颁奖,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刘荔宣读获奖名单。据悉,为汇聚期货政产学研各界的真知灼见,激发期货行业专家学者们的深度思考,中国期货产教融合联盟携手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大宗分会共同发起了本次大会征文活动,活动共接到各届投稿53篇,经过大会组委会专家组评议,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同济大学、西南财大、中南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商业大学、第一创业期货有限公司等单位的10篇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优秀论文作者受大会邀请与会领奖。大会形成了论文集成果向全体与嘉宾分享。

会议为新加入期货产教融合联盟常务理事单位的19家单位和企业举办了授牌仪式,其中2A级期货公司6家。据悉,自2023年成立以来,期货产教融合联盟截止目前共有交易所、高校、期货公司理事单位90家,其中常务理事单位74家,旨在构建人才培养联盟体系,通过校企、校产、校际合作,搭建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要素精准对接,形成期货教育资源链、产业链、就业链闭环,赋能期货产教协同高质量发展。

会上,北京物资学院副院长刘大可从“中国期货研究院建立情况、发展情况、复建后未来发展定位”三个方面,向大会介绍了中国期货研究院。会议还为在全国具有卓越影响力和知名度的11位业内专家颁发了“中国期货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聘书,期货产教融合联盟副秘书长邵永同教授宣读名单。

据悉“中国期货研究院”于1994年由北京物资学院与当时的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距今已30年历史。研究院旨在强化期货理论创新与科学研究,力争建设成为国内期货及衍生品领域研究咨询、培训及试验创新的高端专业研究机构。

当前,期货业发展的趋势,热点与重要性。期货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研讨会暨期货产教融合联盟2024年会是一场产、学、研、用交流融合的学术盛会。北京物资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重要契机,全力聚焦期货产教融合,更为广泛和深刻地探索“产业、专业、职业”三业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顺应现代期货行业新业态,推进与满足快速增长的期货行业人才需要相适应的期货专业教育创新发展。努力形成中国特色期货自主教育理论体系、教学体系、实践体系,树立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标杆,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