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教育加法视野下的科普阅读与传播 科普阅读传星火 点亮2025东湖论坛

聚焦科学教育加法视野下的科普阅读与传播 科普阅读传星火 点亮2025东湖论坛

10月15日,2025年东湖论坛“科普图书创作与传播”主题分论坛在武汉如期举办。此次论坛聚焦“科普阅读”,汇聚出版界、教育界、科技界专家力量,围绕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视野下的科普阅读、如何提升原创科普水平和科普作品传播效能等关键议题展开研讨。

科普图书兼具科学准确性与文学通俗性,是传播科学知识、培育科学思维、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载体,科普图书创作与传播是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同期举办全国优秀科普图书作品展,全国各地共35家出版社及出版公司带来科普类书籍近1000本参与此次展出。

厚植科普沃土,放飞科学梦想。这是东湖论坛第二次设立以科普图书为主题的分论坛。论坛集中展示优秀科普图书作品,并举办科普进校园活动,旨在为科普图书的创作与出版提供镜鉴,推动科普阅读深入展开和青少年科学教育事业发展,助力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推动全民科学素养提升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聚焦科学教育加法视野下的科普阅读与传播 科普阅读传星火 点亮2025东湖论坛

“这是一个技术超越神话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充分多的物理知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几点对物理学与物理学传播的见解。他指出物理学的学问常集群出现,如电磁学、电动力学、晶体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基本上都是哥廷恩大学出品。他认为学好物理需端正态度,并引用杜甫诗句“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佐证。

面对数智时代出版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趋势,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少华分享了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以下简称长少社)科普出版的实践与思考。据介绍,长少社用12年推进融合出版,经历了内容资源数字化、自建知识服务平台、出版产业链融合和出版数智生态化四个阶段,构建起国内领先的出版社数字阅读知识服务体系。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杨瑰玉以《世界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是如何生产的?》一书为例,谈了自己对科普阅读与主题出版融合实践的思考。“主题科普出版要肩负以正视听、传播科学、升华价值的三重使命。”杨瑰玉在报告中表示,做好主题科普要用创新化的设计、跨越圈层的传播推广、多样化的技术融合,找到国家需要与公众兴趣的结合点,将“宏大主题”转化为“可感知的故事”。

海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编辑蒋玲在报告中分析,当下青少年科普教育和阅读呈现了跨学科融合、长文阅读能力下降、AI作用显著的三个特点。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蒋艳平结合2025年1-9月科普图书市场数据,深入剖析了科普图书市场趋势,并详细解读了科普热点图书之所以畅销的背后原因。

主题报告后,科普图书创作与传播论坛举办了主题为“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视野下的科普阅读?”“当前背景下如何提升原创科普水平和科普作品传播效能?”的两场圆桌交流,9家出版社主要负责人参与了讨论。

聚焦科学教育加法视野下的科普阅读与传播 科普阅读传星火 点亮2025东湖论坛

据悉,科普图书创作与传播论坛期间,科普时报社与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科普作家进校园”活动,深入武汉市8所大中小学,通过科普讲座、赠送科普图书和《科普时报》等形式,鼓励青少年参与科普阅读、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科技报国之志,为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队伍培养奠定基础。

(凤凰网湖北:袁苑 通讯员:袁蓁杉 图片:季春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