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峦绵延,流水不息,归家的路途承载着心灵深处的期盼。2025年寒假,湖州师范学院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组织大学生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湖师青年们踊跃参与基层调研、政务实践、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助力家乡建设发展。
家乡发展注活力,青春实干显担当
人文学院“共富工坊”调研团队深入乡村基层,走访农户、企业及当地政府,考察了凤舞银针畲绣共富工坊等典型工坊。他们深入了解各工坊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梳理乡村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实践团亲眼见证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灵活用工模式的推广实践以及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拓展,这使团队成员更加坚定了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决心与信心,他们将继续努力,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青春献礼,共富家园”主题实践活动。实践团返回母校进行宣讲,与学弟学妹们分享大学学习与生活经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同时全力服务家乡建设,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文化宣传等活动。实践团成员在锤炼自身实践本领的同时,将热情挥洒在母校的每一个角落。此次实践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试炼场,更是理想信念的铸魂台,以青春之力助力共富家园建设,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芒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
艺术学院实践团赴湖州南浔马腰幼儿园,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参与各班日常教学活动。实践团成员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儿童表现,共建家园合作机制,为基层幼儿园注入新活力。成员们深刻感悟到,用艺术为家乡的幼儿教育事业注入活力,不仅是对教育资源的优化补充,更是青春在实干中担当使命的生动诠释。以己所学,助力家乡发展,才是当代青年应有的价值追求。
深入实践寻真知,细致调研破难题
经济管理学院实践团队注重“流量与销量双提升”,在家乡开展咖啡摩卡壶的运营工作。成员们通过实地宣传和整理问题解答,展示摩卡壶的特色,增强顾客对实践团运营工作的信任度。成员们为未来的电商运营积累了宝贵经验——唯有脚踏实地深入市场,以细致入微的调研洞察需求,才能在实践中找到提升流量与销量的有效路径。
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以“幸福安康、益福众享”为主题,深入德清县乡村一线,投身助农活动,为当地贫困户售卖产品。为拓宽销售渠道,实践团走村串户,收集产品信息,详细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在宣传中更真实、全面地展现产品品质,为乡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团队意识到,只有真正走进乡村,深入了解产品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找到助力贫困户增收、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生命科学学院的实践团队以“传承非遗文化,用湖丝讲述南浔故事”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深入分析南浔辑里湖丝的现状,针对其现代化材质替代问题和社会影响力缺陷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成员们深刻认识到,守护好文化根脉,需要精准把握非遗传承规律,找到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才能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志愿服务添风采,爱心传递筑和谐
信息工程学院积极响应“网络强国”重要思想,开展“‘网安卫士’助力‘智慧乡村’建设”活动。志愿者团队邀请社区居民共同参与,通过展示真实案例、详细讲解AI换脸技术原理及诈骗手段,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团队成员在此次实践活动中用专业知识为群众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在爱心传递中增强群众防范意识,激励着大家在志愿服务之路上持续奋进。
体育学院志愿者团队走进家乡街道文化站,积极策划元宵汇演、科普讲座等新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团队积极参与关爱贫困家庭的活动,帮助他们打扫院落,倾听他们的故事。志愿者们在付出中展现青春风采,在奉献中凝聚人心,也激励着自己在志愿之路上不断前行,传递更多爱与希望。
医学院、护理学院的志愿者们协助江苏泰州口岸街道妇联举办迎新春系列主题活动。他们为留守儿童送上慰问品和春节小礼品,传递新春喜悦;协调各区域活动的顺利进行,为居民群众提供了一场温暖走心的文明大集,营造了其乐融融的过年氛围。志愿者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意,激励着自己在未来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为群众服务的志愿活动中。
湖师青年们用青春热情和专业知识,在家乡土地上书写了动人的篇章。他们服务基层,展现担当;调研实践,破解难题;传递爱心,促进和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智慧,让青春之花在家乡的热土上绚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