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吕栋】
历时五个月,中国台湾代工巨头鸿海集团投资大陆集成电路企业紫光集团一事,仍未获台当局批准,最终鸿海集团决定放弃投资、出清持股。
这部分股份的接盘者实质上是智路资本,后者为紫光集团破产重整战略投资联合体的投资主体和基金普通管理人(GP,负责运营管理基金)之一。
而对于鸿海“投资紫光先斩后奏”一事,台当局宣称将“依法裁罚”。
台媒报道截图
12月16日,鸿海集团公告披露,由于投资规划调整,该公司大陆子公司工业富联决定出售间接持有的紫光集团股份,价格不低于53.8亿元人民币,受让方为烟台海秀集成电路产业投资中心(下称:烟台海秀)。
工商信息显示,烟台海秀成立于2020年8月,GP为智路资本,注册资本2.16亿元人民币,但智路资本实际上只认缴100万元,智路资本的孙公司广州裕广科技有限公司认缴100万元,各持50%股份。
智路资本是私人企业,三家持股公司均由现任紫光集团董事长李滨个人控股。市场上有观点认为,为接过紫光集团这笔价值53.8亿元的股权,智路资本应该还需给烟台海秀进一步募资。
紫光集团董事长李滨介绍
鸿海集团在公告中称,投资紫光集团一事,因时序已届年底且程序上尚无法定案,为了避免此案延宕而可能产生诸多不确定性,或影响后续投资布局与资金运用弹性,故决定处置紫光集团股份。待转让完成后,工业富联将不再间接持有紫光集团股权。
鸿海投资紫光一事,要追溯到今年7月。彼时,紫光集团破产重整方案确定,原股东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及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部退出,战略投资人“智路建广联合体”设立的控股平台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智广芯控股)承接紫光集团100%股权。
随后,鸿海集团方面宣布出资53.8亿元,通过旗下工业富联与智路资本成立的投资基金——兴微基金,投资以广州国资方投资60亿元人民币主导的晟粤(广州)产业投资合伙企业(下称:广州晟粤),然后广州晟粤再投资智广芯控股,从而间接持有紫光集团股份。
兴微基金由智路资本担任GP,工业富联担任LP(有限合伙,出资但不负责管理)且持股99.99%。另外,兴微基金是广州晟粤的第一大LP,持股48.91%,其余LP包括广州国资产业发展并购基金、广州科创产业投资基金等。目前,广州晟粤在紫光集团持股约20%。由此计算可得,工业富联在紫光集团的持股约10%。
紫光集团股权结构(点击可放大) 图源:企查查
在宣布投资紫光集团后,鸿海董事长刘扬伟曾表示,投资紫光集团其实本来是很简单的财务投资,投资的并不是过去的紫光,而是已经没有长江存储、武汉新芯的新紫光。
但岛内经济部门称,鸿海集团做为投资最终受益人,需向经济部门的投审会提出申请,由于此案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且涉及敏感技术领域,也必须经过经济部门的关键技术小组审议。
台当局指称,鸿海集团投资紫光事项事先没有提出申请,未经批准就投资大陆科技企业是“先斩后奏”。
因台当局迟迟未予审批,鸿海最终决定撤出该项投资,目前来看基本以原价转让所持紫光股份。转让完成支付的时间为紫光集团2022年度估值报告出具后,但不晚于2023年3月15日前。
岛内有分析师指出,“鸿海算盘打的很精,不会赔钱而是赚钱,因为鸿海投资紫光是以选择权的概念,付出的成本很低,而且投资这几个月来应该也认识不少紫光的客户,了解相关市场,甚至还可以从紫光认识或挖掘半导体相关人才,同步扩大鸿海在半导体产业的影响力。”
台湾经济日报报道截图
12月17日,台当局经济部门称,有关鸿海集团出清紫光持股一事,先前的投资案仍在审查过程中,将请鸿海提出完整说明,若鸿海已完全出清紫光的持股,就没有投资行为改正的问题。先前未经申报投资的事实,仍将按照公式试算金额后“依法裁罚”。
紫光集团成立于1993年。由于长期海外收购、短贷长投,该公司于2020年11月出现债券违约,引爆了债务危机。2021年7月16日,在债权人申请之下,紫光集团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由管理人对外招募战略投资者,化解债务风险。
经过数轮筛选,紫光集团管理人于2021年12月确定智路建广作为牵头方的联合体,出资600亿元接盘紫光集团。其中,地方国企湖北科投出资51亿元收购长江存储项目,剩余的549亿元由智路建广联合体出资。该笔款项已于2022年4月1日前到位,重整完成交割,李滨团队正式接管紫光集团。
智广芯控股是紫光集团破产重整后所有股权的接盘人,第一大股东为建广广铭,持股20.22%,由建广资产担任GP,中关村发展集团等为LP;第二大股东是广州晟粤,持股20.04%,由智路资本担任GP,广州科创产业投资基金等担任LP。除此之外,智广芯控股还有9家持股均低于14%的股东。