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环境日,中化环境,打造环保央企标杆”

今天是第51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美丽世界的建设需要各方参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国家队,中央企业要积极发挥作用,以突出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环保央企标杆,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位列国之大者的事业中做出更快、更大的贡献。

中化环境是全球最大综合性化工企业中国中化发展环境科学的主要平台,承载着为中国中化的绿色低碳发展保驾护航的神圣职责,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国家队的重要一员。作为中央企业所属环境公司,中化环境始终坚守党的初心使命,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根”和“魂”,心怀国之大者履职从业,勇于重新定义行业内涵、业务模式和技术标准,致力于打造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央企标杆样本,逐步构筑起“党建引领、系统解决、技术支撑、人才赋能”的高质量发展能力,在国家环保事业特别是“双碳”目标中发挥出愈益显现的作用。

打造系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里面有很大的政治”。环保企业只有在这种政治站位上谋发展,才能不辱使命。这一政治站位的要求,集中到一点,就是要着眼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系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化环境依托化工产业背景优势,围绕系统解决环境问题能力建设,逐步搭建起“三段三化两循环”的业务领域和业务模式,构筑起显著的战略竞争优势,即基于厚实的化工技术基础,整合和开发降低成本、资源化导向的环保技术,围绕绿色化工循环和现代化农业循环这两个循环,从产业的前期工艺设计、中期技术改造、末端处置及资源化利用三个阶段,引领环保产业核心技术由无害化向减量化、资源化技术跃迁,在保障和服务中国中化主业的同时,为各地政府、工业园区及企业提供全周期、系统化综合解决方案。

这一系统解决模式因其自身坚实的底层逻辑和综合效力可以在多种场景中发挥独特作用。比如,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所指出的问题多属“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的沉疴痼疾,仅靠单一治理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恰恰需要系统治理才能完成好。中化环境2021年参与的两大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项目都已完成,且收到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矢志不移坚持技术创新引领

秉承中国中化“科学至上”理念,中化环境高度重视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坚持技术立司,持续花大力气进行技术创新、注重整合关键核心技术,逐步建立起完善、高效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并在短时间内掌握了领先技术丰富的“技术货架”、形成覆盖环境系统治理全领域的“技术版图”,可为各类客户提供全链条的环境系统解决方案。在自主创新方面,成立中国中化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建立“1个中心总部+5个分中心+N个中试基地”的自主创新平台,总部统筹科技创新及技术研发顶层设计规划布局;分中心聚焦水、固、土、气、监测和双碳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N个中试基地位于项目现场,开展技术中试验证,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在开放式创新方面,公司发挥市场、技术、资金整体优势,牵头成立“工业环保技术联盟”,建立涵盖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骨干企业、行业专家等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式创新平台,开展前瞻性研究、工程化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广。通过以上举措,公司打造了以科技创新为龙头,涵盖技术装备、工程服务、运营管理的核心能力体系,先后入选国家“科改示范行动”企业,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目前,公司总部及下属企业已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省部/行业级技术研发机构,与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形成共建合作,拥有1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及多项创新示范称号,是国内工业环保领域资质最全的单位之一。累计拥有有效专利656项,其中发明专利391项,发明专利占比60%。主持或参与发布国家标准11项、行业及团体标准30余项,同时正在参与5项国家级和5项省部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多年积累下,企业共获得过1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近50项省部与行业级以上科技奖和4项中国专利奖。

中化环境坚持“市场出题、技术破题”原则,依靠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了一批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共性难题,为提升国家环境系统治理特别是工业环保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注重人才发展,保持组织优势

中化环境秉承“以员工全面发展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围绕“融合协同”主线,通过人才领先、机制创新、文化引领,系统构建人力资源“369”工程,集聚环保行业优秀人才。通过3个专项人才工程不断吸引行业人才、提升人才密度;通过6大人才计划,精准施策、因材施教,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通过9项人才创新机制,以一流机制激发组织活力,让员工有理想信念,有奋斗追求,上下一心,成就一流环保事业。2021年中化环境荣获“年度雇佣风险管理实践奖”,以及中国中化人力资源“新翼奖”。目前,中化环境员工总人数3000余人,其中,中高职称比例超过50%,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5名行业大师、3名国家勘察设计大师、12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省部级高层次人才30人,国家级科研人才13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4人。技术人才的不断聚集为中化环境综合竞争优势的打造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十四五”时期,中化环境将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强化以科技创新驱动综合竞争优势全面提升,持续围绕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三大方向,在水、固、土、气四大业务领域开拓创新,使自身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企业标杆。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