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在机器狗(四足机器人)行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宇树科技,打算实现更伟大的目标——将机器狗的价格降低至三四千元,让每个人都买得起。
机器狗领域宇树科技与波士顿动力角力多年,现况却差异极大。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4年宇树科技机器狗年销量高达2.37万台,约占全球市场69.75%的份额,波士顿动力机器狗销量却仅为2000台出头,相差超过10倍。
宇树科技之所以能够战胜波士顿动力,一来在于放弃了成本高、维护难的液压驱动方案,选择了电机驱动;二来则在于产品价格更便宜,如号称“具身智能新物种”的新一代机器狗Unitree Go2售价仅9997元起,波士顿动力推出的Spot价格则高达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4.6万元)。
(图源:宇树科技)
然而已经拥有价格优势的宇树科技并不满足,该公司一位负责人在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表示,四足机器人价格降低到三四千元的问题不大,可以真正进入消费级时代,目前四足机器人1万元的价格,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有点贵的。
最近几年国内布局机器人行业的企业不在少数,大众广为熟知的小米集团,就连续推出了机器狗“铁蛋”和人形机器人“铁大”。不过机器狗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起步价一般在1万元左右,不适合普通消费者。如今全球机器人行业领导者宇树科技透露出将下沉市场的消息,似乎每个人都买得起机器狗的时代真的要来了。
1 机器狗也要“白菜价”了?
新浪科技报道称,已向知情人士求证宇树科技降低机器狗价格的消息,但知情人士仅表示价格描述不准确。其实无论宇树科技是否承认,产品价格都会随着成本变化而调整,宇树科技上一代机器狗Unitree Go1起售价2700美元(约合人民币2万元),新一代产品价格减半已能说明趋势。
机器狗的成本主要分为开发成本和硬件成本,开发成本可以通过大规模量产平摊到每一个产品上,机器狗产量越高,平摊下来每一台设备需要负担的成本自然就越少。
(图源:宇树科技)
降低硬件成本有两个方案可选,首先同样是以大规模量产,增强机器人企业在采购硬件时的议价能力,而采购规模越大,供应商生产零部件的平均成本自然也会越低,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则是自研自产零部件,从采购零部件转为采购原材料,降低硬件采购成本。至于人工成本,则可以通过提高工厂的自动化程度降低。新能源汽车行业一哥比亚迪年年新车加量还降价的秘诀,就在于近乎全产业链自主研发和生产,大幅降低了零部件的采购成本。
在接受《晚点LatePost》采访时,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表示,宇树科技将机器狗价格降低至市场最低水平的秘诀便在于自主研发和垂直整合,通过自研自产电机、3D激光雷达等核心部件,成功降低了硬件成本。
(图源:宇树科技)
电机、轴承、减速器、传感器等机器狗主要硬件虽技术含量不低,但降低成本只是时间问题。参考自动驾驶重要硬件激光雷达,曾因一台数十万元的巨额成本被特斯拉放弃,现在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企业开发的激光雷达不但性能更强,价格也降低到了数千元。
大量企业涌入机器人行业,将进一步加快机器人上下游技术的发展速度,通过技术研发的跟进和大规模量产,机器狗所需的硬件成本自然会慢慢下降。快则一两年,慢则三五年,我们大概率就能见到售价三四千元的宇树科技机器狗。
2 AI后的下个风口
市场调研机构QYResearch预测,2024年到2031年,全球机器狗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2.3%。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在报告中指出,2024年到2030年国内机器狗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3%。小雷认为,无论是QYResearch还是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都低估了机器狗的潜力。
在各大平台,小雷看到不少网友认为,机器人、机器狗等产品更适合工业领域,取代人工。诚然,机器人和机器狗可以代替工人处理某些具有危险性和限制条件的工作,但完全没必要设计成两足或四足,灵活性高的载具加机械臂设计更适合工业场景。
(图源:宇树科技)
特斯拉、小鹏等企业虽已将人形机器人安置在生产线,但并不是不想卖给C端消费者,只是人形机器人功能匮乏且价格昂贵,暂时没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买。将其放到汽车生产线上至少可以发挥出价值,还能对机器人进行多维度测试,以便于改善缺点、升级技术。
消费级场景,机器狗、机器人作用和意义重大。不少企业在宣传机器狗时,会将其与宠物狗对比,以营销陪伴功能。AI大模型的到来,解决了机器狗的交互问题,令机器狗可以更准确地理解用户的要求,并且如真人一般与用户聊天,陪伴能力或许更胜碳基宠物,但“陪伴”只是机器狗非常基础一项功能。
截至2023年国内视障人士高达1700万,导盲犬仅有400只左右,根本不够用,而且导盲犬能够记住的路线有限,通常仅能在住所附近使用。机器狗在融入AI大模型后,对于自然语义的识别能力显著提升,配合GPS和地图导航软件,可为用户提供精准导航服务。用户可通过语音指令指挥机器狗,带领自己前往目的地。
此外,机器狗还可以一定程度取代智能音箱、家用监控摄像头、儿童早教机等设备,承担起帮助用户控制家中电器、照顾老人和小孩,以及指导儿童学习的任务。当前宇树科技开发的Unitree Go2机器狗AIR、PRO、MAX三个版本极限载重可达10kg,曾在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上运输铁饼、标枪等器材,日常替代用户携带快递、食材不是问题。
(图源:宇树科技)
相较于工业场景,家用场景才是机器狗发挥最大价值的领域,有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AI大模型之后的又一个风口行业。比机器狗实用价值更大的人形机器人,同样前景无限,但因高昂的成本,短期内难以被普通消费者接受。
3 机器狗是家用机器人的先驱
香港科技大学荣誉博士授予仪式后的访谈环节中,NVIDIA CEO黄仁勋表示,未来机器人的种类可能不少,但很可能只有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三种机器人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
在小雷看来,消费级市场这三类机器人中前景最差的应该是无人机,汽车几乎是必需品,人形机器人则是我们未来解放自己的关键。机器狗因四足设计限制了功能与用途,达不到人形机器人的高度。但在人形机器人行业尚未成熟,价格和功能不符合消费者要求的情况下,机器狗将成为最好的过渡产品。
以目前的硬件配置和AI技术,机器狗已能够替代导盲犬、家用监控摄像头、智能家居控制中枢等设备,未来经过硬件升级,还将加入更多实用功能。前景无限意味着机器狗拥有庞大的发展空间,方便企业通过大规模量产降低成本。
(图源:宇树科技)
现阶段机器狗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续航太短、承重能力太弱等,都需要企业通过技术升级迭代改善。机器狗能实现哪些功能并降低到什么价位,不只看机器人企业的努力,也要看与其合作的供应商的实力,双方通力合作攻克技术难关,方能加快机器狗下沉市场的速度。
机器狗具体何时会降价到三四千元,现在仍无法确定,可以肯定的是,所有人都能买得起机器狗是迟早的事。机器狗行业领头羊宇树科技率先作出表率,决定将机器狗的价格降低至三四千元价位,相信其他企业也会迅速跟进。在众多企业的竞争之下,或许用不了几年,我们就能够买到三四千元,甚至价格更低的机器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