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1/100计划|郭文艳的十年:从全职妈妈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比起找一份工作,这更像是一场对自我价值的寻找。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2021年9月的一天,郭文艳接到一个电话,“你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了。”当时她正在学校备课,听到消息后“吓了一跳”。她从没想过自己能入选。

这项殊荣由教育部评选,每年只有十人。2020年获得者有张桂梅、钟南山。

39岁的郭文艳是河南新乡市辉县西平罗乡幼儿园园长、川中社区大学校长。身兼二职的原因是她有两类学生:一类是刚满3岁的孩子,一类是一辈子在田里干活的农民。

川中社大创办于2014年,是依托于幼儿园而建立的一所社区大学。社大老师全部由幼儿园教师兼任,她们大多中专毕业。到现在,她们也都是在用业余时间上课,幼儿园活动室、农户院子是他们的教室。

这一群老师的行为具有公益性质,到现在,她们每个月也只拿幼儿园老师的一份报酬。

2022年,是川中社大创办第八年。八年间,社大的课从没停过一节。

川中社大创始人孙庆忠和学校的老师们

川中社大创始人孙庆忠和学校的老师们

曾有学者走访川中后评价,“他们就是以撕裂自己家庭的方式风险救赎孤寡的心灵,我甚至觉得歌颂他们是在做坏事。”

社大创始人孙庆忠回应,“如果社区大学带给年轻团队的只是沉重的负担,那我可谓罪孽深重!事实上,在助人的过程中,我看到的是她们通往心灵解放之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坐标点上,她们的生活,多了一种可能性。”

郭文艳极其认可这种可能性,在成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前,她种过地、卖过土特产、当过全职妈妈。回想在川中社大的这些年,她说,“我觉得自己挺坚强的。”

“一个人在楼里住着就和坐牢差不多”

1983年,郭文艳出生在辉县市高庄乡大史村。父亲曾是教师,因为要养活家中五个子女辞职创业,是全村第一个买拖拉机的人。

十多岁时,她经常听大人们说,村里出了一个女大学生叫张青娥,“爱学习,爱读书,很勤奋。”而这位素未谋面的同乡自此成为她的偶像。

2002年,郭文艳在新乡市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如愿到张青娥当时所在的幼儿园工作。

和偶像在一起的日子是开心的,她觉得在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做事。2005年,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丈夫是浙江人。“你不想去南方,那咱就在辉县买房、安家。”很快,他们结婚了。

结婚三年后,郭文艳生下儿子“嗯嗯”,她也成为一名全职妈妈。

郭文艳性格内向,从小不怎么爱说话。成为全职妈妈后,她也很少和人接触,丈夫经常外地出差,家里就只剩她一个人。

午饭过后,郭文艳带着儿子上街遛弯,和村里的家庭主妇聚在一起拉家常。没过一会儿,嗯嗯饿了,她回家给儿子蒸鸡蛋。忙活完半天,又该准备晚饭了。

生活变成了做饭、吃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的无限循环。那时候郭文艳心情“很烦躁”,“一个人在楼里住着就和坐牢差不多。”她说。

郭文艳受不了了,她觉得生活没意思,“特别想去工作。”她给时任芳源幼儿园园长的张青娥打电话,“张园长,我现在想工作了,你们那要是用人的话我就去。”

当时张青娥正缺人手。接到郭文艳电话她特别高兴,“你赶紧来,你现在也有孩子了,为了孩子也得来。”

这段日子是开心惬意的。每天幼儿园放学,她再次带着儿子上街溜达时“心情好多了。”

2012年,郭文艳生下女儿洋洋。产假间隙,当地组织招教考试,她报名了辉县最好的幼儿园,成绩下来,她考了第一名。

同年,郭文艳得知老园长张青娥准备在辉县西平罗乡新建一所幼儿园。当年,去幼儿园的路一侧是峭壁,一面临悬崖。上盘的路九曲十八弯,当地人把乡里叫“盘上”,回乡叫“上盘”。

得知消息的郭文艳连想都没想就上盘了,带着刚学会走路的儿子。回看当时,这一选择影响了她整个人生。

上盘后的一天,从下地干活开始。

郭文艳带孩子们在农田上课

郭文艳带孩子们在农田上课

老园长张青娥创园时,计划把学校旁的60亩荒地开垦成生态种植园。一方面是让孩子亲近大自然,践行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的“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是资金来源少,可以靠着劳动自给自足。

幼儿园建在山上,夏天白天气温38度以上,为了趁凉快干农活,郭文艳和幼儿园老师们天刚亮就起床,在地里拔草、刨地、种菜。一直干到太阳最烈的时候才停工。

“那是所有人最苦的一年,一个月干了我以前三年的工作。”房玉苹是郭文艳的老同学,也是幼儿园老师中的一员,她说,那是从盛夏到隆冬、连天气也“不平凡”的2012年。

郭文艳也觉得苦。但她说“有工作了,天天浑身都是劲儿。”

幼儿园一切新奇的事物都在吸引着她,“有个啥书我也想看,我就觉得啥东西都好的不得了,看到幼儿园的什么东西都想学。”那时网络还不发达,一闲下来,她就看各个专家开讲座的光盘。

比起找一份工作,这更像是一场对自我价值的寻找。白天干农活,晚上看书、学习、备课。她觉得那时候特别开心。

那几年,幼儿园的老师们每天都工作到很晚。盘上夜晚的天空清澈,挂满了星星。郭文艳处理完一天的工作,刚满四岁的儿子已经躺在她旁边睡着了。

“啥时候不想干了就回来”

2012年创园前,张青娥已经检查出癌症,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她想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幼儿园。

在张青娥的设想中,幼儿园不仅要教学生,还要靠成长教师来发展园所,靠成长家长来成就孩子,办学校、家庭、社会真正三结合的大教育。

2013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孙庆忠来到幼儿园调研乡村教育,得知张青娥的想法之后,他说,“何不建一所社区大学,让村民们有机会走进教室,使学校因凝聚周边村落而成为乡村建设的中心?”

川中社大年刊发布仪式

川中社大年刊发布仪式

2014年5月30日,经孙庆忠教授指导,依托于川中幼儿园的川中社区大学成立。此后,每年六月的前后几天,是川中社大的周年庆典日。

每年庆典,社大的老师们都会组织一场晚会,展示过去一年学员学到的知识和才艺。晚会的演员是社大的学员。幼儿园老师们自然就成了节目策划、导演。

郭文艳印象深刻的是成立之初的揭牌庆典,老师们为组织仪式上的节目奔走。节目有个多人快板,郭文艳发动学员桂兰报名。

郭文艳从小在农村长大,家长五个子女,因为排行老大。小时候她经常跟着母亲下地干活。在她印象中,农忙结束,村里男人们最常待的地方是麻将桌。村里女人们经常聚在村口拉家常。

桂兰就是这种人,当了一辈子农民,种了一辈子地,哪里上过台,不管老师们怎么劝死活不愿意。郭文艳不厌其烦的和老师们动员,桂兰急了“你找不到人上了,非得让我去给你凑数。”

郭文艳觉得委屈,“捧着一颗真心想让别人好,别人不见得会理解。”

郭文艳性格内向,平常在外面不怎么说话,回家把气撒在丈夫身上。丈夫说“回来吧,别干了。”父亲心疼女儿因为工作受气,劝她,“啥时候不想干了就回来。”

第二天,她又去动员学员排练了。

架不住老师们的软磨硬泡,桂兰同意上节目。但郭文艳心里清楚,大家都是一个村的,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能来是给老师面子,”并不见得是肯定她们的工作。

庆典还有一个多人的舞蹈节目,好不容易找齐人,老师们和学员约好下午五点在学校彩排。

6月正是农忙的时候,今天有学员下地种红薯来不了,明天有学员锄地缺两人。排练节目时,人总是凑不齐。

舞蹈节目不难,但也要走队形、摆动作,少一个人就没法排。眼看着晚会时间越来越近,人却聚不起来,老师们都觉得,“真不行,弄不成了。”

但是郭文艳却表现出极为强硬的态度,只有一句话:“再难,也得办成!”

学员来不了就上门去找,一家家动员。节目效果不好,老师就陪着学员一直练。

同为社大老师的张靓,认识郭文艳快20年了。在她看来说,“文艳有一股冲劲儿和拼劲儿,小小的身躯里总是有无尽的能量。”

最终的结果是学员们精彩亮相了。晚会结束,郭文艳和老师们抱在一起,哭成一团。

老师们聚在一起表扬她,“当时是你硬气,给大家定了调,不然真办不成了。”郭文艳说,“不办的话会留遗憾的。”

“学校,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动力”

张青娥经常说郭文艳是“闷葫芦”,在川中的众多老师中,她并不出众。

但到现在,郭文艳已经在盘上待了十年。

十年间,川中社大已经有20个教师,在附近三个村子开设了社区大学学堂。而在郭文艳看来,川中社大并不只注重教授知识,而是通过改变村民的生活方式,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能力。

65岁的德柱是村里的一位老人,在郭文艳的印象中,他每天坐着轮椅,好几年都靠在同一个墙根下晒太阳。

德柱半身不遂,左胳膊几乎已经不能动。社大开设一门非洲鼓的课程,郭文艳看到,他拍鼓的动作很认真。

德柱每次来上课,都是自己推着轮椅。他的脚在土路“划”一下,轮椅往前挪几十厘米,从他家到学校,正常人走三分钟,他要走半个小时。

每次上课前,郭文艳总会看到他一个人早早的等在学校门口。他说,“我不能让老师等我,我得提前到学校门口等老师。”

看到德柱走路已经从轮椅换成了拐棍,郭文艳很开心,“感觉到付出有了价值”,她说,“大爷,咱下一步争取把拐棍也扔了!”

德柱和别人聊天,经常笑着说,“学校,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动力。”

川中社大课堂

川中社大课堂

郭文艳觉得一个人的成长,来源于开始想做一件事情,然后不断地努力做成这件事情的过程。

从全职妈妈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这十年,郭文艳认为自己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各个方面的素质都提高了。

在和社大老人们的相处过程中,郭文艳想到自己老去的样子,也学会了和花甲之年的父亲相处。现在,每周六,她都会带着孩子去看父母,固定一周要陪他们吃一次饭。

关于未来,孙庆忠对幼儿园老师们的期望是,“等到你们自己能力足够的时候,要像个种子一样到别的地方去,去带动更多的地方,去别的地方当园长,去影响更多的人。”

但郭文艳觉得自己做的不好。相比那些优秀幼儿园,辉县西平罗乡幼儿园依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川中社大未来建设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她觉得自己只是中专学历,在处理学校很多事情上感到缺乏知识、经验,有时甚至有点力不从心。

谈及未来,郭文艳想成为一名幼教专家,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对事情有独到见解的人,而现在,“我依旧离心目中想要成为的自己很远很远。”

最近,新乡市里组织学习培训,一位校长见到郭文艳热情的打招呼,“总在电视上看到你,今天终于见到真人了。”她没说几句话就赶快逃掉了,“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幼儿园老师,我真的没做什么。”

注:文中桂兰、德柱均为化名。

▼往期回顾▼

凤凰网1/100计划|海归硕士德庆玉珍:以藏区家乡为原点,用妇儿教育做橇板

凤凰网“1/100计划”|清华博士和渊投身基础教育,择世所需,育人自立

凤凰网“1/100计划”|邓亚萍:突破重围,然后成为自己

【为了发现更多身边的“她力量”,展现多样女性之美,凤凰网推出“1/100计划”,面向全网征集女性人物故事,涵盖工商、财经、教育、军事、文化、公益、健康、时尚等众多领域。我们不仅眷注不妥协于世俗枷锁、积极探索未知领域、“乘风破浪”的巾帼女性风采,也关注被定义、被评判、被弱化、被放弃的女性现实困境。为了传播和表彰各领域女性榜样力量,凤凰网预计于5月底举行首届凤凰网女性影响力大赏,围绕创造性、持续性、传播力、影响力等几大维度,评选出她势界·年度风尚人物,她势界·年度科教人物、她势界·年度商界人物、她势界·年度新锐人物、她势界·年度友好伙伴等奖项,敬请期待。】

撰文 武俊 编辑 梁超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本文由凤凰网出品,微博、微博新知博主联合推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