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头条##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PICU一例年龄仅3个多月大的颅内“假性动脉瘤、颅内出血”患儿在神经外科、麻醉科、复合手术室等各学科专家组成MDT团队的全力救治下,成功为完成“经皮穿刺导管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脑血管造影术”,攻克了术前、术中、术后各项难关。目前,患儿已于4月9日顺利出院。
3月20日,仅3个月9天的CC(化名)因反复呕吐来到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急诊就诊,紧急收治儿科PICU。
完善相关检查后头颅CT显示左侧颞枕叶深部血肿并破入脑室,伴随广泛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随时再次大出血的风险,患儿已有明显颅高压征象,命悬一线。
儿科PICU团队在主任陈淳媛的带领下迅速启动了紧急救治程序,邀请神经外科会诊,由神经外科血管组教授紧急为患儿行“脑室钻孔及脑室引流术”减轻颅高压,同时给予止血、输血、补充凝血因子、镇静、镇痛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下一步针对性外科手术争取良好的时间窗口及术前准备时间。
考虑患儿病情危重,由神经外科、儿科PICU、麻醉科以及复合手术室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MDT(多学科团队)进行大会诊。综合患儿头颅影像结果,考虑为“假性动脉瘤”。
面对这一罕见且治疗难度大的疾病,结合患儿年龄3个月,经MDT团队权衡利弊、谨慎详尽的讨论后,制定了缜密的手术方案,由神经外科血管组姜交德副主任医师团队采用“全麻下行脑血管造影+左侧大脑后动脉P4段假性动脉瘤栓塞术”,以期治愈动脉瘤及降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的风险。
患儿低龄,麻醉要求高,术中监护难,全身血管解剖纤细,动脉穿刺难度大,栓塞通路建立困难,术中操作要求精细平稳,若术中动脉瘤破裂,则有死亡的风险,这些都是此次手术的难点与挑战。
这场生命与死亡的较量于3月22日下午正式开始,在麻醉科廖琴主任医师、复合手术室护士长韩赛的密切配合下,姜交德副主任医师团队历经2小时,顺利完成手术患儿安全返回儿科PICU,由陈淳媛、护士长谭彦娟带领的专业的医护团队继续进行精细化管理及治疗,隔日,患儿就成功脱离了有创呼吸机。
婴幼儿复杂脑血管病是手术的“高风险区”,难度系数大,对麻醉、手术操作、术后护理都是一次很大的考验,需要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团队密切配合。
此患儿年龄仅3月余,成功完成颅脑假性动脉瘤栓塞术,是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此类手术年龄最小的患儿,也是全国年龄最小患儿之一,此患儿的成功救治,充分彰显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外科及儿童疑难危重症MDT团队的业务能力和救治水平。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儿科 刘颖哲 游珏 陈淳媛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