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双麻村:湖羊养殖助推村集体经济大发展

傍晚,一辆电单车沿着橡草道急驰而过,顾不得欣赏两边风景,以最快速度向20余公里外的双麻村驶去。

她叫韦丽雅,是首批被双麻村湖羊养殖基地(以下简称“基地”)选取培训的首位员工,12月份她将在基地接收并饲养首批80只已受孕母羊。来年,基地与塘坪镇禾阳农业有限公司合作,所出产的湖羊将被烙上“粤羊一号”的商标,通过京东直供走上百姓餐桌。

“基地是工作队进驻塘坪镇后,坚持党建引领,探索以‘村经济联合社+企业+农户’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实践,此举也将带动周边村民自觉自愿加入湖羊养殖的行列。”广东省民政厅广东开放大学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队长冯家波说。

没有产业,村集体发展不起来村民富不起来

“同意申请,救助电视机一台。”……双麻村委会接受申请的一件件、一桩桩,都显示在了乡村振兴宣传栏上,一张张由困难群众提交的防返贫资金申请审批表和村“两委”会议就此作出的决议书等单单都清清楚楚。

几十米外,年久失修的村委会老办公楼得到广东开放大学42万元的资助,改建成双麻村文化室,将为双麻村打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坚实阵地,大大丰富村民的精神文明生活。

“双麻村距镇区约17公里,总人口3284人。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到城里打工,常住人口只有800多人,帮扶对象就有上百人。”工作队队员兼驻双麻村第一书记何广盛说。

何广盛对初到双麻的情景记忆犹新:建于50多年前的村委会办公楼倒塌荒废;办公设施老化、屋顶漏雨,办公楼二楼护栏存在安全隐患;村集体账面上可支配资金仅1000多元。

双麻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主要以种养为主,没形成规模;村里养殖以散户圈养猪为主,经常受疫病、价格等影响,收入不稳定且粪污屡被偷偷排放。

队长冯家波指出,没有产业,老百姓富不起来,青年人也留不下来。工作队深入调研,针对双麻村现状,精心谋划,以双麻村作为阳东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村为契机,绘制一张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发展”的产业兴旺发展蓝图。

从“输血”到“造血”,激发内生动力,大力发展产业

双麻村脱贫户周金莲是一名残疾人,生活困难,是工作队“产业帮扶”的受益者之一。

湖羊是我国特有的白色羔皮羊品种,耐高温、高湿,宜圈养、生长快、繁殖性能高,肉质鲜美,市场前景好。塘坪镇拥有广东最大规模的湖羊养殖基地,仅上村就年出栏7000只。

为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工作队采用“工作队+基金会+企业+脱贫户+村委会”模式,基金会资助周金莲家10万元发展湖羊养殖,一年多过去,养殖规模从20只发展到60只,现又有十几只母羊怀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现“输血帮扶”向“造血发展”转变。广东开放大学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肯定工作队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计划,根据学校党委通过的《广东开放大学帮扶双麻村乡村振兴三年工作方案》,将打造一个年出栏1000只湖羊的养殖基地,助力双麻村集体经济发展驶向快车道。

登上双麻村马头山,一处可养殖400只、半开放式的羊舍初现雏形。驻村第一书记何广盛指着远处郁郁葱葱的山头感慨,“经过努力奋斗,以前的荒山坡已变成如今的湖羊养殖基地,周围种植的四季橡草既满足基地湖羊的饲料,又可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

双麻村委会书记谭运攀表示,已完成签约流转120亩山地,用于橡草种植、羊舍建设及其配套办公、生活、储草用房等场地,现在基地的水、电、路、网络等已接通,预计12月交付使用。

基地运作交由双麻村经济联合社负责,初期投入资金100万元,其中,广东开放大学帮扶资金50万元,财政支持集体经济试点资金50万元。

据悉,双麻村湖羊养殖项目采用“种养结合循环绿色发展模式”,产生的粪便和秸秆等废弃物经过集污池、发酵池发酵,循环利用,通过高压水泵浇灌橡草,橡草喂羊,以达到零排放、零污染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产业发展惠民生,带给村集体经济丰厚回报

通过“村经济联合社+企业+农户”模式,重点发展双麻村集体经济,必将极大提高村集体和村民们的获得感。

何广盛算了一笔账:首次购入80只怀孕母羊,3个月后产仔约160只,10月后出栏,每只重100-120斤,预留60只循环发展壮大,出栏100只,预计全年总销售额20多万元以上,可为村委会带来10%-15%的经济收益。

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村民们是实践主体,也是动力主源。据悉,双麻村湖羊养殖基地的首位员工韦丽雅目前月工资4100元,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工作队队长冯家波表示,未来随着湖羊养殖规模的不断壮大,将考虑引入社会资本和村民入股的方式,带领双麻村走共同富裕之路。

工作队期待,双麻村经济联合社能藉此带动附近养猪散户转型养羊,通过劳劳动力入股享受一定比例收益等形式,激发内生动力,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