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导弹工厂正全天候运转。”在最近的以伊冲突中,当伊朗和以色列的导弹在中东上空交织成火网时,号称“北约第二大军事力量”的土耳其正在加快弹道导弹的生产速度。以伊冲突第三天,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召开内阁会议表示:“鉴于最近的事态发展,我们正在制定计划,将土耳其的中远程弹道导弹库存提升到具有一定威慑力的水平。”
虽然土耳其具备一定的自主国防体系,但该国在没有国外强力援助的情况下,远程导弹的研发与生产上限却并不高。
分析人士认为,从近年来的军力建设布局和重点建设方向看,土耳其正试图通过增加中远程弹道导弹储备来重构中东权力格局,实现从“地区平衡者”向“威慑型强国”的转型。
以伊冲突带来的连锁反应,“助推”土耳其加速研发和生产中远程弹道导弹。以军突袭伊朗首都德黑兰和各战略要地,不仅重创伊朗军事力量及其核计划,也在土耳其引发战略地震。土耳其民族行动党领导人德夫莱特·巴赫切利警告:“德黑兰上空的火光,照亮的是所有地区国家的安全赤字……以色列在伊朗进行的行动,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向土耳其发出的危险信号。”
事实上,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土以关系进一步紧张,埃尔多安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指责以色列是“地区安全的最大威胁”。今年4月,两国在叙利亚问题上险些擦枪走火,以色列袭击叙利亚军事目标的地点正是土耳其计划建立军事基地的区域。
作为地区军事强国,土耳其素来重视军事工业发展。2024年,土耳其武器出口额创71.54亿美元新高,成为世界第11大武器出口国。不同于“TB-2”无人机等装备在地区冲突中的“明星效应”,土耳其在弹道导弹领域的突破更具有战略意义。2022年10月,土耳其成功试射“台风”弹道导弹,射程500余公里。
该导弹采用高效的固体燃料发动机,具备很大的升级弹性,通过增加弹体直径和长度,其射程可进一步提升至1000公里左右。但1000公里射程仅能覆盖中东少部分关键目标,因此土耳其下一代弹道导弹的研发目标直指2000公里威慑半径。土耳其航天局相关报告显示,其开发中的二级火箭热分离技术即将实现突破,将为土耳其在2027年前完成新型弹道导弹原型测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土以双方力量不对称带来的战略焦虑,使一心要在中东发挥支点作用的土耳其明显感受到地缘弹性正被以色列极限压缩。分析人士评估,以色列现役多型反导系统可对土耳其导弹保持高拦截率,而土耳其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能否有效应对以色列F-35战机尚存疑问。在以伊冲突中,伊朗遭受重大损失,但尚有“城堡破坏者”“泥石”等中远程弹道导弹进行回击。
而由于射程较短、载荷有限,土耳其的“台风”弹道导弹却难以对以色列构成实质性威胁。对土耳其来说,如果能借以伊冲突之机,加速研制并大量列装中远程弹道导弹,其战略意义将不仅局限于制衡以色列,而且将极大提升土耳其在中东地区的话语权。若土耳其射程约2000公里的弹道导弹研发成功,其打击范围可覆盖大片欧亚大陆地区。这样的战略威慑能力配合当前相对“积极”的对外政策,将使土耳其在复杂的地缘博弈中获取更多主动权。
值得注意的是,土耳其发展中远程导弹的战略雄心面临诸多挑战。首先,相关人才不足加大了突破技术壁垒的难度。受俄乌冲突刺激,欧洲国家为推进防务自主积极招募人才,土耳其军事科技人才加速流失。受此影响,土耳其在多级固体火箭发动机、高能火箭推进剂、变轨技术、多弹头分导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较为缓慢。其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并不希望以色列受到土耳其的导弹威胁。
基于自身中东战略利益,美国可能会直接拒绝向土方提供关键零部件与GPS等技术支持,或者以拒绝土耳其重新加入F-35战机项目为筹码向土方施压。同时,俄罗斯也不太可能向土耳其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土耳其不得不面对多重遏制的战略困局。再次,土耳其经济疲软导致本国货币里拉贬值,生产导弹的关键进口部件成本激增。如果大幅提升弹道导弹产能,其他预算必然被进一步压缩,土耳其将难以兼顾产能与预算的平衡。
土耳其研发中远程弹道导弹不仅是一种应对危机的姿态,也是一个地区强国对于中东权力重构的执着追求。如果土耳其大幅提升弹道导弹的射程并实现量产,或将面临以色列、美国以及与土存在主权争端的希腊等多方协同反制。因此,土耳其弹道导弹升级与扩产计划必然对地区军事格局造成冲击,甚至让土陷入新的“安全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