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出口数据双增,进口数据连续7个月呈双降。
作者 | 衔 枝
进口化妆品的负增长还在持续。时至2024年年末,寒意渐浓。目前来看,我国进口化妆品已经连跌7个月,1-11月中,仅4月份进口金额呈增长。
日前(12月10日),海关总署发布了2024年11月全国进出口主要数据。2024年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以下简称:化妆品)1-11月累计进口数量为296289.8吨,金额为1068.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34746.1吨、1175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1.5%、9%。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其中,11月化妆品进口数量为26562.3吨,较2023年同期同比下滑10%;进口金额为87.2亿元,同比减少9.1%。
进口化妆品连跌7个月
从上述数据来看,11月化妆品进口数量和金额数据,无论是单月,还是累计都呈双降,即使有双11大促活动刺激消费,国际美妆品牌在华境遇仍未明朗。
结合图表来看,今年来已发布的化妆品进口数据中,仅4月数据为增长,同比增长1.9%,其余月份均为下滑,且1-2月、3月为双位数下滑。目前11月的下滑,已是自5月起的7连跌。
值得注意的是,自8月起,跌幅进一步扩大至在9.6%上下波动,不过,11月的降幅有所收窄,但仍处在高个位数区间。
从近两年的数据来看,2023年,仅有3月份一个月呈增长,目前23个月中,仅两个月为增长,结合近年来,国际企业财报中的在华数据可以发现,国际化妆品在华表现仍不尽人意。
另外,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全年进口贸易数据统计与分析》显示,自2021年进口金额同比增长23.1%,中国化妆品行业进口金额到达峰值,随后两年便开始递减,全年累计金额分别下滑7.3%、15.2%,且降幅有扩大的趋势。
△图源艾媒咨询
与之相反的是,我国化妆品出口热度日益增长。比如,2024年10月出口主要商品量值表(11月数据尚未公布)显示,10月我国出口化妆品114939吨,同比增长35.1%;出口化妆品金额43.1亿元,同比增长23.3%,单月与前10个月累计数据均为双增。可以看到,随着本土国货品牌逐渐崛起,国货品牌开始“反向输出”,走出国门,走向海外。
另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分析,2023年中国化妆品出口额为6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1.8亿元),同比强势增长16.7%;进口额为179.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00.4亿元),同比下滑19.4%。从纵向看,中国化妆品贸易逆差持续收窄,从2021年的200.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52.5亿元)快速收窄至2023年的11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28.4亿元)。
国货品牌的崛起、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倾向,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化妆品进口数据总是下滑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化妆品的进出口情况还会受到国际关系以及海关、汇率等政策的影响。如,日前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此前的第一个任期中,特朗普就开启了针对中国的贸易战,此次竞选期间,特朗普也多次表示,如果他成功当选,将再度重启中美贸易战,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60%甚至更高的关税。而这一税率水平远高于他首任任期内对中国征收的7.5%-25%关税。
这也导致许多企业开始考虑提价等的可能性,如美国零售商沃尔玛、美国平价彩妆品牌E.l.f. Beauty。也有企业和消费者选择在特朗普上任前先行囤积一批化妆品,如美国护肤品制造商Bare Botanics。
据中国证券报公众号内容,美国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WWD报道显示,在今年前10个月,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洗浴用品和化妆品总额超过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8.8亿元),而这个金额只包括成品,不包含同样大部分来自中国的原料和包装。
因此,美国的关税政策变化必将会对中国市场造成冲击,据第一财经报道,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中国跨境电商和品牌出海可能在短期内因加税问题遭受打击。
可以说,在此境况下,未来,化妆品进出口情况将会增添更多的不确定性。
外资在华困境难扭转?
事实上,十一月期间,除双11大促以外,其他有关于国际企业境况的消息,有不少都不太好。
从财报上来看,11月初,雅诗兰黛在披露的2025财年Q1财报中显示,营业利润、净利润均由盈转亏,其中净利润为五年来同期首次亏损,中国和亚洲旅游零售的业绩不利因素超出预期。亚太地区营业利润同比下滑54%。
雅诗兰黛在财报中指出,中国内地净销售额呈双位数下降,主要受消费者情绪、高端美妆产品进一步疲软的影响。
中旬,LVMH集团宣布一系列高管调整计划,主要原因系奢侈品主场陷入增长瓶颈,LVMH集团希望通过换血等调整来改变现状。
高丝集团同样也进行了组织变更及人事变动,组织调整方面,新设欧美事业部,欧美业务从市场战略部独立化,计划扩大欧美业务等;人事变动则包含高丝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等职位。
高丝集团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海外地区仅亚洲地区下滑,中国市场的旅游零售渠道,同比大幅下滑50%。
另外,还有其他在华遇冷的企业,财报显示,科丝美诗在中国市场亏损,主要由于中国经济低迷;韩国科玛在华子公司无锡科玛增收不增利,主要系中国经济放缓和需求下降产生的影响;由于亚洲部分地区(尤其是中国)经济放缓的持续影响,POLA集团主品牌POLA海外业务整体表现不及去年同期。
下旬,多个国际化妆品企业出现了产品安全方面的负面舆情。高露洁旗下牙膏Tom's of Maine因细菌和霉菌问题,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警告信;醉象因配方问题召回3款热销产品;Puig核心品牌Charlotte Tilbury喷雾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进行全球召回。
这些舆情虽主要产生区域并不在中国,但均导致了消费者对这些企业旗下产品的担忧。
此外,还有巴菲特的Berkshire Hathaway公司大幅减持Ulta Beauty的股份;开云集团针对奢侈品行业面临的挑战,进行两项人事任命;宝洁旗下高端护肤品牌TULA的天猫海外旗舰店正式停止运营;日本零售商大创daiso接连闭店,疑似退出中国市场;高丝集团被曝将进行全国撤柜;欧莱雅中国大众化妆品部门被曝正在大裁员……
财报业绩表现不佳、大幅度的高管调整、闭店、裁员、负面舆情……时至年末,国际化妆品企业经历着的动荡更为明显,其中不乏雅诗兰黛、欧莱雅等国际化妆品巨头。
在这样的背景下,12月虽同样有着大促,但由于双11消费需求提前刺激的情况,可以预见,对于化妆品进出口金额的刺激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于现在陷入增长困境的那些国际化妆品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提前为关税、政策等变化做好准备。此外,在中国化妆品市场竞争激烈、不少国际化妆品品牌在华遇冷的情况下,国际化妆品企业应当在在地化营销、本土化产品落地等方面发力,抓住消费者心智,才更有机会在中国市场占稳份额。
视觉设计:乐乐
微信排版:衔枝
责任编辑:Lu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