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频曝,蜜雪冰城如何重塑信任
作 者 | 有 叔
“雪王”蜜雪冰城,港股上市风光无限,却转头就被2025年315盯上。隔夜柠檬、橙子切片,苍蝇飞虫伴奶茶,这“平价之光”的背后,食安隐患令人咋舌。
沪上阿姨也不甘落后,过期西柚粒摇身一变杨枝甘露,标签一换“续命”忙。被执法人员当场抓包,新茶饮的遮羞布彻底被撕下。
有趣的是,对于两家涉事企业,消费者反应却大相径庭。沪上阿姨被痛批黑心,蜜雪冰城却获宽容以待。四元柠檬水成“挡箭牌”,网友大呼:还要什么自行车?
难道,便宜就能成为食安问题的“免死金牌”?315曝光后,蜜雪冰城门前依旧人潮涌动,这背后的逻辑,恐怕不只是价格那么简单。
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
为何网友却频频“护短”?
蜜雪冰城,这个屡次在315晚会上“塌房”的奶茶界“白胖子”,却总能奇迹般地获得大众的宽容,甚至有人主动为其说好话,这背后的逻辑,怕是比它的甜品还要耐人寻味。
可不是嘛,翻开黑猫投诉,蜜雪冰城的“黑历史”一长串,10811条投诉,比沪上阿姨多了可不是一星半点。从篡改食材效期标签,到员工缺少身份证、健康证,再到“洗脚门”,每一次都让人瞠目结舌。今年的315,因为用了隔夜柠檬和橙子,网友们竟觉得“小题大做”,这宽容度,怕是连蜜雪冰城自己都没想到。
“雪王不嫌我穷,我也不嫌它low。”这句调侃,道出了多少消费者的心声。在企业动辄高端提价、物价飞涨的今天,蜜雪冰城那3-6元的客单价,简直就是“奶茶自由”的代名词。比起那些动辄几十元的高档奶茶,蜜雪冰城的小瑕疵,在消费者眼中,似乎也变得可以原谅了。
再看那“雪王”,白白胖胖的身子,魔性的歌曲,早就成了社交媒体的宠儿。它的每一次出镜,都能引发一波热议。更不用说,那郑州暴雨时的2600万元捐款,让多少人记住了这个“穷也兼济天下”的品牌。这份情感联结,可不是一般的品牌能比的。
“别人都在用添加剂,蜜雪冰城至少还用真水果呢!”有网友如此说道。在行业乱象频出的背景下,蜜雪冰城的这一点所谓“良心”,竟也成了它的一大优势。消费者们对食品安全的“脱敏”,或许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妥协。
当然,蜜雪冰城能走到今天,也离不开它那强大的供应链和加盟模式。自建工厂、规模化采购,让它的成本一降再降。虽然加盟店多达4.6万家,管理难度可想而知,但消费者们似乎更愿意相信,这只是“个别门店的问题”。
最有趣的,还是网友们对蜜雪冰城的“护短”。
每次食安问题一出,网友们不是痛批,而是调侃、二创,甚至有人主动为品牌引流。这种用户共创的模式,怕是连蜜雪冰城的公关团队都要笑开了花。
而蜜雪冰城的回应,也总是那么“接地气”。它很少用官方的强硬声明,而是选择强化自己“平民品牌”的形象,将危机转化为与用户的“共谋”关系。这种灵活性,让它在一次次的风波中,总能化险为夷。
如此看来,蜜雪冰城能一次次“安然过关”,并非偶然。它的低价策略、品牌形象、用户情感联结、供应链优势,以及那独特的舆论公关模式,共同编织了一张强大的保护网。让它在食安问题的风暴中,总能找到一丝避风港。
极致性价比成新宠
谁说现在是个消费狂欢的时代?走在大街上,你看看,那些曾经排队如龙的网红餐厅,如今门可罗雀,冷清得能听见风吹过的声音。2024年,近300万家餐饮店倒闭,20万家奶茶店消失,就连沪商阿姨这样的连锁品牌,也关了五百多家门店。
这是怎么了?人们怎么突然都变得“抠门”起来?
其实,答案就藏在街头巷尾。在上海陆家嘴,一份12元的“一荤两素”快餐,竟然能排起长队。人们不再追求那些花里胡哨的网红店,而是实实在在地想要填饱肚子,还要性价比高。
饮品店也开始了“价格战”。蜜雪冰城、茶百道这些品牌,纷纷推出了“套位数”饮品,买一杯奶茶还能送个小蛋糕或者小吃。年轻人啊,就爱吃这一套,既满足了口腹之欲,又觉得赚到了。
再看看其他行业,理发店、电影票、机票,哪个不是降价降得让人咋舌?曾经动辄几百元的高端理发店,远不如现在街头的10元理发摊生意火爆。电影票,除了那几部热门大片,其他的票价都跌成了白菜价。机票?98元的机票都没人要,大家宁愿挤绿皮火车或者选择更加经济的出行方式。
这一切,都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经济压力大了,人们对未来不确定了,开始回归理性消费了。
不再盲目追求高消费,而是看重实际需求,追求极致性价比,成为当下的主流消费趋势。
就拿蜜雪冰城来说吧,4元的柠檬水,7元的冰激凌,在下沉市场日均能卖500杯。小米的Redmi Note系列,千元价位就能提供2亿像素主摄和旗舰级续航。这些品牌,就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用实惠的价格,提供不错的产品。
能做高性价比的低价产品,供应链也起了大作用。蜜雪冰城自建仓储体系,覆盖4900个乡镇的物流网络,把单杯成本压到了行业最低。SheIn依托中国供应链,7天就能上新,爆款率高达50%。这些品牌,通过供应链革新,重构了成本结构,让消费者能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产品。
增长的拉动,下沉市场也成了增长引擎。县域消费潜力巨大,蜜雪冰城在乡镇开小店,半价策略让净利润反超县城。同样策略的小米Redmi系列,也覆盖了县乡青年对高性能低价格的需求。
这些品牌们虽然定位低价,但也不忘在情感上下功夫。比如,蜜雪冰城的“雪王”IP,通过动画、表情包和线下互动,和消费者建立了情感连接。SheIn则通过网红营销和快闪活动,塑造年轻化形象。这些品牌,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同时,不仅享受到了低价格,也感受到了品牌的温度和情感价值,让低价产品品牌变的不“LOW”,反而让品牌通过情感链接有了更多的感召力,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品牌美誉度。
在产品降级品牌升级,质价比取代了性价比的当下,消费者心理也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单纯追求低价,而是要求基础功能达标,核心性能突出。同时,情绪价值也成了必要的刚需,购买高性价比商品,也能让消费者感受到“精打细算的奢侈感”。
所以,2025年的消费市场,极致性价比才是王道。品牌们要想在这个时代立足,就得在供应链效率、用户需求洞察和情感化品牌运营上下功夫。不然啊,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抢走市场份额了。
数字化如何撑起“极致性价比”?
你以为“极致性价比”只是商家的一句口号?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在这背后,是一场数字化供应链的无声革命。就拿蜜雪冰城和小米来说,它们可是把数字化玩得风生水起,把“极致性价比”这条路走得稳稳当当。
先说蜜雪冰城吧。你以为那杯4元的柠檬水只是便宜而已?那可不止。蜜雪冰城把全球六大洲、38个国家的采购网络都搞定了,核心原材料的成本比行业平均低了10%-20%。这还不算,它还自建了五大生产基地,年产能165万吨,连雪王牧场都有自己的。这样一来,中间商的差价就省了,成本自然就下来了。
“那物流呢?送过来不会坏吗?”蜜雪冰城可聪明了。它的仓储面积有35万平方米,配送网络覆盖中国97%的门店冷链需求。90%的县城12小时就能触达,物流损耗率只有行业的一半。这全靠数字化系统实时追踪库存和订单,周转效率自然就提升了。
“那怎么知道消费者想要什么?”蜜雪冰城早就想到了。它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需求,优化产品结构。比如那杯冰鲜柠檬水,年销11亿杯,可不是随便卖卖的。它还结合AI技术,预测市场风险,动态调整生产计划。这数字化运营,还真是让人佩服。
再来说说小米。小米的生态链可是出了名的。它投资生态链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以ODM/OEM模式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同时,它还利用互联网直营渠道减少中间环节。这轻资产模式,玩得真是溜。
“那小米怎么知道消费者想要什么手机?”小米可是基于用户数据,比如MIUI系统反馈,来预测需求的。它采用预售模式,减少库存压力。红米手机就是靠精准需求预测,实现高性价比定价的。
小米的供应链数字化工具也是做到了极致,它利用ERP和物联网技术优化全球供应商协同,实现零部件采购成本降低和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当然,像蜜雪冰城和小米这样的企业可不是孤例。名创优品、SHEIN(希音)、瑞幸咖啡等,都是数字化供应链的佼佼者。
名创优品通过数字化供应链整合2000多家供应商,实现7天产品上新周期。它依托规模化采购和高效物流保持低价,让消费者买得开心。
SHEIN(希音)的柔性供应链系统更是支持“小单快返”。它通过实时数据追踪流行趋势,将设计到上架周期缩短至7天,降低库存风险。
瑞幸咖啡也不甘示弱。它数字化管控原料采购、门店配送和用户需求。通过App订单预测优化生产计划,单杯成本较传统品牌低30%。
无论是小米、希音,还是瑞幸咖啡、名创优品,这些企业的数字化供应链都有共性优势。它们端到端整合,覆盖原材料到终端配送的全链条控制,减少中间成本。它们数据驱动决策,通过实时数据分析优化生产和库存,避免资源浪费。它们还具备柔性生产能力,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支持小批量、多批次生产。
这“极致性价比”背后,是一场数字化供应链的无声革命。这些企业把数字化玩出了花,把“极致性价比”这条路走得越来越宽。
低价不是食品安全漏洞的遮羞布
现在,走进蜜雪冰城,4元一杯的柠檬水,2元的冰淇淋,让人忍不住感慨:“雪王”真是不嫌咱穷。这份低价策略,精准捕获了学生、蓝领等价格敏感人群的心。消费者们自嘲:“雪王不嫌我穷,我为何嫌它隔夜?”这份宽容,实则是性价比与品质权衡下的无奈选择。
必须强调一点:低价绝非食品安全的“免责金牌”。
蜜雪冰城虽以平价获青睐,但低价不应成为食安漏洞的遮羞布,食品安全是底线,不可因低价而妥协。河南水灾的慷慨捐款、助农采购的暖心举动,让“雪王”又披上了“亲民”“爱国”的光环。消费者们将蜜雪冰城视为“努力逆袭的普通人”,这份情感纽带,让他们对品牌的小错更加包容。但,情感不能代替食品安全,这是不变的底线。
再看看这行业对比下的“比烂逻辑”。高价奶茶香精勾兑、植脂末滥用,问题层出不穷。相比之下,蜜雪冰城至少还用真水果,这竟成了它的“亮点”。网友调侃:“那些30元的奶茶,连隔夜资格都没有。”这背后,是消费者对行业乱象的无奈,也是对蜜雪冰城相对“轻微问题”的宽容。但,宽容不是纵容,食品安全问题不能“比烂”。
并且,蜜雪冰城的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操作间卫生不达标、杯盖重复使用、食材日期篡改……这些问题,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别忘了,食品安全无小事,对个体而言,万分之一的风险就是100%的伤害。
有人可能会说:“蜜雪冰城这么便宜,有点小问题也正常。”但,低价不是食安漏洞的遮羞布。消费者对品牌的宽容,是基于对品牌的信任和对性价比的认可。这份信任,不是品牌放纵自我的资本。长期依赖情感账户而不改进品控,最终只会削弱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蜜雪冰城需要强化加盟商管理,提升品控标准。通过技术手段约束加盟商行为,确保每一杯饮品都安全可靠;要透明化沟通,建立信任修复机制。针对曝光问题,主动公开整改措施,让消费者看到品牌的诚意和决心;要延续公益与情感,但以品质为基石。总而言之,公益光环无法替代食品安全,只有品质与健康才是品牌长青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